原标题:“踢”出来的变化
中国甘肃网6月6日讯 据鑫报报道 (通讯员 季桂珍 记者 张小燕) 6月3日,在榆中县中连川小学的绿茵草坪上一群孩子们正在跳着足球操,一段激情、快乐的足球操诠释了他们对足球的热爱。在这个地处榆中偏远山区,海拔2300多米的农村寄宿制小学里,足球不只是他们的一项训练课程,更是他们锻炼身体,促进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一门“必修课”。
2013年,为了丰富山区孩子的课外生活,校长马安武组建了“山里娃足球队”。足球队成立以来,马安武带领孩子们每天早晨进行1小时“有球体能”训练,每天大课间40分钟分组比赛、每天放学后1个小时专项训练,在训练时间上保证了队员们的快速进步和成长。但是学校任课教师和家长也有很多担心,“花这样多的时间在足球上,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
针对老师和家长们的顾虑马安武定期或不定期对家长和学校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并利用家长座谈会以及学校工作例会对校园足球进行介绍和宣传。马安武经常在开导教师思想的同时很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对队员的学习、踢球、做人进行动态监测和适时调整。让学生明白在学校足球队就要起带头作用,既要踢好球,还要学好文化课,更要做优秀的少先队员。就这样经过一年的实践检验,学生在踢球前后的变化很大,绝大多数的孩子踢球后不但没有影响学习反而学习更加优秀了。
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摒弃了挑食厌食的坏习惯,学习习惯也比踢球前好多了,感冒生病的也少了,更可贵的是有些孩子不再受寄宿制的影响产生强烈的恋家情愫而影响学习。
很多教师反映是,足球队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和交流评价,也在学习上更投入,更多的反应是足球队孩子们思维更加活跃了,在班级和宿舍内更加负责和积极了。
学校对足球队员的要求是: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学习,最后学会踢球,学校的基本思路是培养学生的踢球兴趣以达到强身健体是最基本的出发点,提高他们的踢球技术及完善性格品质是核心所在,把优秀的足球苗子送出去继续深造是理想的落脚点。
几年下来,足球氛围在中连川小学越来越浓厚,在各方力量支持下,学校的半个土操场升级成了人工草皮球场,两个砖垒门柱也更换成了标准球门,全校108名学生中近一半参加了足球队,十几个孩子经选拔被保送到广州恒大皇马足校等学校学习,“山里娃足球队”走出大山,一次又一次在全国少儿足球邀请赛和省市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两名女生还受邀前往英超俱乐部参加相关足球培训,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山里娃足球队”将参加中韩青少年足球友谊赛。
足球让这群大山里的孩子们找到了乐趣、自信,也有了走向另一种人生的可能。在学校里尽管还有一半的学生不是足球队的,但是他们都有人人参与,人人热爱足球的一颗心。在足球的影响下,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对生活、对未来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乐观。
对于下一步发展,中连川小学将继续加强校园足球发展基础建设,优化校园足球发展体系,创建校园足球文化特色,以比较完善的“中连川模式”带动榆中县各学校的发展校园足球。今后榆中县也将在全县各学校积极推广“中连川足球模式”打造榆中足球强县。
另外昨天甘肃省第二干休所还为中连川小学捐赠了价值一万元的学习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