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元钱的住房梦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是国人几千年来的梦想。去年,庆阳正宁县探索出农村公租房安置新模式,村民每月只需缴纳10元房租就可住进公租房,这一举措不仅圆了无能力建房村民的“住房梦”,更带给他们新希望。
低保户住上了砖瓦房
“活了70多岁,还没住过这么亮堂的房子,以前真是想也不敢想。”这几个月,看着新房一天天长高、盖成,直至即将入住,正宁县山河镇李家川村低保户苟新发异常高兴,天天往工地跑。
苟新发全家5口人以前一直住窑洞,如今3孔窑洞由于年久失修,早已破旧不堪。全家一年仅几千元的收入,之前,苟新发曾想过有了积蓄就把窑洞修补修补,但仔细一算,修补一次少说也得花销两三万元,因此,这一想法只能作罢。
让他想不到的高兴事是,镇里实施了公租房政策,每个月只需付10元的房租,也能住上砖瓦房了。
虽然还没入住,但走进苟新发的新家,一个农家小院,三间砖瓦房,水电、土炕、锅灶、卫生间等一应俱全。抬头望去,远处的山上绿树成荫,门前栽种的樱花树新叶片片。
绕过苟新发家,沿一条山路顺势而上,不远处就是张来财家。记者途中正巧碰到张来财,他开着一辆三轮车,拉着一个白色大塑料桶准备去拉水,看到有客人来,急忙把车停在路边,热情地上前打招呼。
“现在实在是干不动了,家里除了一头牛,就我们老两口,没钱盖房,对生活也没什么奢求,只求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有口饭吃,日子过一天算一天。”65岁的张来财用手捏了捏衣角,有点腼腆地对记者说,他家里平时主要靠5亩地的收成和低保来维持。
当得知自己也能住进公租房时,张来财高兴的几天睡不着觉,“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么亮堂的房子,简直就像在做梦。”
初夏时节,在正宁县广袤的大地上,处处呈现出农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的繁忙景象。5月5日,记者走进该县山河镇李家川村,一幢幢崭新的红色砖瓦房排列在道路一旁,错落有致,生机盎然,显得格外抢眼。
“这些整齐划一的砖瓦房就是县里统一规划的公租房,目前,这批公租房及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完工,5月底,全村24户贫困户即可全部入住。”正宁县山河镇党委书记石东学指着公租房安置点对记者说。
10元钱的公租房
李家川村位于山河镇东北部,地处山区,属正宁县19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263户、1078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55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680元。
李家川村支书蔺汉从介绍,村里因自然条件限制,产业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较低,主导产业主要以玉米种植和养牛为主。常年外出务工和就近在县城租住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48%,适婚青年多以婚姻为跳板,外嫁或到外地当上门女婿的现象突出。许多家庭由于孩子上学,老人体弱多病,没有剩余劳动力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从而导致家庭经济出现瘫痪状态。也有一些家庭本来就经济拮据,为了给孩子结婚,只能从银行或亲戚朋友处借钱弥补居高不下的彩礼,这无疑使得他们的贫困程度再次加深。
与此同时,许多贫困户家庭老人常年患病,直接或间接性用药维持,这对于本来就经济拮据的农村家庭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另外,从进村入户摸底情况看,该村贫困户在养殖和种植技术上还有很大欠缺,不能用科学方法进行养殖和农业生产,导致前期经济投入和后期收入相差太大。
对此,正宁县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背景下,为了确保群众住房安全,立足李家川村危窑危房户的居住实际,依托贫困户危房改造及生态移民搬迁项目,以集中建设农村集体周转房的方式,为无能力建房、居住在危房危窑的群众建公租房,群众居住每月只需缴纳10元钱房租,直至他们有能力自建安全住房时,由村里收回并转租给其他无能力建房的贫困群众,彻底解决群众居住不安全问题。
“公租房的建成,为全村五保户、空巢老人的安居提供了有效保障,实现了留守老人幸福入住。”石东学告诉记者,今年来,该县共整合各类资金216万元,在山河镇李家川张安子组和苟川组试点建成公租房87间,可安置贫困群众27户116人。(记者 苏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