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评论 正文
投稿

盘和林:修订语文教材须立足涵养人文

2016-05-25 08:31:13 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作者: 责任编辑:杨梦园(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 修订语文教材须立足涵养人文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23日举办的语文版义务教育修订版教材使用暨培训工作会上表示,今年秋季,全国400多万中小学生将开始使用语文出版社新修订的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新修订的教材重视古诗文学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超30%。

  语文的修订每次都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删改的内容总是引起多方争议,比如鲁迅的文章减少、周杰伦进入语文课本等。

  从字面上来理解,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在这个意义上,语文不必承担过多思想政治等德育功能,更不必承担适应社会等生活性常识的教育功能。语言、文学和文化都在于人性之美,重在涵养人文。人文的涵养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灵品质等,简而言之:就是真善美。这也是语言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语言表达有着内在统一,而功利性无助于语言之美的表达。

  长期以来,我国一些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选取受功利主义影响,实用性、教育性等色彩过浓。这导致的后果就是,我们的孩子几乎开始都是喜欢语文的,对认字、读写充满了兴趣,但后来相当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热情,然而太多功利性内容,对学生来说自然会失去吸引力,以至于我们学生的读写能力都因此而下降。

  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教育就是生长”。生长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在生长中并没有另外的目的,比如将来如何适应社会等。尤其不能用狭隘的功利性尺度来看待语文,来压制成长的本意:天性和能力都应该自然生长,而不是人为控制式成长。因此,语文教材的修订无论是增加古诗文,或是现代文学,必须秉承涵养人文的立场,这才是正本清源,回归本质。

  值得一提的是,语文教材修订对文章的取舍,在人文约束的基础上,还要遵循“消费者满意”的视角。每次语文教材修订说的更多的是,征求了多少专家意见,征求了多少教师的意见,但是几乎没有看到基于学生兴趣的调研。然而,“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知鱼之乐,焉知鱼之痛?”学生才是语文教材的学习主体,成年人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似乎并不恰当,这也是今后语文教材修订值得改进的地方。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责任编辑:杨梦园(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