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兰州市榆中县科学应对妥善处置公共卫生事件

2016-05-25 07:57:4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榆中县科学应对妥善处置公共卫生事件

  中国甘肃网5月25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记者 冯保强 宋鹤莉) 5月10日,榆中县小康营学校五年级两名学生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11日、12日,该校又有部分学生陆续出现类似症状。5月13日,省、市疾控部门专家排除风疹等传染性疾病,分析诊断为疑似重金属过敏,并采集了症状较为严重的3名学生尿样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测。根据检测情况,榆中县教育、卫计部门先后将所有涉及的65名学生分3批次送检,5月16日晚8时确定尿液汞超标共45人(第一批3人、第二批22人、第三批20人),经临床专家组诊断,3名为“急性轻度汞中毒”,其余为“尿汞超标”。

  应急

  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处置小组

  事件发生后,榆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当即指示各有关部门:一,立即组织专家进行确诊,分析病情,查明病因;二,对已有症状学生进行全力诊治,确保学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三,组织专门工作力量,加强统筹调度,做好应对处置工作;四,做好患病学生心理疏导,及时在一定范围内发布情况,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出现恐慌情绪;五,立即向市政府分管领导及市疾控中心汇报相关情况。同时,召开专题会议对病情防控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榆中县教育、卫计、公安、食药监、环保、安监等部门及小康营乡党委政府马上采取有效措施,排查原因,立即诊断病情,积极妥善处置并对校园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全面彻底清理了教室内部地面、窗台和课桌面、桌仓内卫生,消除汞挥发造成的影响。

  现状

  住院学生病情稳定无不良反应

  5月18日,根据国家省市县4级医疗专家会商、研讨和论证,省市县3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认定45名患儿诊断名称为尿汞超标,前期治疗方案疗效确切。目前,榆中县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县4级医疗专家制定的诊断治疗方案对45名住院学生进行驱汞治疗,学生病情稳定,无不良反应发生。根据治疗情况和临床症状,5月24日第一批3名学生经尿检后出院。

  处置

  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心理疏导

  为稳定家长及学生情绪,榆中县积极加强宣传引导,抽调教育、卫计、乡镇干部和教师,对涉及学生及家长进行了心理疏导,有效化解紧张心理,稳定了家长、学生情绪。为彻底消除事件带来的其它影响,榆中县政府特别邀请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就汞超标的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了健康宣教和常识普及,告知家长要科学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争取孩子早日康复。

  真相

  学生偷偷将液体汞带进学校

  经公安部门调查核实,引起该起学生尿汞超标事件的主要原因为:4月24日该校五年级3名学生自行进入原榆中县小康营华康水泥厂玩耍时,在厂区捡到一容量约50毫升的瓶子,内装液体汞约30毫升。其中一名学生将瓶子带回家中,家长发现后将其扔掉。次日上学时该生又偷偷将扔掉的汞瓶拾回带到学校,并将瓶装汞分散给同班同学玩耍,造成部分学生接触汞。至5月10日,该班接触到汞的学生开始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

  防范

  查封涉事企业防止危化品外泄

  榆中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迅速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和废旧厂矿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要求县教育部门紧急安排全县各学校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类似事件发生。要求小康营乡政府落实监管责任,立即查封原华康水泥厂,防止危险化学品外泄。

  此外,要求安监、环保部门邀请专家对华康水泥厂遗留危险化学品进行调查排摸、登记造册和封存处理。与此同时,县纪检监察、安监、检察等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邀请兰大等相关专家参加,对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此项工作正在进行)。并要求教育部门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根据教学进度,科学合理安排学生补课,确保学生学习不受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