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临夏 正文
投稿

引黄济临供水工程建设见闻

2016-05-18 09:29:17 来源:中国甘肃网-临夏民族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雷轶涵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兴水惠民润河州

  引黄济临供水工程建设见闻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临夏市折桥镇慈王村引黄济临供水工程项目第二标段净化水厂施工现场,看到数辆挖掘机和工程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忙碌作业,施工人员工作在钢筋混凝土桩基之间,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在施工现场,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引黄济临供水工程二标段项目部总工程师杨云军介绍,引黄济临供水工程二标段的施工任务由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主要工程内容包括一座10万方的净水厂,两座北塬西水泵站以及2.3千米的输水管道,工程总投资1.06亿元。净水厂由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以及附属工程三大部分组成,共有13个建(构)筑物。目前,开工的分部工程有七个。他们抢抓施工黄金时期,发起“大干60天,争形象、争面貌”活动,为早日实现通水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在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负责监理二标段的西北信诚监理公司总监理工程师冯建、监理马罡。他们指着堆放的原料说,项目监理部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各种技术方案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依据审查后的方案强化落实,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严格把好原材料构件的进场关,对进场的原材料构配件进行外观检查、资料检查,然后进行取样送检,经复试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确保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合格。在建造过程中跟踪施工质量,对每一道工序采取了巡视平行检验,关键部位、重要工序进行旁站监理,从而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图纸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临夏市、临夏县一体化、同城化发展进程的加快,2025年临夏市城区总人口将达到50万人,现有水源供水能力严重不足,缺水形势十分严峻。这一民生问题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引黄济临供水工程被列为全省“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水利项目,工程总投资7.14亿元,项目涉及临夏市及临夏县。力争三年工程一年完成,预计2016年7月份通水,将从根本上解决临夏市、临夏县北塬片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对于全面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提高饮用水安全质量、改善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引黄济临供水工程项目办负责人说,这项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15年12个重大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我州实施的重大水利民生工程。工程自今年复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9515万元。目前,一级泵站主泵室、引水暗涵、厂区防护全部完成浇筑;二级泵站完成基础开挖;二级泵站出水池完成基础开挖和前池池身砼浇筑;二分干泵站完成基础开挖;新建水厂厂区格栅间、水处理间、清水池、加药加氯间、反冲洗设备间及锅炉房的基础土方开挖基本完成,开始砼浇筑;主干管管槽开挖完成15公里,占91%;管道安装完成27.89公里,占83%,镇墩完成31个,8个渡管中5个的承台、排架柱、T梁已浇筑完成;一分干管道安装基本完成;二分干管管道安装完成80%;专用变电所和输变电工程已完成变电所主控室浇筑和106基电线杆栽植。黄河水干净而又清澈,泛着蔚蓝色的波光,美丽的莲花码头附近的引黄济临供水工程第一标段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承建中铁十八集团项目部总工程师孙忠明告诉记者,对此工程我们高度重视,以抓进度,确保质量,超常规,不超程序为宗旨,全力加快工程建设步伐。记者在四标段项目办见到了仍在忙碌的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技术负责人杨智涵,他告诉记者:“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承建引黄济临供水工程四标段,主要有一分干管4.45千米及二分干管12.95千米的土建及管道安装工程。我们按照州委州政府如期通水的要求,提出了超常规不超程序,赶进度不牺牲质量的施工方案,抢抓进度的同时,确保质量,增加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

  引黄济临供水工程建设的消息在临夏的大街小巷被广为传颂,临夏回民中学学生马睿启高兴地告诉记者:“从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从小就向往着有一天能喝上甘甜的黄河水,现在这个梦想竟然成为现实,我们这一代人真的很幸福。”“没想到临到老了,我们北塬上的人还能吃上黄河的水,这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了!”听到即将能吃上黄河的水,临夏县北塬乡的村民杨全福高兴极了。

  2016年是引黄济临供水工程的收官之年,也是攻坚年、安全管理年、强管创效年。现如今,穿梭忙碌在引黄济临供水工程各标段上的工人们,正以他们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实现几代临夏人“吃黄河水”梦想而努力着。(记者 尹始学 马海山)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临夏民族日报 责任编辑:雷轶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