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评论 正文
投稿

徐晓兵:强化监管守住农村食品安全底线

2016-04-27 08:32:00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强化监管守住农村食品安全底线

  4月25日,记者从市食药监局了解到,从即日起,我市将集中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扫雷”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生产和销售“五无”食品、“两超一非”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的违法行为。本次行动以全市农村以及城乡接合部为重点区域,以儿童食品、婴儿配方乳粉、冷冻肉类、散装白酒、散装食品、乳制品、豆制品、豆芽菜和食用农产品为重点品种,从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相关报道见4月26日《兰州日报》二版)

  2015年,新华社记者曾赴山东省潍坊、莱芜、临沂等地市,追踪农村小卖部、批发市场、生产作坊。调查发现,由于监管缺位等原因,一些“问题食品”专供农村市场,每块1元的“名牌”巧克力、胀袋漏水的果冻、霉变的辣条,这些国家禁止销售的假劣食品,虽已在城市难觅踪迹,却在农村泛滥成灾。一些农村小卖部经营者表示,想要赚钱,一定要经销假名牌、“高仿”“取大名”这三类食品。“高仿”即取一个与某著名品牌相近或谐音的名字,比如“好利友”;“取大名”即一些“问题食品”为掩盖劣质,取了名不副实的名字,比如“燕窝麦片”“黄金蟹钳”等,实际上只是油炸面食或豆制品。不少生产销售假烟、假酒的不法分子也将城郊接合部和农村乡镇级小超市、小商店作为重点推销对象。当地大型副食品批发市场批发商坦言:“进什么货要看小卖部开在哪里,城里有城里的货,农村有农村的货”,并承认“问题食品”是专门供应农村市场的……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整治,已经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尤其是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目前城市的食品安全问题获得了较好解决。但在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堪忧。在一些大城市里几乎无处遁形的问题食品、过期食品、假冒伪劣食品,明里暗里转往农村市场销售,严重危害着广大农村群众的健康。

  为什么农村地区成为了食品安全领域的重灾区?分析来看,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当前农村食品行业整体水平偏低、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法律意识相对淡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长期性、顽固性的问题屡禁不止、屡打不绝,一些新业态的出现也给农村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潜在隐患。另一方面,地方工商、质检等监管部门确实存在人手不足,检测费用高、耗时长等“苦衷”,农村食品安全“管不过来”,基层监管部门无鉴定资质等问题也很突出。但总体来看,监管失灵是造成问题食品在农村泛滥成灾的主因。

  为保障广大农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安部、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食药监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目前,各相关部门正在加大力度开展“清源”行动、“净流”行动、“扫雷”行动、“利剑”行动为主的“四大杀手锏”整治行动,强化治理能力,净化农村食品安全环境。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意见》是新《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专门针对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下的一剂猛药。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大对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民众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消费意识,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齐心协力、综合施治,坚决制止问题食品、山寨食品向农村地区的散播,守住农村食品安全的底线。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