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民告别土窑洞幸福花开花儿山
整洁的村道边,一座座漂亮的农家四合院里,一间间新房子正在进行粉刷……环县南湫乡花儿山村村民苏世明眼看着自家的新居一天天建成,黝黑的脸上笑容像花儿一样,他摸着大门上新贴的瓷砖对记者说:“终于能住上新房子了。”
对于苏世明来说,这座新居不仅是即将告别苏家祖辈居住了200年窑洞的见证,更是完成了父亲生前的夙愿。苏世明说,从记事起他就住在窑洞里。“家里的三孔窑洞两孔已经坍塌,一孔顶部出现了裂缝,一到下雨天就担惊受怕。”说起自家的旧居,苏世明皱着眉头,点燃了手里的旱烟袋。
离开窑洞,是多年来苏世明的愿望。家里三孔窑洞是苏家祖辈传下来的最值钱的家产,因家庭贫困,早年窑洞维修都由父亲承担。有一年,大雨冲毁了庄基、冲塌了窑洞,一家人连夜搬了出来。“我父亲和弟弟趁着雨停加固窑洞,却在加固过程中被坍塌的泥土掩埋了。”父亲和弟弟再也没有爬出来,也是从那时起,苏世明对窑洞有着莫名的恐惧。
对于山区农民生活的艰苦,苏世明深有体会:“靠天吃饭、土里刨食,家里的水都是父亲拉着驴驮回来的,出门骑驴或是蹭邻居的摩托车,村里的小伙子都说不上媳妇,人家嫌村里穷。”受当地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限制,苏世明从土地上的收获总是寥寥无几,冰雹、干旱坏了庄稼,土地沙化瘦了牛羊。在他看来,贫困就像血管里的血,与生俱来、血脉相传,再努力也改变不了。
双联及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苏世明发现村里有了新变化。苏世明说:“这两年,县乡干部常驻村里帮助农民脱贫,新建了种植基地,修通了柏油路。那时,听说要对我这样的贫困户扶贫,可我这么穷,怎么扶啊?”这个在穷乡僻壤一辈子老实巴交的农民,从没想过扶贫干部会翻过几座大山,把致富产业、种养技术、扶贫政策送到花儿山村。
2015年,环县把易地扶贫搬迁确定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这成为南湫乡农民人尽皆知的好消息。“我终于不用再住窑洞了,苏家在我这辈子翻了身。”苏世明说,“等搬进新家后,老庄基平整后种草,用来养牲口。家里建起了新房子,儿子的媳妇也有了眉目,好事一件接着一件,好日子终于来了!”
环县自然条件差,易地搬迁是主要的扶贫方式之一。今年,环县按照向县城集中、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向工矿服务区集中、向生产便利区和公共服务成熟区集中的“四个集中”模式,对4800户农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围绕黄河水、产业带、公路线进行布点。其中,在县城规划新建富润小康家园一期工程19栋商住楼,安置搬迁户1736户,在乡镇小城镇规划新建集中安置点8处,安置搬迁户1611户,在60个中心村搬迁安置1453户。 (记者 李馨怡 高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