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康县:美丽乡村释放发展红利
初春时节,走进康县王坝镇大水沟村,所见之处都是飞檐灰瓦的白色砖房,一排排粉饰一新的斜屋顶民居与青山、绿树、碧水、蓝天交相辉映,宛如一幅清秀典雅的水墨画。
“以前我们村到处是破猪圈、臭粪坑,污水遍地流。现在可干净了,不比城里的小区差!”大水沟村党支部书记肖九宏说,这都是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
在康县,被“美丽”扮靓的不止一个大水沟村。“梦里水乡”凤凰谷、“水墨诗画”朱家沟等众多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正如花绽放。尤其引人瞩目的是,近年来,康县美丽乡村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开始释放红利。
“美丽经济”喷薄而出
走在城关镇凤凰谷村宽敞的通村公路上,出出进进的车辆络绎不绝,三个停车场里停满了各种车辆。农家乐里更是人头攒动,服务员们忙得不可开交。“清明节期间,每天都要接待40多桌客人,乡村客栈里天天客满。”凤凰谷乡村旅游公司负责人史佐宏说。
然而,三年前,别说客人花钱来,就是倒给客人给钱,他们也不来。这一切,都是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我们不搞千村一面,而是结合农民需求和农村居住功能、区位特点、建筑特色、产业传统,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思路,建成生态旅游型、古村保护型、产业培育型、环境改善型、文化服务型美丽乡村236个。”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说。
凤凰谷村就是康县按照生态旅游型建设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成后,村民们开始在家门口发展“美丽经济”。凤凰谷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积淀,组建了乡村旅游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通过村民入股,公司统一调配,吃、住、接待一条龙,发展农家乐和农家客栈,目前已拥有农家客栈9家,农家乐3家,农土产品销售中心1家。去年12月25日,该村举行分红及扩股大会,百元面额的崭新现金一捆捆整齐地放在台上,垒起了1米多长的钱墙,十分霸气。村民分红的图片成为新华社十大新闻配图。
游客的到来,让村里土特产好卖了,村民们可以在家门口的农家乐、农家客栈打工赚钱,收入也逐年增加。
返乡创业热潮涌动
王万龙是土生土长的康县城关镇凤凰谷村人,他曾在深圳做酒店管理多年,月薪达到6000多元。2014年春节回家,他看到家乡建成了美丽乡村,便萌生了回家创业的念头。当他听说村里要成立旅游公司,便第一个报名入股。股东们认为他有酒店管理经验,就推荐他担任公司管理人员。去年底,他算了一笔账,虽然工资低,但加上分红,收入比在深圳还多几千元。34岁的娄丽芳原来是江苏一名普通的打工女,村里有了农家乐后,她回乡当了服务员,每月有1500元的工资。她说:“能在家门口打工,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对我们妇女来说,太好了。”
在康县,像王万龙、娄丽芳这样在家门口返乡创业就业的就有数千人之多,2000多人在美丽乡村里从事商业、农家乐、农家客栈经营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从一线城市的繁华到基层农村的清贫,从工厂车间到美丽乡村,返乡创业的农民们没有一点遗憾,倒觉得越来越幸福。
“在家门口打工的收入和外面相比,表面上看是少了,但没有租房、路途等费用,最后的净收入差距不大。”王坝镇大水沟村春晓园农家乐老板肖志春说。在肖志春看来,村里人打工挣到钱后,返乡创业,带来的效应非常好,首先是为本地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尤其是妇女,能照顾老小,这一点很要紧。
“返乡农民工在外积累了原始资金,有生产、销售等方面的经验,他们返乡创业,有助于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土地撂荒等社会问题。”城关镇镇长焦乙红说。
“依托美丽乡村,返乡农民工创办农家乐、农家客栈,既盘活了存量劳动力,又带动了农民增收创收,更推动了精准脱贫。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互联网+美丽乡村游发展模式,与旅游网站、旅行社合作,推出美丽乡村旅游套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让更多的游客来康县体验乡村旅游的魅力。”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说。
如今的康县,美丽乡村带来了红利,红利又催生了建设自觉。一幅幅如梦如画的田园风光,一个个野趣十足的“农家乐”,一场场引人入胜的民俗表演,一道道风味独特的乡村美食……美丽乡村带动了人气的集聚,推动了乡村旅游的火爆增长。仅今年清明节,康县乡村旅游就接待游客1.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8万元。(通讯员 刘宏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