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兰州榆中农村木匠丁武明的微缩名楼“博物馆”(图)

2016-04-08 07:20:03 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赵凌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微缩名楼“博物馆”

  一梁一柱、一门一窗都是他的心血。

  一个榆中农民的微缩梦想。

  丁武明的博物馆。

  丁武明制作的五泉山微缩模型。

  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木匠,痴迷中国古建筑30余年。一梁一柱,一门一窗,他沉醉在飞檐斗拱的世界,90多座举世闻名的古建筑在他手中被“真实”还原。他的梦想是筹建民间微缩古建筑博物馆,用自己的双手把最精华的中国古代建筑微缩模型都做出来。然而,梦想还没有全部完成,他就永远地离开了。2016年3月13日晚,民间巧匠丁武明因病去世。

  带着惋惜与伤感,我回忆起两个月前采访丁老时的情景。

  1月的一天,我来到了位于榆中县城边缘的一处农家院落。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吱吱,吱吱”的锯子声和“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从小院传了出来。在冬日的暖阳下,丁武明和徒弟正在工作室里精心加工着古建筑模型部件,一座奇巧壮观的鹳雀楼的模型接近完工。刚刚做完手术还未痊愈的他,看起来有些虚弱,但精神尚好。他带着我来到一座四围两层飞檐翘角的高楼,这正是他筹建的民间微缩古建筑博物馆。

  早听说这里“名楼”荟萃,但当亲身踏进博物馆的二楼展厅后,还是大吃一惊,仿佛走进了中国古建筑大观园。湖南岳阳楼、武汉黄鹤楼、江西滕王阁、成都望江楼、嘉峪关城楼等几十座微缩模型跃然眼前。

  丁武明制作古建筑模型十分考究,每一尊模型都是他专程到建筑所在地实地丈量尺寸后进行制作的。制作时全部采用斗拱支架,卯榫连接的传统建筑工艺技巧,因此制作模型的难度大、时间跨度长,但却完美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妙绝伦。细看丁武明的微缩景观,工艺精湛、精巧至极。间架、出廊、屋顶都与原建筑形同无异,就连斗拱等细节也分毫不差。特别是他制作的“北京天坛-祈年殿”于2011年7月收藏于国家博物馆。2011年3月16日,丁武明的“榆中县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采访结束了,丁武明对我说,中国古建筑的工艺技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很多技艺都面临失传,他现在做的就是想把这份珍贵的历史真实地留存下来。

  如今,尽管他走了,但是他的梦想将会延续,他留下的这些微缩古建筑模型成为一笔珍贵的文化遗存。

  记者 郁婕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赵凌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