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张掖 正文
投稿

大山脚下的脱贫故事—张掖高台县新坝镇和平村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2016-04-07 15:59:15 来源:中国张掖网 作者: 责任编辑:田志强(实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大山脚下的脱贫故事—高台县新坝镇和平村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走进高台县新坝镇和平村,映入眼帘的是巍峨壮观的祁连山,山脚下是粉刷一新的房屋、宽敞整洁的庭院,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穿梭”在社与社之间·····

  “这两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入多了,路修好了,文化广场也建成了,环境也变得干净整洁了!”村民李延虎由衷地感慨。

  设施全了农民笑了

  和平村地处祁连山浅山区,是全县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常年以来交通不便,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2012年,和平村完成了村社道路硬化工程,4米宽的水泥公路使村民们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况,村民们脱贫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以前,现场观看文艺演出对于和平村的村民来说是件稀罕事,现如今,投资12万元的文化体育广场已经投入使用,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接地气”的文艺演出,广场还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路径等运动设施,这里俨然成了全村百姓运动休闲的乐园。

  曾经看病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去镇上的卫生院,现在好了,卫生室建在了家门口,有个头疼脑热出门就能买到放心又便宜的药。与此同时,该村还成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配备了标准化服务设施及服务人员,确保全村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

  去年以来,和平村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加上单位、企业的帮扶和群众自筹,建成人饮工程管道19.1公里,农户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100%,结束了该村不通自来水的历史。投资140万元对全村破损严重的5公里斗渠进行改造衬砌,受益耕地2000多亩,受益农户280人。

  产业兴了腰包鼓了

  时下正是春耕时节,和平村一片繁忙的景象。正在新建牛舍里喂牛的周国余是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他家人均纯收入为2600多元,而2015年他家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140元,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周国余的脱贫妙招是调整种植结构。在驻村帮扶队的指导下,他降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引种紫花草、制种菜心、制种菠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土地收益大为增加。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帮扶队结合和平村具体的村情民意,把扶贫产业培育的主攻方向锁定在精品制种、畜牧养殖、林果产业、劳务输出上。至目前,该村高效制种蔬菜、紫花草、商品马铃薯等特色种植业面积近3000亩,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80%以上;成立高山细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0户,全村牛饲养量320头,羊饲养量突破7000只,帮助30户农户改建后院暖棚圈舍,帮助10户养殖大户改良品种;先后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000亩,山杏林嫁接600亩,建成1100亩的饲草料基地,共涉及农户296户,户均可增收750元以上。积极输转富余劳动力,组织村民就近或外出务工150多人次;为全村群众发放各类贷款672万元,其中为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32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无发展资金、后劲不足的问题。该村贫困发生率已从2013年的23.04%下降到2015年的1.69%,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43元。

  村容变了心里美了

  “老周,你家的外墙刷完了吗?有没有剩下的,我还差一点。”“李哥,把水泥递给我一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和平村对118户居民住房的门面进行维修、刷白,门前铺设散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门面改建做到了全覆盖;整理铺垫道路8400米;对后院柴草进行了集中清理、柴草打捆6.95万个;全村配备垃圾斗10个,发放科学储粮仓85个、太阳能10个,既方便了群众,又保持了村容村貌的整洁。

  如今,行走在和平村的乡村公路上,看到的再也不是破旧的门面,乱堆的柴草,而是一幢幢风格统一、粉刷一新的房屋坐落在祁连山脚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

  记者 许大凯

文章来源:中国张掖网 责任编辑:田志强(实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