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正文
投稿

甘肃临夏:把脉精准扶贫 老百姓是第一“判官”

2016-03-29 11:34:55 来源:人民网 作者: 责任编辑:金琼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第三只眼看贫困县“大考”】临夏州:把脉精准扶贫百姓是第一“判官”

  精准扶贫实不实,把脉准不准,问百姓。

  从3月1日至3月10日,甘肃精准扶贫考核第八考核组和第三方评估小组深入临夏州的临夏市、康乐县、和政县、广河县、积石山县、临夏县、东乡县、永靖县8县(市)开展精准扶贫考核评估工作。

  10天的时间入户抽查23个乡镇25个贫困村,378户贫困户(其中脱贫户221户,未脱贫38户,非贫困户119户)。

  此次考核评估组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和《实施方案》的要求,根据样本村评估工作需要,按照核实身份,入户调查的方法,对贫困户的“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满意度”、“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满意度”进行入户抽查核实并对考核并作出量化打分,考核组考核程序严格,过程客观公正,考核结果真实有效。

  临夏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境内8县市均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扶贫重点县,是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据统计,2014年底,全州共甄别建档立卡贫困村560个、贫困人口42万人、贫困面24.12%,因缺资金、缺技术致贫占了近75%。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临夏州在强化项目资金支持,破解瓶颈难题,着力提升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下足了功夫。

  2015年以前,李树锋是康乐县八松纳沟村村的贫困户,现在通过政府精准扶贫政策、驻村工作队以及帮扶工作人员的鼓励和引导,现在已经摆脱了贫苦,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国家给点帮扶动力,政府给点鼓励,自己还得努力”,李树峰告诉记者。他说凡事都得靠自己努力,现在共产党的政策特别好,政府也通过精准扶贫等措施积极地帮助我们老百姓脱贫致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致富环境,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更应该通过努力奋斗去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是新时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使命。据了解,临夏州近两年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村水、路、房建设大规模推进,建成农村道路3406公里、改造危房12.48万户、易地搬迁1.36万户8.25万人、解决了82.3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州农村道路通畅率达到91%、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9.6%、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7%。

  现如今家里通了自来水,医保也参加了,养老保险也买了,现在我每个月还能领到养老金,共产党的政策好,政府说话管用、好使”。临夏市大庄村村民郭庆知对记者说。

  李平是积石山县刘家集乡肖家村挂职的第一书记,他原是金川公司龙首矿采矿三工区副主任,自2013年4月来到这里,他就成了肖家村扶贫之路的见证者。“当时来到这里的第一印象是这里比较贫困,村上只有一条通往村外的主干道,而且还是沙路。村里面整体上很贫困,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各种产业培训基本没有。”李平告诉记者。

  现如今肖家村路宽了,水通了,兜里的钱多了,看病不用花大钱了......这成了肖家村群众普遍的心声。

  “村里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对我们的帮扶工作作用非常大,自己也通过政府补助1.2万元改造了自己家的危房,现在已全部砌成了砖瓦房” ,临夏市大庄村村民宋维信对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赞叹不已。

  为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和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一个由州委、州政府制定提出的产业发展互助社悄然兴起,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贷款难和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产业发展互助社是产业富民的新模式,是按照“村内互助,有偿借用,滚动发展”的原则,通过“政策奖补+资金互助+临商带动+各类优贷”的模式,填补了农村金融空白,提升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现如今临夏已在全州1021个村建立了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截止2015年12月底,全州共筹集互助社资金8.83亿元,累计发放借款11.9亿元,惠及农户11.6万户,有力助推了农民增收。(杜昱欣 高增硌)

文章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金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