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武威古浪13岁少年患再生障碍性贫血 15岁姐姐愿把所有骨髓都抽给弟弟

2016-03-28 07:05:27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责任编辑:赵凌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古浪13岁少年患再生障碍性贫血,15岁的姐姐与弟弟配型成功——

  “我愿意把我所有骨髓都抽给弟弟”

  李彩霞一步不离地守在儿子刘万恒的病床前。

  骨髓衰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让刘万恒的生命随时面临危险,15岁的姐姐刘涛与弟弟骨髓配型成功。尽管医生认为刘涛体质太差,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将对她身体造成伤害,姐姐仍然坚强表态:“只要能救弟弟,我愿意把所有的骨髓都抽给弟弟……”

  母亲: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孩子!

  3月23日下午,兰州晨报记者在兰州总医院11楼31床见到了13岁的刘万恒和他的妈妈李彩霞。因为已经吃了5个多月的激素,刘万恒的身体严重发胖。见到记者时,刘万恒礼貌地露出笑容,但是由于血小板过低而造成视力模糊,让他的眼睛看起来雾蒙蒙的,完全没有这个年纪的孩子该有的明亮眼神。李彩霞一步不离地守在儿子的病床边,有时候轻声地陪儿子说说话,有时候什么都不说,就只是对着儿子微笑。但是转过身在儿子看不到的地方,李彩霞却偷偷地抹眼泪。

  刘万恒家在古浪县大鱼村,去年临近小升初的前几天,李彩霞发现儿子每天放学回家都疲惫不堪,进门就趴在床上休息。

  2015年6月30日,李彩霞带着儿子到古浪县医院检查,查出患有轻度黄疸,没想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刘万恒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病变为医学界最难治疗的血液病之一——骨髓衰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姐姐:我愿把我的骨髓全抽给弟弟

  自从刘万恒生病之后,高额的治疗费用已经花光了这个家庭的所有积蓄,李彩霞又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一共筹到19.7万元,到现在也已经一文不剩。后来听人介绍兰州总医院能治儿子的病,李彩霞和丈夫在3月20日带着刘万恒转到了兰州总医院接受治疗。

  3月24日上午,为了节省治疗费用,提高骨髓配型的成功几率,刘万恒和姐姐刘涛做了配型,配型成功,但是医生认为刘涛只有15岁,而且体质太差,如果做骨髓移植手术,将对她的身体造成伤害。

  这样的结果让李彩霞痛苦不已,手心手背都是肉,她既想救儿子,又不想伤害女儿。懂事的女儿看出了妈妈的纠结和痛苦,坚定地告诉妈妈,“只要能救弟弟,我愿意把自己全部的骨髓都抽给弟弟。”因为没有更好的方案,李彩霞流着泪决定让女儿给儿子做骨髓移植,但他们仍然面临着将近50万元的高额手术费。

  对于这个来自贫困山区的家庭来说,50万元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刘万恒的爸爸刘双兴常年外出打工,每个月工资3000元;李彩霞为了照顾一双儿女上学,在古浪县城租了一间小平房,找了个在超市卖糕点的工作,一个月1000元钱的工资,仅够维持母子三人的日常花销。

  众筹:众人献爱心筹得9万多元

  去网络上众筹,这是刘双兴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姐姐告诉他们的方法。3月16日,李彩霞和丈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连夜写了一封求助信发到了网上。“没想到真的有好心人关注我家的事情,给我们捐款,有上百元的,也有几十元、几元。这些爱心捐款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3月22日,一位在兰州做生意的古浪同乡来到医院看望刘万恒,走的时候留下了一万元钱和一句话“好好给孩子看病”。

  “在我们发起网络众筹后,有一位大学生发微信给我,他说他是体育生,每天都会买一瓶矿泉水喝,现在他不喝了,他愿意把钱省下来捐给弟弟看病。还有一位小朋友,每天给我发微信红包,几毛钱几毛钱地发,到现在还不到3块钱,她说阿姨我现在还没有钱帮助小哥哥,但是我只要一抢到红包就一定发给你,让你能用来给小哥哥看病。”说到这里,李彩霞泣不成声:“虽然不到3块钱,但是她还是愿意发给我,让我救我的孩子,你说有这么多好心人在关心他,他一定会好起来是不是……”

  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经有1500多人通过网络众筹给刘万恒捐款9万多元,李彩霞又向亲戚朋友借款10余万元。对于陷入绝境的一家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笔满载爱心和希望的“巨款”,但是对于将近50万元的手术费用来说,这些钱还不到手术费用的二分之一……

  求助人:李彩霞

  联系电话:15294316782

  账号:农业银行6228 4836 4611 4979 468

  文/图 记者 赵莉 实习生 张爱菲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责任编辑:赵凌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