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六大商圈崛起 买东西唏嘛方便
以西关、南关、东方红广场、雁滩、东岗、庙滩子六个商圈为重点,强化贸易中心地位和消费集聚功能
中国甘肃网3月23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首席记者 丁炜娜 记者 李杨 马莉 实习生 周霞 朱珏颖) 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打造兰州新的商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成“l+2+X”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时期,兰州市将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推动主城区转型发展。
一体化城乡体系
全面建成快速路系统和城市骨架路网系统
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人口规模达到500万人以上,构建主城区——兰州新区——县城——小城镇一体化城乡体系。
●到2020年,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生产总值基本翻两番,城镇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
●全面建成“三纵三横一联”的快速路系统和“四纵四横”城市骨架路网系统,加快公路、铁路、航空建设,构建集运输组织、中转换乘、装卸存储、多式联运、辅助管理服务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加快建设石化、装备制造、南部综合、机场北、飞地经济、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行政文化、科教研发九大园区,谋划与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合作建设具有国际化运营模式与管理水平的中外合作产业园。
●以延伸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为导向,力争启动兰州石化公司搬迁改造,建设国际一流标准的化工产业园。
●全面建成“职业教育园区”:高等职业院校达到11所以上,学生人数达到15万人以上,建成兰州一中、兰州六十一中新区分校等寄宿制优质特色高中4~5所。
●建设1所三级综合医院,1所二级中医医院,2所二级综合医院,每个社区建立1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养老床位总数达到2000张。在每个社区建成1~2个文化活动室。
商业贸易
强化城关区贸易中心地位和消费集聚功能
立足主城区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加快“退二进三”和“出城入园”进程,建成西部有影响力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总部经济中心和会展中心。
●完善发展城关中央商务区(CBD)建设,以西关、南关、东方红广场、雁滩、东岗、庙滩子六个商圈为重点,强化贸易中心地位和消费集聚功能;推动西客站、三滩中央休闲购物区(CSD)建设,打造兰州新的商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加快建设酒泉路、庆阳路商业金融核心区。吸引各类银行、保险等金融分支机构入驻兰州,协调华夏、进出口银行等在兰设立分支机构。
●到2020年新增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服务中心共15家以上。
●“十三五”期间,力争全市举办大型节庆活动20个以上、大型品牌展览10个以上,展览总面积突破50万平方米,培育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节庆会展龙头企业10家,重点将一带一路中国(兰州)国际跨境物流大会培育品牌节会,节庆会展交易额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生态环境
构建沿黄生态走廊
根据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布局,实行限制开发区域控制性开发
●把祁连山向东南延伸余脉,庄浪河、大通河谷地以及黄土丘陵沟壑区中的大通河两岸黄土区,大通河、庄浪河之间的黄土山梁区和庄浪河与秦王川之间的黄土地峁丘陵区的一部分划为限制开发区,严控现有工业开发区的用地面积,将现有工业开发区改造成为生态工业园区,不再新建各类开发区和新的农村居民点,降低生态空间荷载。
●实行禁止开发区强制性保护,将兰州市12处点状分布的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以及1800k㎡的基本农田列入禁止开发区,关停区域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企业,禁止一切不符合生态功能区定位的开发建设,构建生态稳定系统的示范区。
●加快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巩固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成果,严格管控扬尘污染,切实抓好机动车尾气治理。到2020年,兰州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80%以上PM2.5达到40毫克/立方米以下,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特色产业
构建“一带一核四板块”旅游产业
“十三五”期间,兰州市把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四大产业打造成千亿级的优势产业,把有色、建材、烟草、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食品及轻工七大产业培育成百亿级特色产业。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到2020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到2020年,新材料产值达到1000亿元,力争实现全市大数据相关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8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6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规模,公共安全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智能制造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旅游服务方面实施“全景兰州”建设,把城市打造成大景区,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兰州新区都市游乐板块、丝路驿站文化旅游板块、生态郊野休闲旅游板块、原乡民俗体验旅游板块,构建“一带一核四板块”的网络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建成兰州西客站城市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兰州站客运旅游服务中心、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及机场、火车站、景区为主的“l+2+X”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到2020年,建设9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景点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8个)。
●体育服务方面到2020年建成10个户外运动基地,其中建成皋兰龙山国际滑雪基地、兰州新区汽车运动基地、七里河山地自行车越野基地、榆中登山基地。体育公园全民健身基地等5个具有承办国内赛事能力的大型户外运动基地。体育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占GDP的比重2%。文化服务方面,建设黄河文化产业发展带,打造中国黄河文化体验之都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名城。加快甘肃广电网络文化产业园、兰州广播影视中心等广播影视产业基地建设,在主城区和县城内积极发展院线影院。加快发展数字出版、3D打印和绿色印刷等新技术,推进飞天文化产业园、西北印刷文化产业园、读者文化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建设。
创业创新
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新模式
“十三五”期间,兰州市将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新模式,激发全社会创业活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促进发展。
●到2020年,创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国家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和城关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县区,建成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众创核心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建设10个以上创业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实现市区全覆盖。
●同时,发挥兰州高校聚集优势,依托各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和科技创新资源,支持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3个大学科技园提质扩容。支持西北师范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科技园建设。鼓励其他高校和高职院校结合地域特色和专业优势积极筹建大学科技园。发展一批以大学生创业创新俱乐部、大学生创业场、创业沙龙为代表的创业苗圃,加快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阶梯型孵化体系,激活高校创业创新资源,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兰州新区设立省外大学和高端人才创业创新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