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头条 > 解读 > 精准扶贫 正文
投稿

郝树声:帮助贫困人口找到适合的致富路线

2016-03-23 00:10: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责任编辑:薛丁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帮助贫困人口找到适合的致富路线

  ——访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郝树声

  “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思想和实践的深化和优化,是党中央不断探索扶贫脱贫路径的升级版。”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郝树声今年“两会”对“精准扶贫”议题特别关注。

  中央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要减贫7000多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200万以上,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郝树声说,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我国已经进入了扶贫开发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树立核心意识,强化主体责任,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倾斜,沉下身子,谋划思路,真抓实干,真扶贫、扶真贫,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郝树声表示,扶贫工作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对于如何精准扶贫,郝树声认为,要重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实施精细化的扶贫方式,因地制宜,找到“贫根”,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从扶贫机制上由原来的“散灌”到注重“靶向性”,对目标人群直接扶贫干预,帮助贫困人口摸索出适合的致富路线。

  她分析说,国家高度重视贫困地区及农村工作,多项利好政策和措施叠加,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和国家正在实施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合力作用。

  一是加强领导,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仍然是扶贫开发的主要机制,应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加强精准扶贫责任考核,积极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找项目、找出路、找销路,帮到人民的心中去。现在,基层有些地方存在懒政现象,要引起高度重视。二是要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制约贫困山区、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落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是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的必要前提。三是坚持产业扶贫,激活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力。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培育经济合作社、农产品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乡一业、一县一至两个骨干品种的特色产业体系,并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壮大产业基础和活力。四是坚持精准扶贫与生态移民结合起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绝大部分农民工有回归农业、回归村镇的意愿,要积极通过调动生产要素,实现就近就业创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五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出台相关农民工及贫困人群职业技术培训制度,让农民掌握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达到“培训一技、发展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六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金融服务,支持贫困人群自主创业,加快脱贫步伐。

  郝树声提出,要搭上互联网的东风,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让农村对接互联网大市场,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衔接问题。扶贫工作任重道远。郝树声进一步指出,在扶贫的同时,政府还要建立起相应的保障机制,巩固扶贫成果,实现彻底脱贫,防止返贫。(作者:朱羿)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薛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