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正文
投稿

纸扎艺人白爱花:一笔蛾眉勾出笑 扎出一个精彩世界

2016-03-15 09:07:08 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作者: 责任编辑:金琼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一笔蛾眉勾出笑扎出一个精彩世界

  翻阅前辈的工艺模板

  一笔蛾眉勾出笑,一张小嘴剪出神,每个人物的出神入化都在白爱花的一描一剪之间。白爱花是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榆中纸扎的传承人。白爱花从父亲白如荷手中传承来的纸扎手艺带给观灯者太多美好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榆中纸扎技艺。

  西部商报记者 宋芳科 都一鸣

  古老手艺 师承名门技艺炉火纯青

  千百年来,纸扎艺术在代代相传中,融汇吸收了多种文化形式,呈现出厚重的人文力量。

  说到白家与纸扎艺术的结缘,要将时光回溯到1939年。那年,榆中县马坡乡白堡村年仅16岁的白如荷带着一家人的期望,背着包袱到阿干镇当学徒。在这里有一位姓石的画匠远近闻名。因为早年间白如荷的姑奶奶嫁给了石画匠,所以基于这层关系,他才得以来到石画匠家当学徒。说起这位石画匠,白家后人的心里总是充满崇拜和敬仰。石画匠祖上就是扎花灯图彩绘的,至于到石画匠家传了几代已无从考证,但石家之所以在兰州闯出名声,却是因给肃王府扎灯会的花灯受到褒奖而扬名,之后很多年王府的花灯都有石画匠的贡献。传到白如荷师傅这辈,这门技艺已是炉火纯青了,一代代积累下的画稿传承着这门古老的手艺,也积攒着更为丰富的类型。

  白如荷虽然是个小小学徒,但勤奋好学。禀赋加上勤奋,白如荷在众多徒弟中逐渐脱颖而出,最得石画匠真传。再加上石画匠家人丁单薄,最终老人决定将这门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白如荷。

  辈辈传承 泛黄手绘稿展现世间百业

  白如荷出生的白堡村,虽然是兴隆山腹地的一个小小村庄,却独具文化气息,一直以来就有书画传家的传统。

  西部商报记者有幸在白家见到了那些泛黄的斑驳的手绘稿,几代传承之后极大丰富了手绘稿的内容,翻阅之中时光恍惚回转,世间百业、传说传奇、花鸟鱼虫都在一幅幅手绘稿中得到完美展现。在那个文化交流远没有现代丰富的年代,匠人之间的手绘传授就是丰富题材宝库,对于匠人来说,这便是祖师的传承,是无价之宝。白如荷从师傅手中传承了这些,更成就了金县(以前对榆中县的别称)纸扎的老字号,被同行和大众认可。

  白爱花是白如荷老人最小的女儿,白爱花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白爱花说,当初父亲传授得相当严格,一点点的不合格都要推倒重来,并伴有严厉的批评。如今的白爱花作为非遗传承人已继承了父亲在这方面的才智。不过技艺是经过数千数万次描摹才领悟到的,比如一张樱桃小嘴,在她这里也不知道剪了多少遍。也就是基于这些,再加上哥哥有了更好的工作,所以老父亲在临终前还是将那些数辈描绘流传下的画稿和模具交到了她手中,希望这门手艺不要失传。时至今日,让白爱花感到最风光的还是1992年榆中县的元宵灯展。在那次展览中,她和父亲扎制作品喜获大奖,栩栩如生的造型吸引了很多观众,两只手工扎制的小羊竟以假乱真引来了真羊。

  虽然,现代花灯巨大灯组的出现让这样的小巧灯会不再有昔日光泽,但榆中纸扎这门技艺包含多个项目,传统匠人的匠心总有独到之处。就拿人物的扎制来说,描眉画眼只是点睛之笔,其中出彩的门道还有很多。在白爱花的操作台上,上好的毛竹被整齐加工,长、宽、厚度亦有严格要求,即使小小的竹节也被细细打磨,就怕扎制的过程中突出一点影响美观。和现代的纸质花灯相比,传统花灯的颜料可谓上乘,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经细细研磨后才能当作颜料,即使放在外边风吹日晒也不会轻易掉色。如此丰富的内涵和技艺自然不能在她的手上失传。

  白爱花说,虽然现代文明会冲击传统工匠,但泛黄的画稿永远都不会辜负爱它的匠人,这些一辈辈匠人积攒的手稿就是一部民俗通史,其价值就值得永久收藏。

  体验

  一笔就能笑好难

  画龙点睛说的是眼睛的传神和传情,榆中纸扎工艺中对人物的描绘,就是通过寥寥数笔的描绘来表达人物的深情。特别是一笔勾出蛾眉看出笑,更是其中精髓。在白爱花的悉心指教下,记者也试着去勾勒一弯好看的眉毛,可是一笔下去不是粗就是细,弧度也不合适,根本不像白爱花一笔下去勾勒出的能看出笑容的眉毛。其次,樱桃小嘴也是最能看出笑容自然流露的地方。如何让剪出的小嘴从嘴角流露出笑容,也是剪的人要心领神会的地方。记者按照白爱花的指点,剪了多个,但不要说笑,就是基本的美都体现不出来,但这更让记者明白了“功夫”之所在的含义。

  对话

  严谨认真

  真心去善待一个行业

  记者:一项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受到各种冲击,如何在传承中让这项技艺焕发新活力?

  白爱花:传承首先应该有严肃的技艺相传,不应该一味地为了讨好而去改变工艺流程,这样可能所谓的传承也就不存在了。不过传承中也应该大胆创新,这些到我儿子这辈人手中可以迸发更好地创新火花。对于我来说完整保留祖辈留下的技艺就是对非遗最好的贡献。

  记者:传统纸扎工匠要求严格,工艺复杂甚至有些枯燥,您又是怎么面对的?

  白爱花:严格的工艺总能成就经典,就算流程复杂甚至要忍受寂寞,作为工匠也应该有所担当。就拿颜料来说,传统纸扎花灯的原料是矿物质原料,需要细细研磨才能得到,那其实是对耐心的历练。我们既然选择坚守,就应该追求完美。严谨认真,真心去善待一个行业,才能出彩。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 责任编辑:金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