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天水 正文
投稿

羲皇故里天水百家微型消防站披挂上阵

2016-03-03 09:37:1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作者: 责任编辑:赵凌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羲皇故里百家微型消防站披挂上阵

  ——天水市公安消防支队微型消防站建设综述

  社区消防志愿者为居民普及消防器材使用常识

  天水消防宣传员深入社区,向群众讲解消防安全知识

  通讯员 马鑫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致灾因素也明显增多。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因现有消防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且时空分布不均,如遇火灾,对消防有生力量在第一时间参与灭火救援提出了严峻考验。笔者日前从天水市公安消防支队采访获悉,为适应现代消防形势的发展,天水市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全面覆盖、整合力量、防消一体”为原则,以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期火灾为目标,集防火、灭火和处置突发事件为一体的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正在以点带面如火如荼展开。作为现役消防队和专职消防队的有效补充力量,目前全市范围内首批建成的100个微型消防站已投入使用,这些消防站点正以其“小、快、灵”的优势,为履行“有效控制初期火灾”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接受检阅。

  深入调研部署制定规范意见

  为全面推进天水市微型消防站的建设进度,天水市委、市政府将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工作,市消防安全委员会专门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讨论微型消防站建设人员组成、装备配备标准、工作职责流程等建设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及要求。同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市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全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任务。

  在充分借鉴省内外兄弟单位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天水消防成立专项工作调研小组,深入各县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先后组织召开4次专题会议,建立消防监督员“一对一挂接城市综合体、一对一挂钩社区、一对一挂钩重点单位”的对口工作机制,逐一分解任务指标,合理安排工作进度。确定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社区、城市大型综合体、省级以上文物古建筑、古村古镇等11类场所建设微型站,并明确责任人分片包干推进。

  统筹整合资源灵活建站模式

  在经过前期的调查走访、周密部署安排等准备工作后,天水市全面启动了微型消防站建设工程。根据公安部消防局下发的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在充分结合全市消防重点单位及社区的实际情况后,天水消防部门提请市政府下发了《全市微型消防站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工作的目标,细化了工作的分工任务,详细列出工作进度,对各地区微型消防站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进行了规定。截至目前在全市范围内组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71个,社区消防微型站31个。

  目前,天水市微型消防站按照3分钟到场为标准划分最小的灭火单位,其主要模式分为两类:一是重点单位志愿消防队及消防控制室模式,主要依托重点单位完善的消防器材设备和保安队伍,按照“保消合一”的要求,完善个人防护装备和灭火器材,通过户籍化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开展正常的消防安全巡查、检查及值班备勤工作。二是社区模式,依托社区服务中心、警务室、村委会、农村“千村万户”消防扶持点等现有场地设施,积极整合基层消防巡逻员、治安联防员、保安员等力量,并配备一定的消防器材,建立消防巡防、巡逻、联防队,在社区居民楼院成立楼院长、片区长,负责辖区消防安全工作。

  先试点后推广百个微型站挂牌

  天水消防部门在现有社会单位志愿消防队和消防控制室的基础上,依托社区服务中心、警务室和单位消防控制室、保安队等已有的消防组织,成立6人专职消防队,给站长、消防员、巡逻员、消控室值班员,配备灭火服、灭火器、水枪、水带、简易呼吸面罩、救援绳索等器材,以及外线电话、手持对讲机等通讯设备,并选配防护靴、破拆工具等器材。天水市消防部门在全市选定秦州区富凯物业、兰天商厦、天辰大酒店3家重点单位,永庆路社区开展试点建设工作,供全市学习借鉴,通过“一地一试点”的模式,全面带动微型站建设工作。

  据天水市公安消防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支队第一时间抽调专人,选定试点标杆单位,通过打造样板、塑造标杆率先在全市建设微型消防站标杆单位4家,并组织召开试点推进会、现场会、部署会等专题会议。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逐步推动全市微型消防站建设进度。目前全市100个微型消防站已经正式挂牌上岗投入使用。微型消防站建设,有效弥补了现有消防站数量不足、到场时间较长等不利因素,成为了社会消防救援队伍中一支有力的救援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责任编辑:赵凌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