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正文
投稿

《丢羊》导演汪小平:这将是一部历久弥香的艺术佳作

2016-03-03 09:36:33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导演汪小平——这将是一部历久弥香的艺术佳作

  为了按时在中美电影节举办时呈现一部精彩的作品,《丢羊》的录制工作十分紧张,整个剧组每天天一亮就开始奔走在柏杨村的田间地头。中午休息的间歇时间,该片导演之一汪小平接受了记者采访,分享了打造这部影片的酸甜苦辣。

  “说白了,我们就是想试试,因为用电影艺术作品让兰州发出声音这个很关键。”简单的几句话,便流露出了汪小平全力以赴的那股劲头:“最终能够拍成什么样不知道,但我们期望都很高,因为不管怎么样已经定了要参加中美电影节。这几天下来,包括任帅、陈逸恒等几位演员都在不断交流着自己的看法,相比接戏之初,他们对这部作品的期望值正在随着拍摄工作的深入而大幅度的提升。”

  他说:“几位主演一致认为,兰州能够做这么一件事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不像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制作,各方面都受到条件的严重制约。那么这要靠什么?就要靠影片里所表现的西北农民的那种韧性、那种勤劳,来弥补我们资金不足、场面不大的短板,因为电影必须保质保量的拍出来。”

  “电影的拍摄录制基本上是忠于原著的,只是为了适合电影的表达方式在艺术处理上进行了略微调整,再增添了一些结合现代形势的元素。”汪小平告诉记者:“比如说从市里来的副书记在离村口一公里的地方就下了车,为什么?因为如今我们路线教育解决的不就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们将其巧妙的、恰如其分的融入到故事之中,就是为了用实实在在走一公里的方式,表达一种领导干部就应该与老百姓的心灵缩短距离的迫切需求。我们只有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里,才能清楚的知道他们的苦在哪里。”

  记者了解,目前拍摄完成的镜头里已经增加了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内容,比如通过人物的交流中谈到了村子虽然很贫困,但黄芪的种植却非常适合,同时养羊也很有前景,但关键是如何形成养殖业的规模等等。虽然这些都可以说是对影片的一种植入,但是这种植入一点都不显得生硬,非常适合这个故事。

  “对未来给大家展示的这部片子我有充分的自信。”汪小平说:“没有人会想到很少的经费,竟然能够拍出这样一个令人回味悠长的作品,我们用小制作拍出了大制作的感觉,这现在肯定能做到。所有人都非常敬业,虽然有些镜头拍起来仅有3分钟,但每转一次场都要40分钟,几吨重的设备在剧组人员携手努力下不断的被转移,所有人都在尽自己可能的做好份内的工作。”

  “我们的拍摄工作得到了永登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向这里的所有人表示由衷的感谢。”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奔波与付出,当地政府及村民的热情帮助给汪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柏杨村的村民,既新奇又好客,既腼腆又热情,这对剧组是很大的帮助。”

  “我们试图让世界了解西北农民的幸福感。”采访中汪小平还表达了对这部作品在中美电影节上亮相后的期望:“虽然村民们也有这样那样的苦恼,但是他们的幸福指数很高,因为幸福感与GDP或钱并没有必须的关系。同时,这里连绵不断的山岭、沟壑以及质朴的农家院落,都是大部分国际友人所没有见过的,由此带来的这种新鲜感也是毫无疑问的。”

  拍摄现场还在紧张的忙碌着,汪小平也马上要投入新一轮的拍摄之中,在即将分别之际他感慨的说:“我们想用正能量的东西发出我们兰州的声音,而且也想证明兰州也能做一些令人翘起大拇指的事情。特别是,这首先是一部真正意义上本土原创的电影,这必将在兰州的发展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这绝不是昙花一现的作品,而是一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会历久弥香的艺术佳作。”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