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正文
投稿

50余万元赃款赃物发还失主 兰州城关分局皋兰路派出所举行打击“盗抢骗”第一阶段发赃会

2016-02-01 09:23:47 来源:中国甘肃网-鑫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彤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50余万元赃款赃物发还失主城关分局皋兰路派出所举行打击“盗抢骗”第一阶段发赃会

  中国甘肃网2月1日讯 据鑫报报道 (记者 金振华 特约记者 冯忠海 文\图) 按照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加大破案追赃为老百姓尽量挽回损失的部署要求,1月29日下午,城关分局皋兰路派出所在辖区举行打击“盗抢骗”专项行动第一阶段破案追回赃款赃物发还大会,50余万元破案后追回的财物被一一发还失主。记者从发赃大会上了解到,在城关警方打击“盗抢骗”专项行动中,皋兰路派出所先后打掉一个系列手机盗窃销赃案、夜间砸汽车玻璃盗窃案和撬盗临街商铺案等3个犯罪团伙,破获“盗抢骗”案件55起,刑事拘留“盗抢骗”犯罪嫌疑人20名。追回现金7.2万元,手机79部(其中苹果手机66部),飞天茅台酒8瓶,高档红葡萄酒11瓶,以及各类单反相机、摄像机,联想笔记本电脑,黄鹤楼1916高档香烟和品牌服装等,总价值50余万元。

  偷盗销赃

  警方斩断一条完整的犯罪链

  2015年12月初,在抓获一名手机盗窃嫌疑人后,皋兰路派出所通过审讯得知一条完整的从偷窃手机到销赃的犯罪链,经过缜密侦查,抓获盗窃销赃人员4名,其中3名嫌疑人为吸毒人员,通过频繁偷盗手机并销赃而获得毒资。内蒙籍男子张某为销赃人员,现年二十三岁,长期在广武门从事收售二手手机活动,曾经因收销被盗手机被公安机关打击过两次,仍屡教不改,由地上销赃转入地下销赃,并与两个手机偷盗团伙保持固定联系。此次警方抓捕手机盗窃团伙后,张某再次进入警方视线,最终被抓获。

  夜间砸车盗窃

  3名川籍人员出租屋被抓

  通过砸停在露天场所或是街边的车辆窗户,盗取财物,四川籍人员陈某与其团伙频繁作案最终落网。据皋兰路派出所民警毛尚斌介绍,陈某原是装修工人,在兰州打工挣钱,在打工过程中听到老乡介绍砸车窗偷盗这一“来钱快”的生意,便跟随参与。起初陈某还比较胆小,在参与了几起偷盗案后,陈某便纠集他人开始作案。

  12月10日,一名受害人向警方报案,称自己车窗被砸,车内物品被盗。皋兰路派出所迅速组织警力进行侦破,在多次调取监控,走访后于当晚在雁滩出租屋内将陈某抓获。毛警官告诉记者,被抓获时出租屋内有大量偷盗后没有来得及销赃的高档烟、酒、茶及7万余元现金,被抓获时犯罪嫌疑人陈某不仅完全没有反应过来,而且还拿出盗窃的中华烟让民警抽,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据陈某交代,自己原本打算再作几起案后就收手回四川老家过年,没想到还没来得及逃走就被公安机关抓获。

  夜间盗窃临街店铺

  8名团伙成员均不满二十岁

  2015年12月29日,皋兰路派出所在研判警情时发现一撬盗临街店铺敛财的犯罪团伙,随即组织警力进行侦破。12月31日,获得重要线索的派出所民警前往小西湖某处将其中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并得知另外几名嫌疑人已逃往临夏永靖。该所在上报分局领导同意后即刻组织民警前往永靖抓捕剩余犯罪嫌疑人,结果4名嫌疑人被成功抓获,1人在逃。由于其中2名犯罪嫌疑人尚未成年,民警依法进行训诫后交由其家人领走。抓捕民警告诉记者,该犯罪团伙成员均不满二十岁,是来兰打工的东乡人,认为盗窃商铺是“挣钱”的好方法,为此铤而走险连续作案。

  破案后能追回这么多赃物

  暖了老百姓的心

  1月29日下午,不少市民接到皋兰路派出所的通知前往领取被盗物品。市民小袁告诉记者,2015年10月份,他连续丢失两部手机。其中一部苹果6是在西站网吧上网时被盗,虽然报警了,但觉得找回手机的概率很小,没想到接到民警通知来领取被盗手机时让他喜出望外。

  与小袁一样没想到的还有在小西湖开服装店的马先生和唐先生。据马先生介绍,他和朋友唐先生合伙在小西湖经营着一家服装店。2015年12月29日早上,发现前一晚还好好的商铺玻璃被砸,价值8000余元的服饰和一台电视被盗,马先生当即报警。马先生说,“当时快到元旦了,我想这事肯定没那么快解决,怎么也得到元旦放假后。”但令马先生高兴的是,12月31日,皋兰路派出所民警通知他撬盗其商铺的案件已破,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正在审讯过程中。为表达对民警快速破案的感谢,马先生和唐先生二人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皋兰路派出所。在发赃大会上,好多失主向记者表示,追回赃物是老百姓觉得最完美的破案,警察不仅非常辛苦地侦查破案,打击犯罪,而且还尽了最大努力追回被盗的赃款赃物,这会让老百姓觉得内心很温暖。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鑫报 责任编辑:王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