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甘南 正文
投稿

“十二五”期间甘南合作市民生工作综述

2016-01-28 15:03:54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刘姗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a,o,e,i,u,ü……”在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仁多玛村幼儿园里传来稚嫩的声音,28名三至六岁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简单的汉语发音。

  “我最高兴的就是每天和小朋友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旦增尼玛说。旦增尼玛五岁上的幼儿园,村上没有幼儿园之前,每天都是爷爷领着他在草原上放牧。去年村幼儿园建成后妈妈给他第一个报的名。

  “小旦增非常爱自己的幼儿园,天不亮就吵着要去上幼儿园。政府真是给我们牧民干了一件大好事,旦增的哥哥就没这么幸运,那时村里没有幼儿园,他是直接上的小学。”旦增尼玛的妈妈桑吉卓玛说。

  近年来,牧民群众的观念变了,大家纷纷走出草原去外面打工,群众的观念变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能有一个好的学前教育是他们的一大心愿。

  “十二五”期间,合作市累计投入5905.2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幼儿园31所,全市乡镇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9%。累计发放生源地学生助学贷款1090.9万元,受益学生2133人次;发放高中国家助学金170.75万元,受助学生1051人次;发放幼儿专项助学金15.52万元,受益幼儿340人次。

  在卡加道乡卫生院里,牧民卓玛吉一边输着液体,一边看着电视。自从乡卫生院建成后,她再也没有进城去看病。

  “以前遇到头疼感冒就要跑到城里去看病,乡上的旧卫生院条件差,大夫少,现在到新建的卫生院里去输液有暖气,还可以看电视,大夫都是大学生,认真负责,比以前方便多了。”卓玛吉说。

  为了改善农牧民的就医条件,让牧民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十二五”期间,合作市建成市妇幼保健站住院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新农合工作全面推进,累计报销医疗费9210万元。

  “双联惠农贷款好啊!这下不愁了,不怕创业没有运转资金了!”2013年2月28日,合作市多玛乡新寺村群众贡去乎东智领到了5万元的“双联”贷款后高兴地说道。

  贡去乎东智用这笔钱买了十头牛,经过几年的发展,他的生活富裕了,家里还买了一辆小汽车,日子过得特别红火……

  双联惠农贷款解决了群众创业有能力无资金的问题,成为了群众创业致富的强大后盾,让许多群众敢想敢干,能想能干,掀掉了群众致富的“愁帽子”。

  五年来,合作市扶贫攻坚扎实推进,累计落实扶贫专项贷款和双联惠农贷款2.1亿元。全市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2.44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2100人。201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80元,是“十一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3%。

  欢快的歌声,幸福的笑脸,夏日阳光照耀下的美森佳园住宅小区流淌着欢歌笑语。

  “我们搬进新居了,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感谢党,感谢政府,给了我们一个新家!” 62岁的低保户买学礼说。

  以前,买学礼一家5口人挤在合作市西山坡一道弯口64平方米的危陋平房里,而他们的新家85平方米,房屋采光、保温、供热都很好,户型设计紧凑合理。小区内实行标准化物业服务,卫生健身等设施齐全,绿草如茵。

  用真情、下决心、花气力。为了让这些市民住上安全、暖心的房屋,合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五年来,投资12.6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9216套、改造农牧村危旧房12300户,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8.6平方米提高到24.6平方米,住房自有率达到92%以上。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障民生投入是关键。

  五年来,全市“五项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城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208元提高到424元,农村低保人均年标准达到3300元。

  五年来,合作市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5372套,行政村农牧民书屋和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申请科技专利38项,当周知合玛社区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

  五年来,安置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3949人。劳务输转2.3万人次,创收3亿元。

  伴随着一项项民生新政、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我们欣喜地看到,合作市经济社会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民生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通讯员 韩延明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刘姗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