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堡坪古城遗址 张振宇 摄
作者:冯玉雷/文
(作者系《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主编、作家)
陇山在文献中又被记作陇坻、陇阪、陇首、陇头、鸡头山、崆峒山、空桐山、开头山、笄头山、牵屯山、薄洛山、吴山、岍山、高山等。古陇山与今陇山不同,古陇山包括今陇山和六盘山,《读史方舆纪要》卷52据记载:“北连沙漠,南带岍渭,关中四塞,此为西面之险”,历史地理学家熊会贞说:“陇山绵延数百里,郦氏以在北者为大陇山,在南者为小陇山,或亦单称陇山。”今陇山指六盘山向南延伸部分,山地呈西北—东南向展布,海拔1600~2200米,位于关中平原盆地区西北部,大致包括陇县和宝鸡陈仓区西部,海拔800~2200米。古代“陇”与“垄”相通,指的是田埂,古人看到横亘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山脉如同田埂一样,就称为陇山,又名“大陇山”、“六盘山”、“鹿盘山”、“鹿攀山”等。陇山主峰关山海拔2428米。关山古称陇山、陇坻、陇坂、陇首,横亘于张家川东北,绵延百里,是古丝绸之路上扼陕甘长沙交通的要道,自周秦至汉唐直至明代海运未开通以前,关陇古道一直是我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陆上纽带。关山既是历史名山,也是文化名山,无数文学艺术家创作了许多以关山为题的伟大作品。
陇山又有大陇山、小陇山之分。大陇山相当今六盘山,小陇山相当今陇山。我们考察的陇山道与兰州大学刘满教授在《秦汉陇山道考述》中讨论的一致。
秦汉时东西穿越古陇山的古道从南到北主要有陇坻道、鸡头道和番须道、瓦亭道以及经由古陇山东麓、南北走向的回中道。隋唐时,千阳县与清水县间出现过安化峡道和由渭水河谷西通天水水关的安夷关道。
史载汉初界限不过黄河,汉武帝为西进拓边,派人进行两次探察,其中一次翻越陇坂了解沿途地理和北边情况,首选关陇道,设置天水郡及平襄、陇县、清水、戎邑、略阳等县,沿途“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五十里一寨。”隋炀帝积极拓边时,关陇道再次得到大规模拓建,交通便利,是古丝绸之路上建筑工艺最高、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道群,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形象记述唐代丝绸古道上驿站繁忙景象:“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关陇道走向有二:其一由长安出发,过陇县,通过固关镇,翻越陇坂,到达分水驿(张家川县马鹿乡东北10公里的老爷岭),沿马鹿——阎家店——弓门寨(秦置邽县,现名恭门)——张川镇(汉置陇县)——龙山镇(汉为断山)——秦安陇城西行,经秦安县到达天水;其二是沿弓门寨(今恭门镇)、樊河经清水县城到达天水。这条道是狭义的“关陇道”,大致与古典文献中的陇坻道同。
关陇古道 资料图
根据古典文献记载及刘满等相关专家的考察、研究,五条穿越陇山的古代道路(从南到北)简况如下。
陇坻道:也称略阳道,最早开辟,长安出发经秦州,南到巴蜀,西至河湟、河西及西域。秦国的先公由陇山西经由陇坻道东到汧水、渭水交会地方。千河古称汧河,因流经千山脚下得名,为渭河左岸较大支流之一,发源于甘肃六盘山南坡石嘴梁南侧(一说张家川县,一说华亭县境内),于陕西省陈仓区底店汇入渭河。据考证,西周时期秦非子受周天子之令从天水来到关中为周王室牧马的“汧渭之会”就在当时千河流入渭河的凤翔县长青镇。秦国早年城邑秦亭(甘肃张家川县城附近)和秦邑(陕西陇县东南)在这条道路两端。秦始皇二十七年巡陇西、北地也经由此道到陇西郡。大震关(汉称陇关,在陕西陇县西北固关镇)扼守此道,控制两条道路:一条由关城西北通往张家川、天水,这是主干道,开通较早,秦皇、汉武等都曾经过。张衡《四愁诗》:“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说的就是这条道。汉阳郡治所在冀、刺史治所在陇县(张家川县城附近)在陇山西,大震关在陇山东,足见此道之重要;另一条由关城往西南到清水、天水,唐代记载较多。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经陇头分水》、《赴北庭度陇思家》,王维《陇头吟》,高适《登垅》,杜甫《秦州杂诗》等诗都曾提到。
陇坻道另有一条,从长安起,过雍(凤翔),沿千水河谷西北行,经上关(华亭)、阳城(山峡)、番须(华亭西北部),翻越小陇山,再经古略阳城一线西出抵庄浪、秦安、天水。我们本次考察的路线,基本上走这条。
鸡头道和番须道:鸡头道是沿泾河至平凉,再由崆峒山东峡入泾源,穿制胜关西出六盘山抵达陇西郡;《后汉书·隗嚣传》所记次序表明番须道位于陇坻道之北,鸡头道之南。华亭县城以西的汭河两条支流分别经马峡乡和西华乡,马峡支流河谷在陇山与水洛南河河谷相近,是一条由华亭县城越陇山通往庄浪县城的道路;循西华支流河谷西行,在麻庵乡(庙滩)、五台山附近与五营河河谷相近,都有路通张家川。鸡头道和番须道与陇坻道有重合之处;
瓦亭道:瓦亭有东瓦亭和西瓦亭之别,西瓦亭在唐代还见于记载。水经·渭水注》记载:“渭水又东,与新阳崖水合,即陇水也。东北出陇山,其水西流,右迳瓦亭南。隗嚣闻略阳陷,使牛邯守瓦亭,即此亭也。”这里的陇水又名瓦亭水,即源于宁夏西吉县、流经甘肃静宁、秦安县的葫芦河。牛邯所守之瓦亭在今宁夏西吉县之将台乡,在古陇山西。《水经·河水注》记载:“河水又东北迳于黑城北,又东北高平川水注之,即苦水也。水出高平大陇山苦水谷。建武八年,世祖征隗嚣,吴汉从高平第一苦水谷入,即是谷也。”苦水即流经今宁夏固原、同心的清水河,苦水谷是指固原西南清水河的上源小河海子峡,大致由固原经红庄乡(属固原)、马莲乡(属西吉)、将台乡。将台乡地处葫芦河上游,沿河河谷南下,经静宁、秦安就到天水。
李家坪遗址
瓦亭道沿萧关古道北上至瓦亭,然后到六盘山下,再沿山上小道翻越六盘山,西至隆德、静宁、定西、榆中到兰州,大体与西兰公路走向同。瓦亭关一线翻越六盘山的道路,山大沟深,林木茂密,只有一条狭窄的人行小道或驰道,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六盘鸟道。六盘山区流传“鹿攀山”的传说:有老僧逐鹿山涧,循鹿迹拨草寻路,攀上山巅,踏出六盘山上第一条路径,以后,人们称该山为“鹿攀山”。因山路回旋曲折,折转六盘,又称“六盘山”。唐初,原州(固原)一度成突厥进出要道之一。“安史之乱”后六盘山地区陷于吐蕃80余年。783年,通过清水盟约,双方划定边界,六盘山地区“泾州西至弹筝峡西口(三关口)”为唐蕃北界,吐蕃控制线向东推到六盘山、陇山一线。唐王朝曾在原州设七关(即石门、制胜、六盘、木峡、木靖、驿藏、古硖),六盘关即位于六盘山道上。清《宣统固原州志》在“六盘鸟道”图说中说:“六盘或云即《汉书》洛畔、络盘之沿说也。余以为古高山,是山崚嶒奥曲,跋涉恒艰、洵为天堑……而山雨欲来,必先作云;即晴亦多雾,是以轮声鞭影,从云雾中出,亦风尘景色也。谓为鸟道,识奇耳。”《宣统固原州志》载清末湖南湘乡人金希声《六盘鸟道》:“虎牙龙脊自嶙峋,绝巘排空扼陇秦。堑道崎岖通一线,征车迢递转双轮。云封远隔蚕丛月,风劲横飞马足尘。汉史络盘搜旧迹,东冲锁钥镇兰岷。”
关陇古道线路图 刘勇制图
回中道:回中在华亭县境内,汉时属安定郡安民县,最早见于《史记·武帝纪》:“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巡之。”《续汉书·郡国志》右扶风岍县下:“有吴岳山,本名岍,岍水出。有回城,名回中。”《后汉书》、《水经注》等书都记载回中、回中道,颜师古有“盖自回中通道以出萧关”之说。这条道修筑于元封四年(前107年)十月,南端起自陕西陇县北,沿北河经温水镇、火烧寨镇、新集川镇东部入甘肃神峪河乡下关村,向东经东华镇到达平凉四十里铺,过镇原、新城镇、宁夏彭阳县、白阳镇、古城镇,逾萧关至固原原州区。南段大致与宝中铁路、宝汉高速走向一致,是秦汉时期由陕入陇的重要通道。汉武帝曾四次途径回中道巡查陇东民情。随着丝绸之路开辟,陇关道逐渐成为由经陇州入陇进入秦州及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回中道地位逐渐被取代,但至今仍是连接陕甘宁地区的重要通道,宝平高速火烧寨至平凉段规划路段大致路线就经过古回中道。
古回中道由南向北依次与陇坻道、番须道和鸡头道相连,在萧关又与甘泉(陕西淳化县北)经今陕西旬邑、甘肃宁县、镇原到固原的古道相连结。由萧关往北到安定郡治高平,又与瓦亭道相连结,同时与西北到河西、北到新秦中的道路相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