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17项全国重点文物将启动修缮
青城古民居有望恢复原貌
青城百年古民居(资料图片)
中国甘肃网1月26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高宏梅) 1月25日,记者从2016年甘肃省文物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6年我省将启动修缮青城古民居、海藏寺等国保单位修缮工程,在文物保护上大下功夫。同时,还要增加100个示范性“乡村记忆”博物馆,启动新建至少50个“乡村记忆”博物馆。
据了解,今年文物修缮工程相继展开的是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嘉木样寝宫等建筑的修缮、油饰彩绘、壁画保护及电力照明改造工程,青城古民居、永泰城址等17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宕昌梓潼文昌帝君庙等19项重点省级文物被列为重点保护工程。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告诉记者,“历史再现”工程实施以来,我省“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初具规模,到2015年底数量已达到97个。2016年要完成的目标是,增加100个示范性“乡村记忆”博物馆,启动新建至少50个“乡村记忆”博物馆,并分为村史类、民族类、民俗类、民居类、传统工艺类和非遗类等。同时,加大对“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的检查、指导力度,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示范点评选工作,将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管理运行比较规范、社会效益明显的博物馆树立为典型,带动全省“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规范发展。此外,还要实施文物“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文物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以敦煌艺术、丝绸之路和秦汉文明为代表的重点特色展览,让精品文物走出甘肃、走向世界。具体动作是在美国举办《敦煌艺术展》、《秦汉文明展》和《从王国到王朝展》,在台湾举办《秦文化展》、《甘肃彩陶展》、《甘肃木雕艺术展》、《秦汉简牍与书法艺术展》等。此外,持续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做好我省与印度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交流合作工作,继续开展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所、英国伦敦大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机构的相关合作研究项目,积极推动嘉峪关关城与约旦佩特拉古城缔结为友好世界文化遗产地。
相关新闻
甘肃文物再次发力——
“敦煌模式”瞄准的是世界
中国甘肃网1月26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高宏梅) 1月24日,2016年甘肃省文物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如何保护好文物这块“宝贝疙瘩”,如何把敦煌这块文化招牌打向世界等等问题都是文物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
2016年,首当其冲的工作就是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对甘肃来说,国际性的盛会落户不仅意味着西北的触角进一步延伸,也意味着丝绸之路战略政策再次提升。其次则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展示利用水平。完成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收尾工作,并做好竣工验收;推进玉门关、悬泉置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开展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等遗产地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完成我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省级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及各遗产地年度监测报告编报,持续推动大遗址保护工作。
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上,陇东南地区先秦文化资源被列入日程,召开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进会,完成大地湾F901保护大厅土建、启动内部陈列展示项目;开工实施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保护展示工程、加强长城保护管理,完成全省长城总体保护规划编制,临洮、民勤等重点段落长城保护项目实施。
文物修缮工程相继展开的是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嘉木样寝宫等建筑的修缮、油饰彩绘、壁画保护及电力照明改造工程、青城古民居、永泰城址等17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宕昌梓潼文昌帝君庙等19项重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以及开展兰州金天观、洮州卫城等9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
除此之外,继续实施早期秦文化调查研究、河西走廊冶金史调查等课题涉及的马家塬遗址、马鬃山玉矿遗址、张掖西城驿遗址考古发掘,开展武威亥母寺遗址、宁县西头村墓地、泾川佛教遗存考古发掘,做好敦煌阳关遗址、茶马古道、蜀道、秦直道考古调查研究工作。加快考古发掘报告的编写进度,完成火烧沟遗址、齐家坪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的编写以及金昌三角城遗址出土文物移交工作,开展火烧沟遗址出土文物移交工作。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告诉记者,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文物工作上一定要用好国家和省上的有利政策,在现有的文物上做足文章,无论是筹备前往美国展览,还是依托“敦煌模式”推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省内其他石窟寺和博物馆陈列展览,其目的都是推动敦煌走向世界,让甘肃的文化资源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