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庆阳 正文
投稿

庆阳环县樊家川乡马驿沟村脱贫攻坚工作

2016-01-22 09:48:18 来源:庆阳网 作者: 责任编辑:雷轶涵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环县樊家川乡马驿沟村脱贫攻坚工作

  隆冬时节,走进樊家川乡马驿沟村,展现在眼前的是宽阔的柏油路、整齐的梯田、美丽的移民小区,让人再也无法将其和以前的马驿沟划上等号。

  2013年,马驿沟村还是一个后进村,基础产业很薄弱,群众生活困苦,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马驿沟村坚持把培育主导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通过帮观念、帮项目、帮物资,从群众最期盼的需求出发,出点子、想办法,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

  基础攻坚拔穷根

  以前,马驿沟村人均仅有1.9亩梯田,成为制约该村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2015年,马驿沟村争取坡改梯项目,新修梯田1.15万亩,人均达到5.5亩。梯田面积的达标,换来了群众致富的信心。“种地可以机械化了,养牛养羊、种收饲草也轻松了。”村民任旺勤说。

  马驿沟村刘家掌组群众一直以来面临着行路难的问题,唯一一条路沿河走,村民出行过河要踩着石头过,遇到雨季根本无法出行。2013年,马驿沟村争取实施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对条路改线换道,当时,还有一道沟必须得架桥,由于资金短缺,暂时搁了起来。2015年,马驿沟村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一座漫水桥改变了几代人的出行方式。

  2013年的“7.14”暴洪灾害中,马驿沟村是重灾区,很多村民的住房成了危窑危房,临时住进了帐篷。为了彻底解决这一困难,马驿沟村启动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将住房损毁严重的村民全部搬迁到居民点居住,对损毁较轻的农户实施危旧房改造项目,确保全村民居安全。2015年,全村300余户村民实施了危房改造,37户入住易地扶贫搬迁点。

  产业扶贫结硕果

  为了快速提高群众收入,马驿沟村紧抓产业结构调整,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谋“红利”。村民高利家有两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两名大学生,妻子常年多病,收入渠道很窄。去年,在双联干部和乡村干部的帮助下,他建起了两座早春拱棚,种植了小甜瓜,年收入近5000元。他还养殖了16头母猪,出售猪仔,年收入2万多元。“两棚甜瓜,占了6分地,却是6亩玉米的收入,16头母猪的收入,是种10亩玉米收入的5倍。”高利算着去年的增收账。

  刘家掌组的慕鹏也多了另外一份收入。今年村上成立了农村互助资金合作社,他入了1000元股金,贷出了5万元贴息款,花4.8万元购买了一台农用四轮机、配套上了犁地机、覆膜机,还争取县农机局免费配套了一套旋耕机,9月份刚买回来,就派上了用场,“两个月时间,耕了300多亩地,净收入6000多元。”慕鹏说。

  慕鹏新购的农机械,不仅方便了自己,还成为服务村民的好帮手,“以前坡地多,村里农机具少,现在梯田多了,农机具的需求量也增加了。”村支书李仲勋说。据了解,2015年,该村互助资金合作社共计贷款430万元,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智力扶贫无死角

  去年5月,马驿沟村邀请市农牧局专家,对全村148户种养殖农户进行培训,现场讲解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引导180多户青年农民从事粉刷、装潢、家电维修、汽车司机等行业,高喜玉家三个儿子分别通过县劳务办专业培训,获得了电工、装潢和砖瓦工技能证书,均在县内外创业,仅今年,务工收入就超过5万元。

  马驿沟村还结合省市县政策和“五个一批”精准扶贫要求,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户通过低保、救助等实行“兜底”扶贫,据樊家川乡政府统计,2015年,马驿沟村通过“一折统”兑付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资金85.35万元,对143户低保户发放低保金86.1万元,为7户发放临时救助金1.35万元,大病救助报销6户4.05万元,全村243名60岁到龄老人按月享受养老保险金。(记者 李文)

文章来源:庆阳网 责任编辑:雷轶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