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定西安定区积极探索扶贫帮带模式
公司+合作社+农户带动贫困村“减贫摘帽”
张家湾村的新建居民点。
历史上的定西曾有“陇中苦甲天下”之说。2016年1月13日,兰州晨报记者踏着绵绵冬雪走进了定西安定区的几个贫困村庄,和想象中的景象不同的是,这里原先的贫困村已经盖起了一排排红砖白墙的新房,原先尘土飞扬的土路也早已硬化成水泥路,家家通了自来水,村子里几个农村合作社和大型加工企业更是带领着村民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居住条件
村庄漂亮了村民生活条件好了
“现在的居住条件,和城里人没啥两样。”52岁的马百成拉扯着4个娃过了大半辈子的穷日子,用他的话来说,临老了住上了新房,洗上了热水澡,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张湾村位于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南部,距镇区12公里,属浅山区村。穷了大半辈子的马百成就是这里的村民。2015年底,马百成和村里另外39户村民一起搬进了新居。这处花费9万元的新居包括80多平方米的院子、三室一厅一卫的住房和12平方米的圈舍,屋里所有的家具基本都是新置办的,睡了几十年的土炕而今也摇身一变成了节能环保暖炕。在马百成所居住的居民点旁边就是村上的卫生院,100米之内九年制学校、幼儿园,邮政、电力、通讯等服务网点齐全,村里供村民休闲娱乐的文化广场也即将竣工。
镇上计划到2016年底,黄金、红川、泉子3个贫困村和530户2234人实现脱贫,全镇整体完成“减贫摘帽”任务。
发展模式
“公司+合作社+农户”带领村民致富
李家堡镇黄金村、南湾村、红川村等以前都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受地理条件和交通限制,这里的村民除了种粮和外出务工,基本无其他收入来源。2013年以来,这几个村庄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相继成立起了多个农村合作社,主要以“土地流转+种植+养殖”的方式发展经济,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村民致富。
“我们合作社将村民手中的撂荒地流转过来,聘请村民在农闲季节到合作社来打工,并和村民签订合作订单,实行统购统销,保证村民可持续增收。”据定西黄金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骊介绍,合作社以社员入股分红及“合作社+银行+农户”的运营模式,对种植大户、买不起种子的困难用户,可帮助其贷款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组织农户统一种植,统一销售,为农户提供种植方面的技术信息。
“今年玉米卖了3万多元,羊卖了3万多元,一下子就脱贫了。”提起今年的收成,村民张兵笑得合不拢嘴。据张兵介绍,他前年和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由对方提供种子,种了30多亩玉米,30多亩洋芋,又种了几十亩的苜蓿,全年下来收入不菲。
扶贫攻坚
龙头企业推动扶贫攻坚新路子
在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区精准扶贫政策,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定西市安定区宁远镇积极探索五大帮带模式,通过调整农业结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完善服务体系,与贫困农户在牧草收购中建立可行性好、可靠性强的合作发展机制,实现了企业发展做大、农民脱贫增收的“双赢”目标。
据了解,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是安定区宁远镇2013年招商引资项目,占地158亩,总投资1.2亿,公司于2015年9月组建党支部隶属宁远镇党委。该公司可储存各类饲草100万吨,具有年产2万吨苜蓿颗粒、草块和4万吨裹包产品的加工能力,日加工秸秆3000吨,主要销往希望集团、东方希望等国内大型养殖企业,2015年生产加工各类牧草产品40万吨,销售额达3亿元,是集苜蓿、全贮玉米(带棒玉米)、燕麦草、甜高粱等旱地牧草种植及玉米秸秆、胡麻草粉、裹包青贮苜蓿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民营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主要以“公司+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合作组织等模式带动附近村庄农业经济。
文/图 记者 谭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