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兰州新区 > 新区动态 正文
投稿

首届“一带一路”中韩产业合作论坛在兰州新区顺利举行

2016-01-12 08:23:25 来源:中国甘肃网-鑫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彤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聚焦兰州新区【专题】

  原标题:首届“一带一路”中韩产业合作论坛在新区顺利举行

  中国甘肃网1月12日讯 据鑫报报道 (记者 吴少华)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1月11日,韩国驻西安总领事馆总领事李康国及来自韩国的中韩企业界代表们欢聚在美丽的兰州新区,成功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中韩产业合作论坛,大家畅叙友谊、共谋发展。此次论坛暨项目签约,开启了兰州市、兰州新区与韩国合作的新篇章,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化交流、实现共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悉,明年,还将继续举办“第二届中韩产业合作论坛”。!

  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新区管委会第一主任袁占亭,市委常委、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区管委会主任李睿,副市长、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牛向东等省市领导出席论坛会,以及40多位韩国企业家和中国企业家代表受邀参加会议。

  袁占亭在致辞时说,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汉唐以来,就是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在沟通和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兰州作为我国东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亚、西亚、中东、欧洲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正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济北的重要作用。兰州新区是我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战略定位是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根据介绍,兰州自2011年开发建设以来,坚持高标准建设、新模式开发、大项目支撑,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改善、对外开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第一抓手,创新方式方法,优化投资环境,强化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累计引进产业项目281个,总投资3883亿元,引进“3个500强企业”38家;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兰州新区已成为一片开放开发、充满希望的投资热土。

  袁占亭说,韩国是中国的友好邻居和重要合作伙伴。多年来,兰州市与韩国企业界以及韩国驻西安总领馆,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2014年我们在首尔成功举办了“兰州市暨兰州新区商贸旅游合作推介会”,积极倡导在兰州新区建设中韩产业园的想法,引起了众多韩国企业家的兴趣。去年9月,三星集团中华区副总裁李秉澈先生一行来兰州新区参观考察,对新区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思路给予了高度评价;韩国浦项市市长李康德先生一行也来到兰州,就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城市友好交流合作与我们交换了意见,双方达成了诸多共识。这一系列活动,见证了兰州与韩国企业界交流合作关系的快速发展,也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开放战略,韩国也在积极推广“欧亚倡议”,双方在战略上高度吻合,必将为两国进一步加强合作提供重大机遇和广阔平台。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也为我们全面深化经贸交流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加强互利合作是我们的共同愿望,携手发展必将互惠双赢,象征着兰州与韩国工商界企业界真诚合作成果的中韩产业园,蕴含着巨大商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李康国说,甘肃省是丝绸之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甘肃与韩国间的交流也颇为频繁。兰州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甘肃省省会,去年保持了高于8%的稳步增长。同时兰州新区作为与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并列的国家级新区,经济发展迅速。继《往五天竺国传》发现百年之后,如今韩国与兰州间的关系正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去年韩国大企业——LG商事入驻兰州,韩国-兰州贸易额同比增长60%。随着韩中FTA生效,今年韩国-兰州间经济合作有望取得重大发展。韩国驻西安总领事馆与兰州市政府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金猴献瑞,寓意‘创造与睿智’。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广集创造热情与智慧,进一步推动两地交流,共谋发展。”李康国说。

  未来,兰州新区将秉承“重商、亲商、爱商、富商”的理念,以更高效的工作、更贴心的服务、更优越的环境,喜迎韩国宾朋,共创美好未来!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鑫报 责任编辑:王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