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武威 正文
投稿

武威建设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综述

2016-01-06 15:36:02 来源:中国甘肃网-武威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创新驱动促转型升级

  ——我市建设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综述

  武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精准灌溉实验基地。记者 赵广军

  中国甘肃网1月6日讯 据武威日报报道 (记者 赵广军) 短短几年时间,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全省人才特区试点市、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和民生科技试点市等相继落户武威;连续承担实施多项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

  全市组建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2个工程实验室;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5家;开发、推广工业领域新技术100多项、新产品570多个;

  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89家,其中省级以上4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吉祥1号”成为我市乃至全省推向全国的第一个玉米新品种;

  “微生物菌剂及甜高粱青贮饲料的应用技术”项目,通过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市委重视科技创新的远见卓识。

  2011年,省政府出台建设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的意见后,我市抢抓这一难得机遇,全力以赴、积极争取。同年10月,省科技厅批复我市建设创新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随后,我市印发《武威市建设创新型试点城市总体方案》,启动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2013年,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议通过全面深化改革“21条”,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型武威作出部署。我市把科技创新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立市战略,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争取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突出科技的支撑作用,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型武威建设迈出新步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重大项目惠民利民

  2015年12月23日,武威重离子肿瘤治疗中心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成功出束,标志着国家重离子辐照技术应用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标志着21世纪最理想的治疗肿瘤技术将在武威率先应用于临床,中心将在2016年正式开业,接受肿瘤患者治疗。

  市委书记火荣贵说,武威重离子肿瘤治疗中心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成功出束,是我市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展全方位合作的良好开端,我们将以此为起点,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空间和领域,推动双方合作向多层次、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把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暨荣华颐养园建成以重离子治疗肿瘤为核心,集医疗、科研、教学、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医疗卫生园区,全面带动与重离子相关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这是我市实施国家科技惠民项目取得的丰硕成果之一。

  “十二五”期间,我市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争取实施“武威市乙肝防治示范区建设与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国家973计划消化道肿瘤防治”、“武威市恶性肿瘤高发区防控模式示范”和“民勤风沙危害防治与生态产业培育科技富民应用示范”等一批重大科技惠民项目,实现了科技与改善民生的有效结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2015年12月13日,国家科技惠民计划“武威市恶性肿瘤高发区防控模式示范项目”总结大会召开。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是市委高度关注和重视民生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市委主要领导着眼长远、心系群众生命健康的最好例证。

  通过实施该项目,构建了政府主导、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公众广泛参与的省、市、县区、乡镇(社区)和村五级恶性肿瘤防控组织体系,我市受益人群达181万人,提升了我市整体胃癌防控技术力量,提高了群众的胃癌防控知晓率,建立了胃癌防控长效机制,形成了一个可以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进行推广的模式。

  这是我市实施科技项目、促进转型升级的又一成功之举。

  “武威市乙肝防治示范区建设与现场流行病学研究”项目,由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卫生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与我市联合申报。项目自2009年在我市启动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常抓不懈,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开展3次大规模人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举办各种培训班和专题讲座20期,探索创建“党政牵头、专家支撑、军地携手、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乙肝防治“武威模式”。目前已建成覆盖160万人的新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我市所有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村卫生室之间首次实现了网上信息共享。

  与以上几个科技惠民项目不同,“民勤风沙危害防治与生态产业培育科技富民应用示范”项目,则是一项通过科技力量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富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惠民项目。

  2014年3月,项目由科技部、财政部批准立项在民勤启动实施,由国家与省级科研单位牵头,地方政府组织,地方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以及公司与农户参与,政研产学用结合,以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成果引用与转化为基础,以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通过科研成果应用示范,建立示范区,提高民众科技意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民生,促进石羊河流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于2016年7月完成后,将建立绿洲防护示范区4.6万多亩,形成防护林完善、生态产业主导的生态村一处,并提高示范区植被覆盖率8%到10%,使流沙固定率达90%以上,作物受害率降低到5%以下。同时,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2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1000人次;直接和间接提供生产岗位1000个到1500个,涉及农民3万多人;项目区人均收入将提高5.6%,生态产业受益占农民收入的20%。

  2014年4月26日,甘肃武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挂牌启动,为我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搭建了新的国家级平台。

  这块金字招牌来之不易,是我市全力争取的结果。园区启动建设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抓住晋升“国家队”的契机,集聚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吸收国内外优秀科技成果,形成了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园,构建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产业体系,为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科院近物所武威核技术应用综合产业园开工建设,甘肃省重离子生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工程实验室挂牌成立。

  体制改革促进创新

  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启动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武威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武威市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扶持奖励办法》等重要政策和文件,实施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科技创新的政策、服务和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政策支持、协调服务力度加大,全市科技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科技投入作为财政预算保障的重点,2013年全市科技支出达到4238万元,同比增长44.34%,2014年科技支出达到4691万元,同比增长10.69%,财政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长。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的非公经济专项资金、工业发展引导资金、循环经济发展奖励资金,优先支持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项目。增设了武威市技术发明奖,进一步明确了奖励重点,适当提高了奖励标准,鼓励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创新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组建武威市科技发展投资公司和武威丰华农业科技投资公司,进一步拓宽多元化科技投融资渠道,更好地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整合组建了武威市农业、林业和畜牧兽医3个科学研究院,组织科研力量集中攻关,着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成立市工业企业人才服务中心,引进134名工业急需紧缺人才,到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工业园区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对引进人才的服务、使用、培养和管理。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加市级专利事业经费财政预算,凉州、民勤、天祝分别制定出台专利补助办法。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商标注册量明显增加,全市拥有注册商标970件,驰名商标2件,甘肃省著名商标50件,地理标志商标4件。制定地方性农产品质量标准2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82个,组织编制31项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产品出口生产技术规程(试行),目前全市有效使用标志的无公害农产品31个、绿色食品90个、有机食品15个,武威酿酒葡萄、凉州羊羔肉、天祝白牦牛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民勤蜜瓜、民勤甘草、民勤羊肉由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审定、认定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49个,玉米新品种“吉祥1号”、“吉平8号”、“甘鑫2818”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保护,“吉祥1号”成为我市乃至全省推向全国的第一个玉米新品种。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使其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2010年以来,全市组织实施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28项,80%由中小企业承担实施,有4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824万元,4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对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市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加大研发经费(R&D)投入,鼓励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推动产品优化升级。荣宝照明科技公司、金苹果公司、敬业农业科技公司、大禹节水公司4户企业被省工信委认定为全省首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抢抓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市机遇,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建立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制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配偶工作调配、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实施办法,投资建设了引进高端人才项目金熊猫公寓。

  先后三批选派科技副乡镇长279名,选聘村科技助理员606名,培训农牧民技术骨干2万多人,科技入户率达到95%以上。聘请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员36名,建设10个设施农业科技人才开发项目示范点。每年下派科技特派员500名以上,建成创业示范基地23个,形成产业技术联合体130个。目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76万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06人。

  依托甘肃武威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和甘肃民勤设施蔬菜产业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每年下派科技特派员500名以上,重点开展日光温室、暖棚养殖、特色林果业、高效节水农业、创新技能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指导,全市乡镇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健全完善市、县区科技管理网、知识产权网功能,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适用技术、知识产权、科技专家、项目信息等资源共享。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武威日报 责任编辑:张玉芳(见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