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会宁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篇
中国甘肃网1月6日讯 据白银新闻网报道 (特约通讯 贺丽君 张文广) “十二五”时期是会宁历史上经济总量扩张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建设“四县两城”的战略布局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谱写出了浓墨重彩的篇章。透过一条条稳步上扬的曲线、一组组不断刷新的数字,让人触摸到的是会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有力脉搏。
——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十二五”期间,会宁县委、县政府从“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县情实际出发,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全面培育“四大产业”体系,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确保了经济总量稳步攀升。据了解,2015年,该县生产总值预计达到62.08亿元、比上年增长8.5%,经济总量比2010年净增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速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7.38亿元,比2010年净增7亿元、增长64%,年均增速6.3%;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1.26亿元,比2010年净增11亿元、增长1.1倍,年均增速12.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3.44亿元、比2010年净增11亿元、增长87%,年均增速13.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567元、比2010年净增5674元、增长96%,年均增速14.4%。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据统计,该县大口径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6807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3.66亿元,年均递增39.98%,“十二五”期间大口径财政收入共完成11.96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409.39%;公共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3813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2.41亿元,年均递增44.61%,“十二五”期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共完成7.55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465.94%。财政支出由2010年的16.8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2亿元,年均递增13.68%,“十二五”期间财政支出共完成132.21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162.89%。财政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的支持不断加大,2015年,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为3.80、7.98、5.34亿元,比2010年年均增长15.52%、11.42%、22.38%。有力地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平稳较快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翻番。固定资产投资是带动一个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动力。“十二五”期间,该县牢固树立抓投资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强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及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逐年较快增长态势。累计实施重点项目67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95亿元,超规划目标100亿元的1倍还多40.9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总量50亿元的4.8倍,是改革开放33年以来总量70亿元的3.4倍,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
——金融业务规模不断壮大。“十二五”时期,该县以良好的信用环境和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推动,带动了信贷投放的快速增长,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2015年末,各项存款余额86.82亿元,比2010年末增加49.11亿元、增长130.23%;各项贷款余额61.64亿元,比2010年末增加41.87亿元、增长211.79%;存量存贷比71%,比2010年高出19个百分点。人均存、贷款由5年前的4210元、2168元增加到现在的10805元、6530元。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该县持续推进“1236”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扶持全膜种植、草畜、林果、蔬菜、中药材等富民产业,扶持帮助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千方百计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4623元,同比增长14.3%,比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51元,净增加6372元,“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速预计为11.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6094元,同比增长17%,比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0.47元,净增加3023.53元,“十二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预计为15.2%。
一路奋进一路歌。这些数字,朴实又不失灵动,不仅见证了会宁五年克难攻坚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也昭示了曾经砥砺前行的来路,更照亮了会宁迈入“十三五”加速崛起的未来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