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北角】“90后”守艺人:门源与百年油炸粑的时代温度
凌晨四点,四川省椑木镇兴隆路34号的油锅已泛起金黄油花。31岁的门源站在50℃的热浪中,手腕轻抖,将裹着绿豆馅的糯米团精准投入240℃的菜籽油中,空气中随即弥漫开带着花椒香的热气。从街头小摊到省级非遗,从日均千个到旺季万单,门源用辛勤的劳作托举起百年手艺,也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书写着属于新一代传承人的答卷。

门源在炸油炸粑 王嘉佳/摄
火与油的淬炼:一场与时间的博弈
“师傅把炸勺交过来时说,这手艺要是在我手里断了,亲戚都别想做。”门源摩挲着掌心的老茧,那里叠着十年前初学乍练时被热油烫伤的印记。“你看我的手,这些全是烫的,一烫就是一个印。”门源摊开布满疤痕的手掌,那是滚烫油锅留下的印记。
20岁那年,他从厨师转行,跟随他的姑爷——第六代传人学习这门手艺。那时的油炸粑还只是街头巷尾的寻常吃食。门源的师傅每天守着不大的流动小摊,片刻不停地炸百来个糯米团。而门源要面对的则是,凌晨四点起来准备原材料,生火起锅,直到深夜收摊。起早贪黑、油烟熏烤,在他这里成了日常。
那些被热油烫伤的瞬间,那些在油锅前眩晕的午后,最终沉淀为手艺里最珍贵的部分——“丢面团的力度要刚好让它浮在油面,多一分会沉底炸糊,少一分又炸不透。”如今他已能通过听油温的声音来判断火候,“现在弄习惯了,这到底怎么丢、多大的力度放下去和放下去多深已经熟能生巧了。”
从街头小吃到文化符号:非遗背后的时代选择
2023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红头文件寄到椑木镇。这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让这个始于清代的油炸粑完成了从市井滋味到文化载体的蜕变。
“师傅那时候哪敢想这些。”门源望着墙上“四川老字号”的牌匾,语气里带着对时光的感慨。而现在,他的油炸粑不仅作为“内江特色小吃”在多地的非遗展销会上展出,还曾多次登上内江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甚至三次亮相于央视频道。
2015年成为市级非遗后,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专程拍摄,更是让这个小食走进全国观众视野。去年冬天,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辗转找到店里,说小时候跟着父辈吃过,如今尝上一口,记忆就会回到曾经的一幕一幕,不禁落泪。

门源登上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味道是最好的证明。因此,门源始终坚守着老规矩,用黑龙江五常糯米与东北绿豆做原料,仅用盐和花椒调味。“冷了也是软的,这是老祖宗的智慧。”他捏起一个刚出锅的油炸粑,表皮酥脆的声响里,藏着与其他地区炸物的区别——成都窝子油糕用红豆甜味,贵州糯米粑侧重软糯,唯有内江油炸粑,以绿豆椒盐味独树一帜,成了“十个内江人九个知道”的味觉地标。
这种坚守中亦有创新。当年轻顾客建议做怪味、五香味时,他既不盲从也不排斥,先试做了甜味版本,尝试融入本地药材“天东”,制成甜味馅料,虽销量不及咸味,却为传统注入新可能。门源认为,创新不能丢了根,就像花椒是必须的,这是传承的底线,创新还得踩着传统的根基走。
守艺与破局:一个90后的传承辩证法
“光会炸不行,还得懂经营。”这是他在日常经营中悟到的道理。于是他自考本科攻读工商管理,考取高级面点师证,加入内江市电子商务协会等多个协会共谋发展策略。2021年,当同行还在依赖熟客时,他早早进入抖音,早期基本每个视频达到十多万的浏览量。积极开拓电商道路,线下发展加盟店,如今,抖音、天猫、淘宝的线上渠道销售近两万单,线下总店单日最高销量突破1.5万个。

在锅里的油炸粑 王嘉佳/摄
“师傅当年没想过,油炸粑能走这么远。”门源望着窗外排队的人群,眼里有更长远的盘算。在他的未来规划里,所遇到的第一个坎是保质期。“现在过夜就软,想让它开袋还是脆的。”门源表示未来会尝试联系食品研发机构,想借鉴薯片的保存技术,愿意出钱请专业团队,哪怕花几年时间。第二个坎则是口感的保持。“肯定要保证能达到我们现在90%以上的口感才能说开厂生产这个事,如果90%都保证不了,那就是砸招牌了。”若能攻克这些难题,门源就打算建厂,半机械化生产,人工把控关键环节,争取做大做强。
门源希望通过招收徒弟来保持手艺的传承,而全国各地的徒弟也让油炸粑这份手艺得以推广。他的徒弟们在全国各地摆摊或开店,他相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总会有地方能够接受这种独特的味道。
至于更远的将来?“只要还有人想吃这口,我就做下去。”他笑着说,语气里有31岁的闯劲,也有老匠人的笃定。锅里的油花还在翻涌,金黄的油炸粑浮上来,像一个个浓缩的时光胶囊——装着百年前的味觉记忆,装着当下的烟火人间,也装着一个年轻人对传统最真诚的承诺,既要守得住根,也要开得出花。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嘉佳、宋安吉;指导老师张维民、王强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 2025-07-17【重走西北角】内江剪纸传承人李有生:方寸之间 守护非遗薪火
- 2025-07-16【重走西北角】陇西首阳镇:绿色标准化“育”新机 药香铺就振兴路
- 2025-07-16【甘快看】文县:守护绿水青山 共绘美丽家园
- 2025-07-16【重走西北角】定西鲁家沟寒旱产业园:贫瘠土地上种出“致富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