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 2024重走中国西北角 >> 青海线

【重走西北角】乔应菊:以非遗堆绣点亮生活希望

2024-07-31 15:08 来源:中国甘肃网

  7月13日上午,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中国甘肃网组织的第十四届“重走中国西北角”青海线师生来到西宁市湟中区非遗小院见到了堆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乔应菊。此刻,乔应菊正准备前往北京参加非遗展览。

  小院一楼体验区的桌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非遗体验包,二楼的工作室内,绣娘们正专注于手中的堆绣作品,比照图纸将布料剪裁、堆叠、上色。  

堆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乔应菊 巫立玟 摄

  堆绣通过各色绸缎的堆贴形成完整的画面,立体感十足,是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家庭的熏陶下,乔应菊自幼便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师从湟中县的老师,专注于农民画的技艺。1991年,参观塔尔寺的“艺术三绝”时接触到了堆绣。自此,乔应菊拜师艺僧,开始学习唐卡和堆绣。

  和乔应菊一同学习堆绣的共有七人,最终坚持下来的却只有她一人。做堆绣的前16年,乔应菊没有任何经济收入,但她一直坚持了下来,正是因为这份坚持和热爱,她逐渐积累了名气,开办了工坊。

  “堆绣是个手艺活,机器根本帮不了忙。”面对技艺传承的紧迫需求与人才短缺的困境,乔应菊开办了扶贫工坊。乔应菊定期为扶贫工坊内的绣娘们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并提供订单和图纸,合格的绣品将送到非遗小院按时结算工资,保障了绣娘们的经济来源。扶贫工坊的运作模式非常灵活,工坊里的绣娘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工作,既不影响农活,也能通过手工艺赚取收入。

  当时,工坊内的绣娘多是附近村庄的贫困户和残疾人妇女,因家庭因素和身体原因难以外出务工。扶贫工坊不仅教授她们一技之长,还为她们提供就业机会,实现“造血式”扶贫。

  在乔应菊的带领下,她们参加了省内外的非遗交流活动,手艺也在交流与学习中日益精进。“非遗+扶贫”的创新模式,为湟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看到她们逐步脱贫增收致富,就特别开心。”乔应菊说。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本科生刘亦冰、巫立玟、霍家珍、秦琦;指导老师阴雨永、王臻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