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清明忆故人·网络寄哀思】父母的坡头

22-03-23 16:38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程健

  清明将至,脑子里总是闪现着父母的音容笑貌,自然也想起父母站在坡头望眼欲穿的身影。

  我的老家在一个叫做“沙沟口”的村子,蜿蜒而来的山沟两边是连绵的山,我家就在村头的一座小山上。小山上住着七八户人家,为了出入方便,开辟出一条坡,我们把坡顶叫做“坡头”。要是站在坡头,不仅可以俯瞰整个村子,还可以纵观整个团庄川的好几个村子,河流,水库,以及穿村而过绕村而过的公路。所以,闲暇之余,站在坡头看风景,也是有趣的事情。不过,对父母来说,坡头不只是散心的去处,更是他们翘首以盼孩儿回家的爱的支点。坡头也是在岁月的流逝中,被父母的目光和肩膀一寸一寸垫高的。

  小时候,我们每天去两里多路之外的学校上学的时候,父母总是为我们整理好书包,装好干粮,再三嘱咐把该带的都带上,不要遗漏了文具书本什么的,然后提着书包,出了门,把我们送到坡头,才把书包递到我们肩膀,安顿一些好好学习,不要打架之类的话,站在坡头上,一直目送我们走远。要是我们打算钻进林场或者跑到河里玩,老远就传来他们的叫喊声,催促我们不要乱跑,赶快顺着公路去学校。中午和下午放学,老远就看见父母站在坡头张望着,等我们走到他们身边,他们就接过我们的书包,问这问那,什么饿了没呀,老师教了什么,和别人家的孩子打架了吗……和我们说说笑笑,一起进了家门,母亲就给我们赶忙端来饭碗。

  要是遇上假日,或者下午放学回来还没开饭,我们跑到田野、河里、山上去玩,或者去割草、拾柴。家里饭熟了的时候,母亲就会站在坡头,朝着我们去的方向,大声叫喊着我们的乳名,说饭熟了,赶紧吃饭了。直到我们听见了,回应一声,循声望去,母亲身后屋顶上,一缕炊烟摇摇晃晃,爬上山头,好像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就赶紧往家里跑。

  我们在外地上学时候,每当到了放假的那几天,因为没有电话之类的,回家的日子也只能是按照经验的判断来推算,父母就会在早几天,整天往坡头跑,直到我们回家。包括我的堂兄弟们,不管是去学校,还是离家出门,父母也是同样的等待。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们堂兄弟姐妹,大多时候,都是结伴而行,如果某一次缺了不管是谁,父母就会问个究竟,生怕他们闯祸了或是被老师留下了,直到我们说清楚去向,他们才会放心。我的堂兄四哥,在外地工作多年后回家,和我们谈论往事的时候,很动容地说,在老家最难忘的就是他上高中,每周回一次家,每次回家,会遇上我父亲在坡头等着,等他上了山,嘘寒问暖。

  我工作之后,在较远的一所学校,每周只能回家一次,但父母总是经常伫立坡头。有一年冬天,我怕冷,连续两个周日呆在宿舍没回家,后来回去的时候,我父亲和伯父就站在坡头,迎上我就唠叨:几周了你不回来,急死人呀!我才知道自己的懒惰,带给他们的却是焦急和想念,悔恨无比。以后周末,再也没偷过懒。我也曾经跟父亲说过,你等什么呀,我们说来就来了,不来的话,你等也是白等,何苦呢。父亲笑着说,我们心小,由不得自己,就是急,站在坡头上,不管来了没,心里感觉就踏实了。“心小”是我们那里的方言,意思是遇上事情心慌意乱坐卧不安。现在想想,父亲说的心小,其实是托词,那怎么能是心小呢,应该是一颗很大的心,足以包容每一个孩子,包容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喜怒哀乐的世界,在这颗心里,满满地装载着父母的期盼、担忧、慰藉!

  记得有一年寒假,那时候我已经工作好几年,弟弟还在张掖上学,放假之后,没有回家,来信说他找了份家教,要干到腊月底才回来。但早在过了腊月头,父母就每天坐在坡头等,不顾凛冽的寒风,怎么劝说也不起作用。有时吃饭的时候,他会让我去坡头看看。有一次,我嘀咕了一句,明明说了要到腊月二十几才回来,还早呢,看也是白的。谁知惹怒了父亲,他披衣下炕,骂道:你不急我急呢,你不去我去!还有一天下午,那时候已经过了腊月二十,我从别人家喝完酒回去,上了坡头,父亲就提着小凳子坐在那里,看见我醉醺醺的样子,也是大怒:眼看过年了,你弟弟还没回来,你也有心情喝酒,我不知道你怎么咽下去的!我知道自己的行为彻底激怒了父亲,不敢接茬,吓得落荒而逃。

  有一次,我去家访,本来说好晚上回来的,谁知遇到熟人,就住下了。谁知母亲在坡头等到天黑,不见我踪影,就拿着手电筒去学校找,她是害怕我喝酒后回到宿舍住下,冬天天气冷,容易出事的。她不知道我宿舍是哪一间,只能一间一间挨着看过。周末宿舍都是空的,她只好爬上窗台,用手电照着里面,看有没有人。直到家属院住的一个老师出来,才帮她看完,并且安慰她不要着急。现在想起来,自己都觉得愧对母亲,说好了要回家,害得母亲跑来跑去,担忧万千。

  父母去世之后,我只能时常伫立在坡头,怀想他们曾经留下的期盼和足迹。后来,我离开村子到了县城,每当路过村子或者回村子的时候,老远就看见空荡荡的坡头,心中总是幻想有奇迹发生,看见父母的身影依旧在坡头屹立。每当这种时候,眼前总是浮现着昔日的一幕幕,令人不禁潸然泪下。父母的坡头,留在了一生的记忆之中,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

  作者:李宗新

  

  征稿启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孟浩然

  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受疫情影响,为做好防控,今年,我们不便到亲人墓前敬一杯酒、叙思念情。

  但,这是一个慎终追远、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时节。

  每每这个时节,总会有那么一瞬间,在记忆的深处、在甜甜的梦乡,亲人的一个笑容、一句问候,让人泪流满面……

  拿起一个老物件,亲人的身影总在眼前呈现。遇上一件难心事,亲人的寄语让人勇往直前。或如孟浩然一样,以茶代酒,独坐空堂忆往昔……

  曾经的欢笑,曾经的酸楚,曾经的点点滴滴,萦绕心间。曾经,从笔尖流露的思念。此刻,寄托在字里行间。我们,一起缅怀。

  一、征稿内容

  讲述与已逝亲人的点滴故事,表达对亲人的怀念。讲述已逝亲人的生前事迹,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从亲人事迹中学到的正能量。

  二、征稿要求

  稿件体裁不限,篇幅控制在2000字以内,可提供相关图片资料并附文字说明。

  三、征稿采用

  所有文稿经编审小组审核后,择优在中国甘肃网原创栏目、清明节专题编发。同时,择优在中国甘肃网“西北角”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类平台编发。

  四、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1年4月2日,请将电子稿件发送至邮箱:396101201@qq.com。联系电话:0931-8960109 13609382624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陇拍客】兰州榆中:南山春来晚 于此劝春耕 【陇拍客】兰州榆中:南山春来晚 于此劝春耕
  • 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价格平稳  兰州市库存蔬菜超2万吨 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价格平稳 兰州市库存蔬菜超2万吨
  • 身残志坚的郭淑芳与爱同行37年 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身残志坚的郭淑芳与爱同行37年 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 高温下的坚守,让世界变得更“透明” 高温下的坚守,让世界变得更“透明”
  • 甘肃: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服务费和新增药品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甘肃: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服务费和新增药品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政策“大礼包”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甘肃“1+2”中小微企业帮扶政策文件解读 政策“大礼包”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甘肃“1+2”中小微企业帮扶政策文件解读
  • 任振鹤在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上强调:盯关键强责任抓落实 再坚持再加压再提速 以严紧细实的工作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固防线 任振鹤在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上强调:盯关键强责任抓落实 再坚持再加压再提速 以严紧细实的工作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固防线
  • 【甘快看】【小康路上看老乡】甘肃静宁:“粮田”变“良田”丰收有保障 【甘快看】【小康路上看老乡】甘肃静宁:“粮田”变“良田”丰收有保障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陇拍客】兰州榆中:南山春来晚 于此
2   甘肃省中小学生观看“天宫课堂”
3   捐赠助战“疫” 有心更暖心 “中国好
4   服务“直通车”疫情期间“不打烊” 兰
5   兰州市成立首支电梯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
6   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价格平稳 兰州市
7   守护蓝天 建设美丽家园 2022年3月份
8   甘肃省两个少数民族文艺院团获全国先进
9   两只黑鹳现身连城自然保护区
10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复试3月下旬开
11   2021年兰州市共追回冒领养老金402万元
12   兰州市永登县多措储备调运农资确保供应
13   兰州市已规范处置医疗废物594.03吨
14   搭建平台吸引人才 专项经费扶持创新
15   “五个一”措施确保防控工作有序高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