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风·两会热评】听见“她”说,为“她”发声
任冠青
减轻家庭养育负担,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不少关注女性权益的“她”元素。而在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积极听见“她”说、为“她”发声,针对职场、生育、打拐等重要议题,为维护女性权益建言献策。
女性力量,在当下的经济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客观而言,近年来,我国对女性议题的讨论越来越深入,相关妇女权益保障工作也逐步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显示,在健康、教育、经济、社会保障等领域,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当然,也要意识到,当下妇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如何切实保障女性免遭家暴、职场歧视、性侵、拐卖等伤害,也时刻牵动着人们的心。
关心女性,保障女性权益,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极为具体的,它牵涉到社会中的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关乎女性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唯有把各项保障政策做实做细,才能真正解除女性的各种后顾之忧,为她们打造更加广阔的发展和成长天地。
呵护女性,首先要着力保障她们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不论是婚姻内部的暴力,职场和社会中的性骚扰,还是妇女儿童拐卖行为,都会给女性带来难以抹除的心理阴影和身体伤害。
这些关乎女性权益的痛点问题,应该成为相关政策的着力点。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从正面回应如何处置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到补齐妇幼儿科的服务短板,都彰显了国家保护女性生命健康,避免其受到不法侵害的态度和决心。
在今年的两会上,女性难以兼顾育儿和工作的普遍困境,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职业女性来说,最重要的是打破隐形的职场天花板,铲除或明或暗的职场性别歧视,为她们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空间。
职场性别歧视,可能有多种表现,比如男女同工不同酬,让女性在生育和升职间“二选一”,面试时对育龄女性多番盘问等。这些不公做法,窄化着女性的选择空间,不利于她们在职场中公平竞争。
防止和纠正性别就业歧视,还需在法律制度和社会福利层面双重发力。比如,育儿不是哪一方的“天职”,一个家庭的生育成本,不该要求女性一味付出,而要由国家、用人单位和男性共同分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等内容,就是旨在从社会支持层面发力,有效地为每个小家庭(特别是女性一方)减压减负。一些代表委员就延长男性陪产假等提出的议案、提案,也有助于提高男性参与育儿的积极性,让女性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自主掌握生活和工作的节奏。
除了职业女性,近些年,关于全职太太的讨论也此起彼伏。家务劳动价值得不到承认、无法获得经济独立“底气”等,成为她们的常见困境。近年来,对保障全职太太的合法权益,全国各地都作出了不少有益尝试。比如,自民法典实施以来,家务劳动补偿制度得到有力落实,多位为家庭默默付出的女性,在离婚后得到了应有的物质补偿。类似制度,都是在织密保障女性权益的网。
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劳动妇女节中,不少人都积极为女性权益鼓与呼。听见“她”说,为“她”发声,正视女性面临的真实问题,应当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如此,才能让千千万万的女性真正释放自我,自由自在地尽展芳华。
相关新闻
- 2022-03-10弹幕说两会 | 缩差距、保待遇……这些“教育智慧”网友热议引共鸣
- 2022-03-10【两会快评】千方百计稳就业
- 2022-03-10甘肃:昨日新增病例均来自隔离点,社会面基本清零
- 2022-03-10甘肃本次疫情确诊病例增至88例 已为群众正常就医开通“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