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声乐的他回乡当起了羊倌
原标题:学声乐的他回乡当起了羊倌
张银照料羊群
11年前,25岁的张银背起行囊走出了兰州城市学院的大门。想到即使留在城市也只有微薄的薪资,张银选择了回乡,没再迟疑。
“全班38名同学,80%的人后来走上了各个学校的讲台,或者在不同的单位继续着自己的音乐梦想。而我,可能是最特别的一个。”张银说。
张银学的专业是声乐表演,但自从他毕业选择回老家养羊,就注定了他与音乐艺术的道路会越行越远。
张银的家乡在白银市景泰县中泉镇崇华村一个相对偏僻的山沟里。恶劣的自然条件让乡亲们不得不陆续选择搬迁至位于景电二期灌区的红水镇陈华村。张银回乡那一年,整个村子只剩他们家一户。
“村里原本有口井,但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已不能满足村里人的饮水需求,尤其到了春季,家畜的饮水都成了问题。”张银回忆说。
回乡的张银继承了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传承”下来的“祖业”。在父母的帮助下,除了每天按时按点照料600多只羊、清理羊圈外,没有水他就雇车雇人拉水,羊圈破墙烂瓦,他就抽空修葺平整,羊只存栏较少,他就想法引种发展羊群。
2014年底,一个名为“青羊埫”的绿色养殖公司在景泰县注册成立,羊只存栏量达到了1200只。
“注册公司,一方面是为了规范化运营,另一方面是更方便对接市场。”张银说。三四年日复一日的重复辛劳,让此时“身价”已过百万元的他并没有感觉到自己与同学毕业后的人生选择有多么大的差距,而是大家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时至今日,张银的交通工具也始终是一辆实用、抗造的皮卡。
3月7日早上7点,早早起床的张银按照惯例来到羊圈依次巡查,看看夜里有没有羊只发生意外或者伤病等,然后再查看“咩咩”叫的小羊吃奶情况。
8点左右,准备就绪的3000多只羊在牧羊工人的指挥下迎着朝阳分四波出圈进山觅食。这样的场景让张银的内心充满了熟悉的“仪式感”,他的心底再次响起了自己默默哼了无数遍的旋律《牧羊曲》,只不过这个场景的主角是个牧羊男。
照看大羊出圈后,再给“留守”的700多只小羊喂水、喂料,然后清扫羊圈,忙完这些就已经10点多了。用过早饭,张银又忙着为傍晚就会归来的羊群准备水和夜料。
从2014年开始,张银投资150多万元,分两批在村里平整了50亩土地,翻新、新建了共8个羊圈,外加一个公司办公场地。养殖条件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羊只的繁殖、扩张。至今年春节,3200多只羊,再加上固定资产150多万元,张银的“身价”达到了450万元左右。
张银养的羊与别的育肥羊不同。他的羊是山羊,吃的是当地的碱蓬草,生长周期较长,平均2年至3年才能出栏,羊肉品质也比较受市场欢迎。
每年春节前,是张银一家最忙碌的日子,也是一年辛苦下来集中收获的开始。除了羊绒、羊粪就地转卖变现之外,他的公司所产的羊肉、活羊是获利的“重头”,仅今年春节前就接下了来自广州的800多只活羊的订单。“我现在还负责带动中泉镇6个村51户困难户的帮扶工作,每户一年分红1600元,今年是第五年。”张银说。“媳妇专职负责带娃,而我负责把公司和产品品牌做大做强,为乡亲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尽管和大学学的艺术专业相隔甚远,但张银用行动告诉大家,只要踏实肯干,当羊倌也能取得真正的成功!(记者 王万盈 文/图)
相关新闻
- 2022-03-07天水“新农人”走上新型致富路
- 2022-03-07巩固脱贫成果 推进乡村振兴
- 2022-03-07优化供水格局 释放“水活力” 榆中县三电确保灌区40余万亩农田及时足额用水
- 2022-03-05科技兴农沙生“金”——探访甘肃省农科院古浪县六道沟设施瓜菜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