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看老乡】藏在曲子戏里的“乡愁”
本网记者 陈汐 通讯员 朱玲
农历正月,浓浓的年味中律动着早春的气息。走近平凉市华亭市西华镇西塬村,山村隐掩在白雪皑皑处,远远听闻古朴苍劲的戏曲腔调传来。只见村部院落里,村民或站或蹲,里三层外三层地将表演者围了个圈,大家伙儿沉浸在这美好的生活中。
铿锵的锣鼓,悠扬的二胡,抑扬顿挫的唱腔,让声音高亢升腾于山村上空,激昂盘桓中又回旋而下,丝丝缕缕溶解于泥土之中,天地间仿佛浑然一体,只留满腔荡气回肠。
这是华亭曲子戏演出的一个场景。华亭曲子戏起源较早,宋、元时期处于清唱剧形式,后来不断吸收其他调牌、曲令、民歌等音乐形式,演唱内容丰富成熟。因流传地域不同,又称“小曲子”“笑摊”“地摊子”“信子腔”等,2006年,被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过年嘛,唱戏就是图个热闹。”村民们纷纷开口。
“我们社几乎家家都有人能唱,大人唱,娃娃跟着耍,听着听着就会了。”高鹏举接过话头。高鹏举今年26岁,在乌鲁木齐工作,在他的记忆中,从小学开始母亲就爱唱戏,几十里外的下帖也去演出。受母亲耳濡目染,他对曲子戏也有很深的情结。“曲子戏在外听不到,过年回家只有唱上几嗓子,感觉年味才出来了。”
“我们村的小王主任也唱得非常好”。村民口中的小王主任,就是刚任西塬村副主任一年的王鹏。见到王鹏时,他刚唱完一出传统曲目《天官赐福》。简单卸妆后,就和我们攀谈起来。
唱曲子戏,村民图个热闹乐呵,可是对于这位现年28岁的年轻“村官”来说,意义远不止此。去年村上换届,爱好文艺、经常参与曲子戏演出的他被村民选举为村副主任。对王鹏来说,“官”不大,但是担子不小。他告诉记者,西塬村共有6个社,能唱曲子戏的大概有100多人,年龄最大的唱了30多年,今年已74岁高龄,最小的表演者25岁。全村唱曲子戏的氛围还算浓厚,但如何让这一民间艺术瑰宝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它、亲近它,将它发扬广大,代代传承下去,是萦绕在王鹏心底挥之不去的课题。
王鹏认为,如今人们生活好了,但在曲子戏的传承上,最大问题还是在于传播力不够。说到打算,他已经有了规划,要更新音响设备,购置些符合人物形象的服饰道具,再趁农闲时节,找村里在行的老艺人和年轻人,创作些鲜活的符合当下生活气息的新剧目,更要借助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让曲子戏打破时间、地域限制,让乡亲父老或在外游子,都能听到熟悉的乡音,唤醒亲切的乡情,留住这浓浓的乡愁。
相关新闻
- 2022-02-17【小康路上看老乡】兰州市城关区文明实践将“年味”送到群众心坎里
- 2022-02-16【小康路上看老乡】他们,用青春力量“犇”向新时代
- 2022-02-16【小康路上看老乡】人勤春来早 兰州榆中2022年春耕备战忙
- 2022-02-15【新春走基层·小康路上看老乡】从“蜗居”到“优居” 周转房成瓜州乡镇干部“暖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