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小蜜蜂酿出新生活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
小蜜蜂酿出新生活
养蜂“土专家” 张克勇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耀 文/图
火红的窗花、喜庆的灯笼、美味的特色饭菜、浓浓的祝福,家家户户热热闹闹。这是记者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三)在陇南市徽县水阳镇泰山村深沟社的所见所闻。
当日上午10时许,张克勇异常忙碌,他一边与妻子忙着招呼来访的亲朋好友,一边还要给几十头牛喂草、清扫圈舍、搬运饲料。
记者在张克勇的徽县同心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牛基地看到,宽敞明亮的牛舍里,一头头牛毛色发亮、膘肥体壮。
“其实,养牛只是我的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是蜜蜂养殖,最好时年收入10多万元,目前有160多群(箱)蜜蜂。”聊起养殖,张克勇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虽然忙点,但很踏实。只要日子过得好,天天都是‘过年’。”
2016年8月,张克勇花5200元买了15箱土蜂(当地的古老蜜蜂品种),经过5年多时间的发展,如今,合作社资产已达到120多万元,也有了自己的品牌“泰山土蜂蜜”。情况好的时候每年可产土蜂蜜10多桶,销售收入8万多元,再加上销售出去的蜜蜂(育种),收入超过10多万元。
为了提高养蜂技能,张克勇一边在实践中摸索门道,一边在书中学、在网上查,还前往漳县、岷县等地学习,参加省委组织部“省级脱贫攻坚农村人才实训基地项目”,接受天水师范学院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组织的2019年第三期培训班“蜜蜂科学养殖”培训,掌握了丰富的养蜂技术。
在养蜂过程中,张克勇认识到,发展产业不仅要懂技术,还要学会了解市场。他尝试着利用网络了解全国蜂蜜市场行情,与养蜂大户进行交流。如今,对蜜蜂繁育、防疫、育种等各环节,他都有深入了解,俨然成了一名养蜂“土专家”。
“新的一年,我想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按照养、育结合的理念,走专业化、技术化、合作化的路子,把蜂蜜养得更好,带动周边更多乡亲一起发‘蜂蜜财’。”谈及未来发展,张克勇脸上绽放出自信的笑容。
在徽县,像张克勇一样靠养蜂发家致富的人很多。
徽县森林覆盖率高、灌木繁多、花草密布,天然中药材品种多,属森林保护区,是优良的大型天然养蜂场。每年从4月份开始,漫山遍野盛放的山花就成了蜂儿采蜜的“天堂”。当地群众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很早之前就搞养蜂产业,出产的“土蜂蜜”色泽金黄、香甜味浓、品质优良,在周边县市久负盛名。
近年来,徽县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中华蜜蜂养殖,先后制定出台了《大力发展养蜂产业的规划》和各类指导培训方案,通过发放蜂箱、蜂具等引导激励措施,带动大河店、虞关、嘉陵、水阳、榆树、麻沿等具有养殖优势的乡镇大力发展养蜂产业。同时,县畜牧兽医站与养蜂专业机构做好沟通衔接和市场对接,多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养蜂产业的科技含量,改良提升原有的产业基础,促进全县中蜂养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在此基础上,培育发展壮大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专合组织+生产基地+养殖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养蜂产业中来,扩大养蜂产业规模。并运用电子商务等新兴的推广销售模式、品牌营销,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目前,徽县土蜂蜜已远销广州、港台等地,养蜂产业已成为徽县群众增收的优势产业。
“小小蜜蜂是个宝,不占耕地误工少,无须粮食成本低,传花授粉产量高,采蜜产浆贡献大,发家致富真可靠。”当地群众自编的顺口溜生动反映了养蜂产业给大家带来的实惠。
相关新闻
- 2022-02-08【新春走基层】铲冰除雪 保畅通
- 2022-02-08【新春走基层】菜摊一家人:“大家过年我服务”
- 2022-02-08【新春走基层】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村里有了污水处理站
- 2022-02-08【新春走基层】李应川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