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新华全媒+丨手握“金刚钻”,不怕“磨刀石”——在长庆油田感悟新一代人的石油报国梦

21-12-22 20:56 来源:新华网 编辑:赵满同

  新华社兰州12月22日电 题:手握“金刚钻”,不怕“磨刀石”——在长庆油田感悟新一代人的石油报国梦

  新华社记者 任卫东、马维坤、张钦、梁军、文静

  记者近日在甘肃省庆阳市走访长庆油田生产一线时,遇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子承父业,与风沙为伴,愿将一生致力于石油开采事业。从城市到大山,他们选择了什么?山坳坳里如何抱出“金娃娃”?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张矿生,一个天生就与油矿结缘的西北汉子。因为出生在“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田,父母给他取名矿生。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张矿生来到长庆油田工作。

  这个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油田,油气储层坚硬致密,被称为“磨刀石”。要从这样的储层里打出油,如同从干毛巾里挤水。

  攻克“磨刀石”最关键的技术是“压裂”,即把岩层压碎,让储藏在里面的油气渗流出来。张矿生是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院长,工作近20年来,他一直围着“压裂”转,带领团队和“磨刀石”较劲,经常一头扎进大山,一干就是几个月。

  张矿生在实验室查看岩心柱。(长庆油田供图)

  石油开发离不开科研创新和技术攻关,但每一次用于现场试验,都可能付出难以预料的代价。“钻一口水平井,压裂不成功,几千万元的投入打了水漂,那滋味太难受了。”他说,最难的是,在经受无数次摔打后,大家还得从零开始。

  十年前,长庆油田从国外引进非常规油气开发理念,当时还是一名年轻压裂技术工程师的张矿生发现,一提到关键问题,外国专家就避而不谈,把图纸、材料捂得严严实实。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张矿生感慨地说,当时国内非常规油气开采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差一大截,主要工具、材料依赖进口,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就得在技术创新上突破、突破、再突破。

  张矿生带领团队,历经数百次攻关实验,从模拟实验岩石压裂造缝到提高整个油气水平井体积压裂系统效能,历时十多年,使长庆油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压裂工具更新到第五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像这样的重大科技项目,他和团队组织开展了20多项。一些创新研发成果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长庆油田也实现了水平井钻井、体积压裂高端工具的国产化。

  张矿生也曾憧憬过不同的人生。十多年前,他曾对定居海外的大学校友心生羡慕。但在多次观摩世界顶尖石油公司的研发中心后,他有了新的想法:“在老区奋斗,会有一种白手起家的成就感。自主创新才能拥抱人生更大舞台。”

  这是12月10日拍摄的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南梁作业区梁四转中心站井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像张矿生这样出生在油矿、创业在油田的人还有很多。记者每次来到长庆油田,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为祖国献石油,献了青春献子孙”,石油精神早已融化为石油人的家国情怀。有些石油家庭,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参与了陕甘宁盆地石油会战,他们一辈接续一辈,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奉献青春热血。

  当“90后”杨子毅第一次来到华池县南梁镇附近的长庆油田一处原油中转站时,发现自己的岗位和当年父亲是一样的。这位法语专业的大学生,曾经梦想做一名驯马师,连自己都没想到,后来能在西北大山里驯服“油龙”,并且慢慢安下心来。

  12月10日,在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南梁作业区梁四转中心站井场,杨子毅(右)和同事查看管道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出门是山头,进门是床头。”这位皮肤黝黑的小伙子直言,“当年前往油田的路上,景色越来越荒芜,心情越来越低沉,现实与向往的生活落差太大。”工作地点深居大山,荒凉寂寥,唯有的一点声响,是抽油机的隆隆声。

  “怎么安下心的?”记者好奇地问。

  “这里不分年龄资历,一份付出就有一份回报。尤其年轻人会有很多机会,只要肯干敢干,企业就可以打破常规,安排到关键岗位上挑重担。”工作5个年头,杨子毅已经是南梁作业区梁四转中心站的站长。他指着身边的几位同事说:“瞧,我们清一色是‘90后’,个个都是井场的老把式。”

  他说,每逢山里出现恶劣天气,请缨参加应急抢险的大都是年轻人;有时井场设备半夜发生故障,他们没有车辆只能摸黑步行,往返就是5公里……油田一线尽管没有大海、高楼、山珍海味,但每每感受脚下几千米深处的油气,经过自己的双手输向千家万户的时候,成就感油然而生。

  劲风从黄土高原的沟壑呼啸而过,苍茫大地到处皑皑白雪。回想连日来见过的新时代石油工人,一个答案越来越清晰:只有荒凉的高原,没有荒凉的人生。(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广发英雄帖 未来两天酒泉市在兰“重金”引进人才 广发英雄帖 未来两天酒泉市在兰“重金”引进人才
  • 兰州市博物馆邀你体验“搪瓷艺术展”里的“怀旧之旅” 兰州市博物馆邀你体验“搪瓷艺术展”里的“怀旧之旅”
  • 兰州大学文物保护研究团队对明代古建筑白衣寺塔“问诊把脉” 兰州大学文物保护研究团队对明代古建筑白衣寺塔“问诊把脉”
  • “丰收了·游甘肃”冬春惠民活动交出满意答卷 “丰收了·游甘肃”冬春惠民活动交出满意答卷
  • 【甘快看】一图详解|@老年人“打苗苗”需要注意什么? 【甘快看】一图详解|@老年人“打苗苗”需要注意什么?
  • 【小陇画报·128期】雪落扎尕那 古寨更旖旎 【小陇画报·128期】雪落扎尕那 古寨更旖旎
  • 【小陇画报·128期】雪落扎尕那 古寨更旖旎 【小陇画报·128期】雪落扎尕那 古寨更旖旎
  • 【小陇画报·128期】雪落扎尕那 古寨更旖旎 【小陇画报·128期】雪落扎尕那 古寨更旖旎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新华全媒+丨手握“金刚钻”,不怕“磨
2   【甘快看】王嘉毅:以新气象新作为新面
3   【聚焦兰州市两会】兰州市第十七届人民
4   【聚焦陇南市两会】咬定青山 谱写改革
5   【聚焦临夏州两会】临夏:凝心聚力迈步
6   【甘快看】明年1月1日起 甘肃省正式实
7   【甘快看】尹弘在庆阳市调研已售城镇住
8   【甘快看】甘肃定西:新集乡宣讲别样“
9   【甘快说】共同向“啃小族”说“不”!
10   【甘快看】老人千里奔赴还救命钱!结局
11   【甘快看】岷县:以“岷归”为主 深耕
12   【甘快看】甘肃定西:为公共资源交易装
13   【甘快看】在张掖取景拍摄的大型历史文
14   【甘快看】甘肃推动优质中医资源扩容提
15   【甘快看】“武都油橄榄”农产品地理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