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陇中大地新跨越 阔步迈向新征程——定西市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1-11-27 09:1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宋芳科

  原标题:陇中大地新跨越 阔步迈向新征程——定西市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高原夏菜产业成为定西群众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 牛小栋

  定西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打好基础。 易思耿

  定西贵清山。

  绿色生态定西。

  定西市注重引进先进农业科技为特色农业赋能。 牛小栋

  定西市大力发展规模化大棚蔬菜产业,带动群众走上致富路。王宏宾

  定西新貌。 陈永刚

  定西市基础交通设施的逐渐完善,方便了群众出行,助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牛小栋

  定西市大力抓投资、稳工业、促消费,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企业员工在加紧施工作业。 崔翔龙

  定西高强度紧固件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作业中。

  定西市着力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基础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牛小栋

  朱红霞

  2021年7月1日,这一天注定被历史铭记。“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告,让每一个中国人骄傲自豪。

  甘肃定西,曾以“苦甲天下”而闻名。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定西人民不甘落后,不畏艰苦,接续奋斗,彻底改写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历史。

  大地无言,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曾经经历的贫困与落后;山河不语,记载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历程。

  作为我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定西市汇聚各方力量,下足绣花功夫,书写脱贫攻坚的时代篇章。

  在过去几年中,定西84.2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困扰定西千年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

  今日的定西,正向“中国薯都”大步迈进。全市马铃薯脱毒苗年生产能力达7亿株以上,原原种年生产能力达12亿粒,占全国总量一半,并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和地区。

  定西,终于迎来“甘味”绵长的好日子。

  绿染黄土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定西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定西人民将这句话扎扎实实书写在了陇中大地上。

  “山是和尚头,河里无水流。”曾经的定西,十年九旱,满目苦瘠。

  定西老百姓说:“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更难!”

  治穷致富,一定要把荒山秃岭变成秀美山川。于是,一个个绿染黄土塬的追梦故事,在陇中大地上持续上演。

  “把干山屲变成米粮川!”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定西的“铁姑娘”冉桂英,带领大坪村人改土造田、种草种树,硬是把一块块荒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家乡人民这样描述这位“铁姑娘”:青岚山冷月无声,马莲套地冻天寒。你带领一群对美好生活怀揣无穷热望的乡亲,战天斗地,改土造田,撼动了沉睡千年的沟壑和山峦。如今,层层梯田绿浪滚滚,莽莽荒原米粮丰盈。奇迹在你粗粝的手中产生,定西“三苦”精神在你勤勉的劳作里鲜亮。

  在大坪精神的感召下,定西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翻开了建设生态定西的新篇章。

  全民参与义务植树,实施市区和乡镇面山及农村“四旁”绿化工程,全市累计完成义务植树9874万株。

  每年春秋植树季,家家房前屋后、路旁山头,随处可见挖坑、栽树、浇水、播绿的“风景”。

  这“风景”里最亮丽的一抹,当属通渭县榜罗镇张川村许志强、许志刚兄弟。兄弟俩义务植树50年,硬是把村子里400亩荒山沟壑变成了绿色花园。

  在定西,这样的“播绿人”还有很多很多。

  一个人40年种下40万棵树的安定区白碌乡录丰村老人王永瑞,染绿虎狼湾的“洮河愚公”石建全,10多年留下22本护林手册的61岁护林员朱强国……

  近万名“播绿护绿人”活跃在定西的乡村城镇,带动千千万万定西人从绿化家园开始,用桃李、刺槐、松柏、沙柳、紫花苜蓿把连片荒山“绣”成满目葱翠……

  截至目前,定西市建成各类淤地坝近400座,年均可拦截泥沙3908万吨,有效减少了入黄泥沙。此外,全市建成的淤地坝已接通乡村道路2000多公里。

  如今,房前屋后有树,村旁、路旁、田旁、渠旁见绿。以国道、省道、县乡道以及村社道路为主的2000多公里道路8.7万亩国土绿意盎然。

  从绿一座山、植一片林到护万年绿,定西人洒下汗水,收获了一座“绿色银行”。

  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化林修复、造林补贴及森林抚育等一大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十三五”以来完成造林封育193.03万亩,已建成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9个省级森林公园、22个国有林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2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2.1%。

  定西的山绿了!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天蓝水清。绿色定西的生态红利不断释放。

  如今的定西,已初步形成了“梯田+马铃薯”“梯田+中药材”“梯田+畜草”“梯田+小杂粮”等多种种植模式,推动农业生产由广种薄收的传统种植向精耕细作、集约高产的现代农业转变。

  2017年以来,通渭县累计投入资金2.24亿元发展金银花产业。截至目前,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惠及农户4.06万户12.2万人。

  和通渭县一样,其他县区纷纷从绿水青山挖掘致富门路。油用牡丹、玫瑰等芳香产业和苹果、核桃、山楂等经济林日益壮大,林下养殖、蜂蜜产业、农家乐、“写生经济”风生水起……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经济林果、育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五大林业产业模式。“十三五”期间,各类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3.6亿元。

  绿色,正在成为定西追赶发展的最亮底色。

  清流润旱塬

  一碗油换不来一碗水,一滴水要掰成两半用。干旱,是定西贫困的根源。曾几何时,乡亲们或举盆接雨,眼巴巴盼着天降甘露;或肩挑水桶,天未亮,便起身到遥远的山泉接水。喝上一口好水,是祖祖辈辈定西人民的夙愿。

  多年来,定西市兴修集雨水窖,实施人饮解困、氟病改水、饮水安全工程,只为了彻底解决千千万万群众的吃水难题。

  2014年底,引洮一期工程试通水,定西市建成了覆盖所有县区、乡镇、村社的农村安全供水保障体系。

  “洮河水来了,陇中人世世代代的梦圆了。”曾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引洮工程的安定区83岁老人刘福早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了。看着清澈的洮河水从自家水龙头里流出,他的眼中满含泪花。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3.6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69项,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3%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91%以上,全面解决了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汩汩清流润旱塬,洮水浇开幸福花。

  “以前沟里的水又苦又咸,上面人在舀水,下边牛羊饮水。”安定区李家堡镇马家岔村村民刘百萍再也不用每天起大早去挑水了。她说:“我家的扁担退休好几年了,现在天天都喝到甘甜的洮河水,还洗上了热水澡,用上了水冲式卫生厕所。”

  今年9月,惠及包括定西市安定区、陇西县、通渭县等县区的引洮二期工程让29.2万亩旱地变成水浇田。

  水至富来,一水迎来产业兴。

  “以前种地最怕旱,一旱就减产。”如今,陇西县马河镇卜家渠村农民梁卫平建起了蔬菜大棚,种起了香菇。他说:“有了水,啥赚钱就种啥,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了。”现在梁卫平的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年种植高原夏菜750亩,带动全镇62户农户经营食用菌大棚140座。

  从靠天吃饭到滴灌喷灌,从广种薄收到精耕细作,甘甜的洮河水,激活了陇中大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无限活力。

  路通百业通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车辆进不去,农货出不来!”曾几何时,面对落后的交通,定西老百姓发出无奈的慨叹。

  定西境内山连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定西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但同时,这些山与屲,也“圈”住了山里的人和山里的货,闭塞的交通不仅让当地的群众出行不便,也使品质优良的土特产销售困难。

  要致富,先修路。“十三五”时期,全市交通运输事业突飞猛进。

  宝兰客专、兰渝铁路让5县区迈入高铁时代。渭武和通定、定临、陇漳及S10凤合高速白西段建设加快,即将实现县县通高速。S209郭巉公路等21条1155公里普通国省道和1万余公里农村公路全面改造完成,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2808公里,交通基础设施结构不断完善,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变。

  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9048公里,连续四年在全省“四好农村路”考核中稳居第一。全市1829个建制村全部通了沥青(水泥)路,乡镇、建制村通畅率达到100%,形成了以普通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脉络、农村公路为毛细血管、农村客运站点为节点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六年前,村里只有一条通村的主干道,其余通社道路全部都是泥土路。现在几乎每一个自然社都通了水泥路。”陇西县文峰镇桦林村党支部书记年明明说,“路好了,乡村游火了,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

  桦林村的变化,是“交通+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2016年底,全市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沥青)路后,定西市加快推进邮政与交通运输、商务、农业、供销等协同发展,助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电商快递”蓬勃发展,呈现出“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一根网线连四海”的生动景象。

  “村里的柴胡和马铃薯很不错,但以前因为道路不通,好东西卖不出去。”陇西县马河镇杨营村党支部副书记贾琼说,这几年随着通村公路、村社道路全面铺通,每到收获季节,商贩直接到村里田间地头收购,农产品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

  便利的交通、通信条件,给定西人插上了创业发展的翅膀,全市马铃薯、中药材、果蔬等农特产品“飞”出山沟沟,进入大市场。

  “每天大概能接到50单。店内销售苹果、粉丝、地达菜等5大类31种农特产品。”通渭县平襄镇“陇上孟河”电商运营中心工作人员尹艳丽刚刚接了一份来自北京本来工坊科技有限公司总价5万多元的马铃薯手工宽粉订单。

  “陇上孟河”电商平台是定西通过“交通+电商快递”,鼓起村民“钱袋子”的成功范例。

  “当其他地方的高山百合还在山顶晒太阳时,我们的甜百合已经通过兰临高速运往全国各地。”临洮恒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斌说。

  兰临高速建成通车,打通了七道梁这座横隔兰州、临洮两地的地理屏障。依托便利的交通,临洮县引进雪榕食用菌、聚春园等农业龙头企业46家,培育各类经营主体272家,完成“三品一标”认证近100万亩,全县果蔬保鲜库等各类冷链贮藏设施达4.96万座,打造了“临洮珍好”区域公共品牌,预计年均实现产值31.94亿元。

  渭武高速公路在今年1月正式通车后,加快了漳县沿线经济产业带的形成,带动沿线物流、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

  路通,一通百通;路好,一好百好。日新月异的交通运输事业,给群众带来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产业遍陇中

  通渭县常家河镇胜义村德源祥产业园,一排排光伏板下座座大棚里黑木耳、香椿苗、豌豆苗、玉木耳等蔬菜生机勃勃。

  “我种了一辈子地,真没想到地还能这样种!”50多岁的张云轩说,“以前一年收一茬,现在玉木耳已经摘了10茬了。”

  张云轩说的“光伏+种植”产业发展模式,如今在定西不断延展。常家河镇驻胜义村包村干部孛小强说:“这种模式可拓展空间利用,光、地,我们都利用起来了。光伏发电收益归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务工又带动了胜义等5个村约200名群众增收,对推进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渭源县,“光伏+农业”模式已逐渐形成。“光伏+食用菌”“光伏+蔬菜”“光伏+中药材育苗”“光伏+养殖”等农光互补产业实现了土地收益最大化,鼓了“钱袋”富了“脑袋”,点亮了定西绿色乡村振兴路。

  通渭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邢兆峰介绍道:“每发一度新能源电可节约0.328千克标准煤,可减少排放0.979克二氧化碳。将对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挥重要作用。”

  “十三五”以来,定西创新推进“551”产业发展模式,扶持培育牛、羊、菜、果、药、薯、种业7大特色产业和食用菌、小杂粮、花卉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形成了“7+X”产业覆盖体系,因地制宜发展8个新型扶贫业态。

  中药材、马铃薯、百合、食用菌,良种繁育、畜禽养殖,光伏发电、电商……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马家窑小镇、山楂小镇、书画村、当归城,侯家寺村的花卉、牟河村的香菇、姚川村的金银花、三益村的光伏产业等一大批特色村镇不断崛起。

  同时,着力打造定西“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有效破解农产品难卖等问题。

  岷县聚和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培育出了聚和泰、岷府人家、汉草玖宝、西野集4家线上品牌。公司负责人李爱军说:“如今公司与本地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购销协议。年发货物220万件以上。”

  奋进新时代

  五年来,定西市成功创建安定、临洮2个国家级和渭源、陇西、通渭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马铃薯、中药材、草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基本形成,“7+X”特色产业总产值达925亿元。

  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等节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加快,成功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定西经济开发区、陇西经济开发区创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台双头机器人挥舞着手臂,准确地抓取棒料,并灵活地放入数控车床,待螺栓加工成型后又准确地抓取出来放到传送带上。作为全市工业发展“333”行动计划首批改造提升传统企业,定西高强度紧固件公司工业机器人已经在车间里得到广泛应用。

  如今,定西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吸引众多高精尖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已初步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加工、现代制药、现代服务五大主导产业。

  这是定西深入推进工业发展“333”行动计划,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的一个范例。

  利用3年多时间,依托工业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企业30家以上,围绕“十大生态产业”,引进新动能企业30家以上。2019年出台工业发展“333”行动计划后,全市上下以此为抓手,以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为突破口,步入了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迅速做大工业总量、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23亿元,今年有望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8%。

  2021年,定西阔步迈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

  突出乡村振兴、绿色崛起、创新驱动、工业强市、新型城镇化、投资拉动、环境优化、开放合作、社会管理九大举措,引领奋进方向;

  《定西市工业产业大突破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工业产业攻坚战的时间表、路线图;

  “5331”目标和各项重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重点指标“实现全省中间偏上”的目标定位引领追赶发展,为确保实现“全年旺”目标和“十四五”精彩开局按下“快进键”。

  起步决定大势,开局书写精彩。

  9月30日,定西生态科技创新城正式启动,总投资165亿元的12个相关项目将陆续动工,拉开“一城两港两中心”建设序幕。

  11月5日,定西市荣获全省“2021年前三季度市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步奖”;前三季度,在全省有位次的16项指标中,定西有14项指标居全省前七位,其中有8项指标位居全省前三。

  今天的定西,苦干实干、追赶发展、争先进位,成为最鲜明最生动的图景。

  小康的阳光,已洒遍陇中山河,三百万陇中儿女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奔向新时代的春天,用自己的双手托举起明天的美好生活。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陇南市康县阳坝镇五颗石村茶农在管理茶园 陇南市康县阳坝镇五颗石村茶农在管理茶园
  • 陇中大地新跨越 阔步迈向新征程——定西市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陇中大地新跨越 阔步迈向新征程——定西市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 赤麻鸭在张掖甘州区黑河湿地保护区水域中觅食 赤麻鸭在张掖甘州区黑河湿地保护区水域中觅食
  • 尹弘在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 保持压倒性态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甘肃法治甘肃 任振鹤主持并讲话 尹弘在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 保持压倒性态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甘肃法治甘肃 任振鹤主持并讲话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尹弘主持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部署“一带一路”建设等工作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尹弘主持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部署“一带一路”建设等工作
  • 甘肃省印发《“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 到“十五五”中期我省实现市市通高铁 甘肃省印发《“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 到“十五五”中期我省实现市市通高铁
  • 【文物图鉴】壁画砖上的魏晋生活,慕了吗? 【文物图鉴】壁画砖上的魏晋生活,慕了吗?
  • 甘肃省文博局与省政府外事办对接座谈明年“一会一节”有关工作 甘肃省文博局与省政府外事办对接座谈明年“一会一节”有关工作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陇南市康县阳坝镇五颗石村茶农在管理茶
2   陇中大地新跨越 阔步迈向新征程——定
3   赤麻鸭在张掖甘州区黑河湿地保护区水域
4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
5   甘肃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丰硕战果 3
6   甘肃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第
7   尹弘在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
8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尹弘主持
9   甘肃省印发《“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网
10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11   甘肃修改计生条例:子女三周岁前 夫妻
12   兰州市重点项目全面复工
13   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被认定为“202
14   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15   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