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酒泉

寄语幸福美好新酒泉(之一)

21-11-11 10:41 来源:酒泉日报 编辑:赵满同

  近期,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把个人安危抛在脑后,用“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的铮铮誓言和实际行动,汇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酒泉力量”,构筑起疫情防控坚固防线,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阴霾将散,未来可期。抗疫的每一个感人故事,无不迸发出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今日,本报记者再次深入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将镜头对准广大干部群众,与他们一起回顾抗疫中最温暖感人的瞬间,倾听酒泉儿女对幸福美好新酒泉的殷殷寄语,从而凝聚力量、阔步向前。

  抗击疫情 警徽闪耀

  郭建忠,男,1981年出生,金塔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全市公安干警前所未有的团结和担当。20多个日夜,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坚守在疫情防控卡口,克服风吹日晒、严寒侵袭,枕戈待旦防输入、防风险、保畅通;他们坚守集中留观隔离第一线,战胜感染病毒、风险入侵的恐惧心理,迎难而上防传播、防扩散、保安全;他们奔波在巡逻守护的主阵地,用脚步丈量平安,用正义驱散阴霾,披星戴月防聚集、讲防护、保稳定。党旗飘扬、警徽夺目,他们用血肉之躯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用忠诚警魂铸就守护平安的金色盾牌,再难、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寄语:风雨同舟,共克时艰。让我们坚守初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期待我们一起共享岁月静好、万家平安。希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安定和谐,人民群众幸福安康,让酒泉的明天更加美好!

  □酒泉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 蕾

  携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李洁,女,2000年出生,市人民医院老年科护士。

  我叔叔、婶婶和姐姐、姐夫都是医务工作者,受他们的影响,我选择了护理专业。近期,我被抽调到市体育馆核酸采样点,负责核酸采样工作。

  这次参与抗疫工作,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身边的老师们,他们平时认真负责,对我们这些新手也非常关心,手把手教我们。我要把他们的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做一名认真负责的医务工作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要坚持守一方热土、护百姓平安的信念,与全国人民一起守望相助,同心协力、共克时艰,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寄语:酒泉加油,甘肃加油,中国加油!

  □酒泉日全媒体记者 马学全 边世文

  每个人都在贡献力量

  严天秀,女,36岁,中共酒泉市委党校老师。

  10月24日上午,我从市委党校教师办公室出发,前往肃州区金泉路社区报到。完成签到后,我被分派到金泉路社区所辖的瀚海明珠核酸采样点,负责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完成辖区居民核酸信息登记、人数统计、现场秩序维护等工作。

  这段时间,最令我感动的是,肃州区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时,在等待采集的队伍里,有一对80多岁的老人,他们互相搀扶着前来排队。核酸采集人员曾主动提出要上门为他们做核酸采样,但两位老人说:“我们腿脚还算灵便,决不给政府添麻烦。”4轮核酸采样,每次他们都互相搀扶着,早早前来排队。其实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里,我们每个人都参与了进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寄语:希望在每个人共同的努力下,酒泉的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满幸福。

  □酒泉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明玲 见习记者 廖雨欣

  疫情不退 “蓝天”不退

  马琦,女,1981年出生,酒泉市蓝天救援队志愿者。

  疫情防控期间,蓝天救援队对肃州区各学校、社区、行政单位等进行了消杀,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很累,特别累,但我们依然坚持着。尤其是背弥雾机的消杀人员,背负着30多公斤重的机器,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每次消杀任务结束都是大汗淋漓。因物资紧缺,防护服会被重复使用,破了就用胶带粘一下继续用。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连续20多天的抗疫工作没有一个人退缩。

  因为疫情防控任务重,蓝天救援队之前使用的弥雾机已全部瘫痪,党支部书记曹亚民多方协调从外地调来弥雾机。去嘉峪关卡口接弥雾机的那天天气特别冷,曹书记让我和另外一名女队友坐在车里,他下车去协调。3个多小时下来,等我们再看到书记时,他已经冻得全身发抖,连话都讲不利索了。当时我既感动又心酸,同时也倍受鼓舞。我想有这样的带头人带领我们前行,相信我们一定很快能驱散疫情的阴霾。

  寄语:感谢全市各级政府,全体热心企业和市民对蓝天救援队的认可和大力支持。我相信有我们的志愿者,有我们的一线医务工作者,酒泉的明天会更好。

  □酒泉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晓艳

  奉献着 也感动着

  马丽,女,1989年出生,中复连众(酒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行政专员。

  2009年,我应聘到中复连众(酒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工作,慢慢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离不开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帮助。

  为了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手抓、两不误,公司上下闻令而动,积极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部分员工为了保障生产,连续20多天没有回家,不能照顾家人,不能给孩子辅导作业,吃住在公司,但没有一句怨言。他们为了公司生产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让我感动。

  寄语:祝愿酒泉人民幸福安康,祝愿酒泉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酒泉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学全 边世文

  这是一座知恩图报的城市

  俞斌,男,1986年出生,兰州人,甘肃止臻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9年,我带团队来到敦煌,从事徒步旅游、文化传媒工作,热衷“宝贝回家”公益活动,助力寻找走失儿童。10月25日,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到敦煌市沙州镇梨园社区报到。我和其他志愿者穿上防护服,风雨无阻为隔离人员送物资、测体温、定时消杀,和许多一线工作者为大家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何玉芬阿姨,是我遇到的年龄最大的一位志愿者。她对待工作积极,对待“战友”热情。年过七旬的她从中午坚守到晚上,连续8小时不吃饭。佘燕是一位年轻警嫂,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夫妻俩一起上岗,小两口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一起在家吃一口热饭……

  寄语:甘肃有希望,百姓有信心,全民共抗疫,酒泉显担当,何其有幸你我同为这段抗疫历史的参与者,坚信黑暗总会过去,旭日必将东升,酒泉定会不负众望。

  □酒泉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 蕾

  疫情终将过去 春天必将来临

  陈琨,男,1986年出生,中国水电四局酒泉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09年大学毕业后,我到酒泉工作,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了12年。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公司员工积极响应号召,严格落实防控要求。同时,努力促进企业生产,保项目履约,在各自岗位上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了工作任务。

  10月下旬,几名女员工所住的家属楼因发现密接者要封单元。为了不耽误企业生产,她们选择了住在公司正常上班。她们上有老下有小,为了公司生产,她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寄语:疫情终将过去,酒泉这座美丽的城市必将迎来新的春天。祝愿酒泉风光无限,更加美好。

  □酒泉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学全 边世文

  别样的生日 可爱的朋友

  赵锐,男,41岁,酒泉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科长。

  10月23日,我和同事前往酒泉城区一家集中隔离酒店开展工作,负责协助隔离点人员做好各项应急处置突发事件工作和人员管控及分流运转工作。

  我所在酒店隔离管控小组共21人,有机关干部、民警、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因为闭环管理,我们都不能离开酒店,大家日夜相处,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

  11月1日是我生日,当天,隔离管控小组成员利用休息时间为我庆生。烛光中,我看着一张张脸,充满了勇气和力量。

  11月9日,我结束隔离点工作回到家,开始居家办公,但总能想起在隔离酒店工作时的情景,想起那个特殊的生日。我将永远记得,曾经和我一起抗疫的一群可爱的人,用信仰的力量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寄语:酒泉是我们的家园,让我们众志成城、同心战“疫”,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守护家园安宁,守护群众安康。

  □酒泉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 花

  爱心汇聚的力量

  宋本亮,59岁,酒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疫情应对处置小组物资保障组组长。

  疫情防控期间,最让我感动的是无数商家和个人为抗疫热心捐款捐物,其中有一名在广东的酒泉人捐赠了N95口罩。还有那些乐于奉献、不计名利的志愿者队伍,无论多晚,只要接到通知,就来帮助指挥部装卸抗疫物资。

  寄语:作为一名即将退休的老党员,我衷心希望疫情尽快过去,酒泉经济和各行各业的秩序回归正常。祝愿酒泉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酒泉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 静

  愿抗疫和发展双胜利

  程建国,男,43岁,酒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疫情应对处置小组核酸检测组成员。

  10月17日,我们第一时间赶赴金塔,指导当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返回酒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后,我和同事坚守岗位,24小时在岗。每天除了起草大量的疫情防控措施文案,还要调度全市核酸检测力量,有序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特别是实验室的同事,连续多天奋战在工作岗位,特别让人感动。经过20多天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做实做细外防输入的工作,争取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

  寄语: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酒泉的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双胜利。

  □酒泉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 静

  酒泉明天更美好

  石洋,男,1996年出生,市人民医院东街分院肛肠科医生。

  母亲是一名医生,受母亲影响,从小我就对医务工作者怀有崇敬之情。高考时,我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如愿当了一名医生。10月中旬,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医院工作量骤增。10月24日,我被抽调到市体育馆核酸采样点,负责信息录入和人员疏导。这些天,我每天工作6个多小时,要录入大量核酸检测人员信息。尽管很辛苦,但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力争把它干好。

  这些天,让我最感动的是身边的同事,因为每采集一个核酸样本,采样人员就要用凝胶型免洗手消毒液洗一次手,由于反复洗手,加之天气寒冷,他们的手越来越冰凉,下班时手都肿了,但没有一个人抱怨,一直都继续坚守岗位,认真工作。

  寄语:希望疫情早日散去,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回到正轨,也祝愿酒泉明天更美好。

  □酒泉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学全 边世文

  如果需要 我随时都在

  赵慧,女,1993年出生,玉门市新市区街道铁人路社区党组书记、居委会主任。

  我是一位年轻妈妈,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我把孩子交给公婆,和同事24小时值守社区。我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虽然工作繁杂、责任重大,但我相信只要全力以赴,总会迎来曙光。

  11月1日,在玉门市铁人路社区天昊小区好人广场核酸采样点,一位居民因车祸导致腿部骨折行动不便,但仍坚持到现场排队。志愿者看到后,专门为其开辟绿色通道。采样结束,志愿者和负责现场安保、维护秩序的执勤民警将其背起,并安全送到家。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如果你需要我,我随时都在。”一线人员默默为疫情防控贡献着微薄力量。

  寄语: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员扛起抗疫大旗,严阵以待、严防死守、严格筛查、严密管控。向每一个抗疫者致敬,因为有你们,我坚信酒泉的明天会更好。

  □酒泉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 蕾

  收获一份温暖 增添一份力量

  薛萌,女,肃州区金泉路社区瀚海明珠网格服务站网格长。

  疫情防控期间,我主要负责6个居民小区、100多名居家隔离人员的体温监测等工作,每天需要大量时间去沟通、了解、核实情况,办公桌上的电话一直没有停过,有问隔离政策的、报备行程的、隔离了需要日常物资的等等,群众的各种问题需要一一回答,一天下来常常嗓子疼得说不出话。让我最感动的是,第三轮核酸检测时,我们和志愿者坚持到晚上,室外刮着风,很冷,大家只能在核酸采集点来回踱步取暖。一户居民看到后,用家里的瓶子和热水袋装上热水给我们送了过来,让我们暖手。大家揣着热水袋,感觉浑身都暖了。对居民而言,这可能是一件小事,但对我们而言,收获的却是满满的幸福和温暖。

  寄语:希望疫情的阴霾尽早散去,希望我们的城市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酒泉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明玲 见习记者 廖雨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小康圆梦·看甘肃】酒泉市瓜州县2.9万公斤羊肉远销入沪 【小康圆梦·看甘肃】酒泉市瓜州县2.9万公斤羊肉远销入沪
  • 【甘快看·快讯】甘肃省妇联募集善款及物资逾337万元支持基层抗疫 【甘快看·快讯】甘肃省妇联募集善款及物资逾337万元支持基层抗疫
  • 【甘快看·快讯】甘肃省妇联组建11支公益团队24小时服务疫情防控 【甘快看·快讯】甘肃省妇联组建11支公益团队24小时服务疫情防控
  • 【甘快看·快讯】甘肃省近20万巾帼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线 【甘快看·快讯】甘肃省近20万巾帼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线
  • 【甘快看·快讯】甘肃省不断完善常态化社区疫情防控体系 【甘快看·快讯】甘肃省不断完善常态化社区疫情防控体系
  • 【甘快看·快讯】甘肃省派出专业人员指导兰州天水消杀工作 【甘快看·快讯】甘肃省派出专业人员指导兰州天水消杀工作
  • 【甘快看·快讯】“甘肃方剂”深度融入新冠肺炎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 【甘快看·快讯】“甘肃方剂”深度融入新冠肺炎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
  • 【甘快看·快讯】11月10日甘肃无新增确诊病例 全省累计治愈出院41例 【甘快看·快讯】11月10日甘肃无新增确诊病例 全省累计治愈出院41例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最美“志愿红”
2   【甘快看】甘肃成县:科学抓防疫?备战
3   【甘快看】疫情期间快递的正确打开方式
4   【甘快看】甘肃聚焦集成电路等特色优势
5   临夏:防疫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6   速看!临夏州永靖县入选“中国民间文化
7   【甘快看·长图】甘肃印发《发展规划》
8   临夏市“三位一体”网格治理织密疫情防
9   【甘快看】20万妇女代表投身疫情防控?
10   【疫情防控临夏在行动】同心防疫 守护
11   【甘快看】前10个月兰州新区国际货运班
12   【疫情防控 天水在行动· 一线抗疫群英
13   【甘快看】甘肃民航:从严从实从细抓好
14   【甘快看】全力以赴守一线 勇当“健康
15   兰州抗疫“爱心摆渡人”:总有些事情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