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促均衡立足新时代 创优质书写新篇章——兰州市榆中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纪实

21-09-09 09:53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狄东阳

  原标题:促均衡立足新时代 创优质书写新篇章 ——榆中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纪实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教育,寄托着万千学子的梦想,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盼和国家的未来,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回眸榆中县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质量提升、资源整合、队伍建设、基础完善”……这些关键词浓缩成沉甸甸的教育答卷,为推进榆中教育现代化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榆中县立足新时代,正在奋力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进入9月,扑鼻而来的是收获的香味,秋天来了!走过榆中县市民公园,晚霞从树梢浓绿间斜射而来,带着几分灿烂,天蓝得清澈,偶尔有一群白鸽飞过,为沐浴在晖光中的城市平添了几许生动与祥和。兴隆山大道笔直宽敞、建筑错落有致、街巷干净美观……目之所及,风景如画。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榆中县教育事业也捷报频传、硕果累累。每一份鼓舞人心的录取通知书、每一张洋溢希望的幸福脸庞,都是榆中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聚各方资源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生动写照。心之所向,素履以往。长期以来,榆中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社会各界力量齐心办教育,重点发力、攻坚克难,以改革者的气魄、教育者的情怀、奋斗者的实干,绘就出了一幅学有所教、桃李芬芳的教育发展新画卷……

  从清道光11年,社会名士顾名、张锦芳创办青城书院,清光绪31年,窦秉璋创办“金县小学堂”到1951年北关完小正式更名“一悟小学”,再到今天全县200多所学校科学布局、均衡发展,这既是榆中崇文修德、文脉赓续、薪火相传的历史积淀,更是党政同心、齐抓共管、尊师重教的现实必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榆中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政策向教育倾斜、资金向教育投入、人才向教育聚集,围绕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切的全局性问题,着力解决了“学校发展空间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经费紧张”等影响教育发展的难题短板,持续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健康、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优先发展 矗起人民心中的教育丰碑

  从传统的黑板和粉笔到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从砖瓦房、泥土地,到高标准教学楼、塑胶操场;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多年来,榆中县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今,该县教育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内蕴巨大活力,外显独特亮色,教育现代化新征程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全面完成“改薄”,全面提升“容量”,大投入带来大变化

  9月1日,在陇鑫朝阳学校校园内,千余名学生与老师一起在国旗下高声朗诵。这所由榆中籍民营企业家李海珊先生捐资2亿元建成的学校,是榆中县近年来发展优质均衡教育的一个亮点,也是榆中县教育强县的一枚“眼棋”,更是榆中县众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欢乐苑。

  时下,记者走进榆中县任何一所学校校园,随处可见的是美丽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绿树环绕的林荫道、现代化的综合楼,师生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学习。条件改善了,学校布局更合理,优质资源便得以不断扩大。经过了5年时间的改革发展,榆中县的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深居北部山区的榆中四中,如今早已旧貌换新颜,村民马骞同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学校一到冬天还要生火炉取暖,现在新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和餐厅,冬天还有暖气,条件好了太多。”

  “十三五”期间,榆中县坚持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下大力气加大教育投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先后投入3.78亿元,圆满完成了“全面改薄”六大目标任务,惠及178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29500余名学生;投入83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和维修公办幼儿园55所,实现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和1500人以上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全面建成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和教学点,提前一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更为全县人民津津乐道的是,近年来榆中县通过大手笔谋划、多渠道筹资、全方位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持续扩增优质学位,全县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有力缓解了县城及和平地区“入学难”问题。累计投入8.24亿元,先后建成博雅小学、朝阳学校、苑川中学,扩建柳沟店小学、沈家河小学,新建县教育园区、县第二幼儿园,全面完成28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探索实施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模式、成立县第二、第三、第四幼儿园,累计增加学位1.3万余个,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2%,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6%,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3.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7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24%,榆中教育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特色突出,亮点频显,榆中教育走出“榆中模式”

  一校一品,百花齐放,是榆中教育的一大特点。从榆中一中弘扬“争先”校训精神到恩玲中学打造“德恩”文化特色,从榆中六中常态化开展“道德大讲堂”到榆中九中着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从文成小学探索“学科+”融合教学到博雅小学“打造慧生课程、乐享多元发展”兴趣培养,从朝阳学校“一诵”“一写”“一练”校本课程到小康营中学“诗文雅会”卓越课程,从一悟小学“阳光大课间”到中连川小学“足球特色教育”,从县职教中心“科创竞赛”硕果累累到县幼儿园“五大领域”多元发展……现如今,榆中教育有了自己的品牌,每所学校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办学之路。

  持续打造校园足球品牌。为了深入贯彻国家“振兴和发展足球对于建设体育强国、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这一战略布局,2016年5月,榆中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在全国率先提出“足球强县”战略。短短几年内,榆中县通过财政拨一点、教育部门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筹措资金3152万元,完成了130块标准化校园草坪足球场建设,在甘肃省第一个实现了完全小学以上人工草坪足球场全覆盖;筹措资金613万元,在28所寄宿制学校建成热水淋浴室,给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校园足球训练条件。先后3次选拔31名优秀足球队员组建“山里娃足球队”,赴英国斯托克城俱乐部进行了培训,2017年8月,由榆中县教育局选拔的13名优秀校园足球运动员和2名优秀教练,应邀走进英超赛场,队员们手持五星红旗走进赛场向全场近四万名观众致意,全场观众起立鼓掌欢迎来自中国的学生,英超赛场首次出现一片“中国红”。2021年初,榆中县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6月再获国家级褒奖,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全县校园足球发展取得了新辉煌、迈上了新台阶、迎来了新机遇。

  “在全省首次以一个县四年三次成功承办省内顶级校园足球赛事,尚属首例。”榆中县委宣传部负责人称。榆中县继2017年和2019年成功承办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和足球夏令营之后,2020年9月又一次成功承办了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获得了所有参赛人员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榆中县已经把足球运动纳入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体育考试测试范围,将足球列为体育必修课内容之一,作为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每周上好1节足球教学课,并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内课余训练。近两年来,央视多次专题报道了榆中大山深处的校园足球,中连川小学足球运动已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知名度的山区小学足球队;2019年9月,以中连川小学足球队为题材的国内首部校园足球纪录电影《踢球吧孩子》在兰州上映,并荣获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奖;2021年4月,又一部以中连川小学足球故事改编拍摄的励志电影《足球,少年》,在全国院线正式上映。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教育。早在3年前,榆中县就出台了《榆中县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3年多时间里,这一行动全面提升了广大学生的科技素养。据了解,榆中县充分利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社区)学校少年宫、科技兴趣小组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及竞赛活动。积极联系省市县科协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先后为恩玲中学、文成小学等20所学校2万余名师生,提供了实践体验、感受科技魅力的机会。邀请省市县科技发明专家和科技模型人才,走进马坡学校、一悟小学等12所学校,为1.2万余名师生开启了科技创新和模型制作的智慧之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携带阿尔法跳舞机器人、“小优”和“小萝卜”智能对话机器人、VR眼镜等新型科技产品,赴一悟小学、浪街小学等8所学校开展“科技进校园”活动,为5000余名师生开阔了眼界,激发了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成功举办了榆中县两届中小学生科技模型教育竞赛,全县32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比赛,全面提升了学校内涵,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2017年至2020年,连续参加“飞向北京—飞向太空”甘肃省青少年科技体育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我爱祖国海疆”甘肃省青少年科技航海模型教育竞赛、“驾驭未来”甘肃省青少年科技体育车辆模型教育竞赛、“共筑家园”甘肃省青少年科技体育建筑模型教育竞赛等赛事,先后有14所学校在各项赛事中获奖,共斩获省级综合团体奖16项、优秀组织奖12个、体育道德风尚奖6个,1421名学生分获等次奖。

  向上向好 大笔书写千秋业 催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榆中教育水平一直走在全省第一方阵。当前,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校集聚榆中,为榆中的教育高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区位优势。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向‘优质’‘均衡’‘特色’三个方面发力,通过引进优势资源,打造全省教育高地。”榆中县委书记冯月旺对记者说。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规划,目前榆中生态创新城、兰州大学“双一流”和兰州城市副中心建设已全面启动,榆中县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下一步,榆中县将高标准加快夏官营生态创新城基础教育建设力度,积极对接省教育厅和市县相关部门,依托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超前谋划、优先布局、加快建设一批覆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优质基础教育,积极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带动及辐射作用,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形成教育资源补充竞争机制。同时,通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开展生态创新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深入实施榆中教育园区、兰大附属学校、职业教育改革等一系列教育民生工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系列工作必将把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推向新的高度,为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功能配套完善、营商环境一流、创新活力迸发的新兴经济增长极奠定坚实的基础!

  “优质”就是要解决教育水平的问题;“均衡”就是要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特色”就是要解决教育品牌的问题。“十四五”期间,榆中县将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基本进入全省教育强县行列。从今年起,榆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就以促进学前教育普及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发展、职业教育壮大发展为重点,认真落实第四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加快幼儿园建设,普及发展学前教育;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地创建为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强化高中学校管理,促进高中教育特色、优质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质量,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对于榆中县来说,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教育工作纳入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列入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以改革为动力,以投入为保障,有力推动了全县教育工作快速、健康、高质量发展。”榆中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学强就榆中教育发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多年来,榆中县委、县政府始终做到优先解决教育问题,凡是涉及教育的问题,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优先安排、优先研究讨论;优先安排教育资金,按照“给钱给人、抓薄补强”的原则,优先保证教育经费投入,做到县财政足额预算、及时拨付;优先办理教育事务,发改部门优先安排教育建设项目,人事编制部门优先满足教育行业人员编制,全面落实教师增资和职称评审晋级政策;优先表彰奖励先进,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总结表彰会、教师节庆祝大会,慰问和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提起榆中教育重点建设项目,不得不说的为全县人民津津乐道的就是县教育园区建设项目。教育园区总投资4.31亿元,新建十二年制学校,占地亩数199亩,总建筑面积7769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2852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高中部14750平方米、食堂4050平方米、初中部13563平方米、小学部14520平方米、体育馆8486平方米、综合楼3023平方米、学生公寓14400平方米。园区内新建单体建筑9座以及附属用房和室外工程等配套设施,由教学功能相互独立的高中区、初中区和小学区三部分组成,高中部36个班,初中部24个班,小学部48个班,合计108个班,共增加学位5160个,建成后将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化,大大弥补县城教育资源短缺的短板,同时能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为院校服务发展提供新空间。

  目前推进的重大项目建设除了县教育园区外,总投资5272万元的县职教中心综合实训楼建设项目也是其中之一。“十四五”期间,榆中县将根据县城、和平、生态创新城夏官营片区适龄学生增长趋势,适时新建、改扩建学校40所。其中,县城地区规划新建2所幼儿园,做好13所小区配建幼儿园的移交办园工作,新建2所小学,扩建1所小学,新建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迁建县特殊教育学校;和平等乡镇做好8所小区配建幼儿园的移交办园工作,改扩建3所幼儿园,配建1所小学,新建1所小学,改扩建4所小学,新建1所九年制学校,扩建1所九年制学校,新建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满足适龄学生就近接受优质教育需求。

  创造职教发展“舞台”

  新时代是各级各类教育都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时代,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按事物的本质属性发展,抓本质内涵就是让学校、教师在微观行动层面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活力。

  职教发展,思想要先行。榆中县作为兰州城市副中心、生态创新城,为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非技术人才不可,职业教育对于榆中县具有特殊的意义。

  “十四五”期间,榆中县将把职业教育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县教育园区高标准建成1所高中后,将师范高中部搬入园区高中,同时实现县职业学校独立办学,争取省市级专项资金,更新实训设施设备,加快职业学校发展步伐。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并推行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更新与维修实训设施设备。根据市场需求开设热门专业,拓展特色优势专业,撤并滞后专业,紧紧围绕县委“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的战略,服务“三农”,逐步增加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等专业,增强适用性,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力争建成市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专业1个。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改进办学模式,实行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天津、上海、苏州等发达地区的企业联系,广泛推介毕业生,寻求可靠的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供需合同关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确保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进入新时代,榆中县委、县政府站在支撑县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国家输送更多精英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体系,引领全县教育系统打好教师队伍建设“组合拳”。

  深入开展“五师四有”主题系列活动,4100余名教师在师德师风承诺书上签名,践行誓言,履行承诺,争做道德高尚、治学严谨、作风正派的优秀教师。不断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五年来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特岗教师招聘等渠道,新招聘教师840名,有效缓解了中小学教师短缺现象。大力实施“国培省培”“三计划两工程”等项目,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助力教师培训,每年近1.2万人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集中和网络培训,参训率100%,实现了教师全员培训。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五年来为16.55万人次乡村教师,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5707万元;大幅提升班主任津贴标准,从原来的人均每月160元提高到每月304元,累计发放班主任津贴1629万元,进一步激发了班主任的工作热情。特别是近年来,依托人才梯队建设,全县通过积极构建“骨干教师、三名人才”等培养模式,造就了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叫得响的品牌教师,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2人、特级教师3人,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20人,“陇原名师”1人,甘肃省骨干教师45人,甘肃省农村骨干教师181人,兰州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书育人楷模、劳动模范228人,兰州市骨干教师287人,兰州市骨干班主任44人,兰州市金城名校长1人、金城名师2人、金城名班主任2人。

  新机制激发新动力,新举措催生新气象。“十四五”期间,榆中县将紧盯“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的目标,探索推行“县管校聘”改革举措,通过统筹分配和动态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等举措,进一步促进县域内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消除和打破制约教育发展的藩篱障碍,着力破解教师队伍积极性不高、职业倦怠的现象;稳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步伐,制定出台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实施意见和办法,充分调动学校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职业化中小学校长队伍;全力打造“三支队伍”,围绕“校长职级制”改革,着力建设好“专家型”校长队伍,围绕“县管校聘”实施,着力培育好“学者型”教师队伍,围绕机关“五创一满意”活动开展,着力打造好“服务型”干部队伍,做实、做细、做好管理“文章”,有力提升队伍整体效能。

  强化教育改革创新

  改革,是教育事业进步的灵魂、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榆中县着眼“办好、教好、学好”推进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实现“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主动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全力以赴落实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责任,通过掌握对基础教育更多自主权、管理权,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步伐,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以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探索“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县城学校帮扶农村学校”等“以县为主”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大力推广一体化办学模式,在全县24个学区校联校办学、连片办学的基础上,2020年11月,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与县教育局举行了教育帮扶合作签约仪式,开展结对帮扶,加强交流合作,实现联动发展。有效整合教育资源,设立教育教学管理共同体,共同体内教研交流联合开展、教育视导统一组织、教师干部定向流动、校际资源开放共享,以先进带后进,促进共同体内办学水平整体提高。融合推进“新教育”“自学?议论?引导”“情境教育”等实验项目,总结项目经验成果,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力点。

  立足“十四五”教育发展,深度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是当前和今后的教育工作重点、解决的首要任务。面对“县城挤、乡村空”趋势引起的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将分类、分步、分区域实施学校布局调整,科学统筹全县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城镇教育布局,切实解决学校布点分散、经费紧张、资源闲置、效益不高等现实性问题。面对教育评价“五唯”顽瘴痼疾导致的体制机制不完善问题,将系统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通过“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改进结果评价”等举措,接续发力,切实解决教育评价不准的问题。面对队伍结构“缺编、缺员”产生的办学条件不充分问题,将不断创新教师补充方式,对于编制内教师仍无法满足需求的,采取布局调整转岗培训、县财政同工同酬聘用等方式,解决学前、职业及新建学校缺编教师;对于适合社会力量提供的安保、食堂、宿舍等工勤和教学辅助人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

  三尺讲台系国运,能为民族百年基业蓝图起笔,是责任,更是荣耀。在这样一个历史交汇时期,以更强的使命感、荣耀感,肩负起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担当,为榆中人民做好育苗服务,为国家百年树人大计写好温暖前言,是榆中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春风相伴,未来可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起航的新征程上,榆中教育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品质榆中”的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扩大资源供给、深化教育改革、打造品质教育”三大任务,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和期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持续提升教育综合实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榆中县教育局局长杜永鹰接受记者采访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多年来的不懈奋斗、砥砺前行,榆中教育在兴隆山下、宛川河畔,绘就了栉风沐雨、春华秋实的生动画卷。面向未来,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和顽强拼搏下,榆中教育将围绕打造“品质学校、品质校长、品质教师、品质学生”的品质教育发展思路,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谱写榆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 特约记者 金江运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千年马蹄寺石窟群启三维数字重建 甘肃千年马蹄寺石窟群启三维数字重建
  • 【城事】兰州:“双减”落地 让孩子更快乐 【城事】兰州:“双减”落地 让孩子更快乐
  • 新视角下甘肃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新视角下甘肃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 【群文视野】触摸文物中蕴藏的诗意 【群文视野】触摸文物中蕴藏的诗意
  • 【文化视点】在西和寻找织女的故乡 【文化视点】在西和寻找织女的故乡
  • 白衣天使 逆风绽放——记第48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庆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脱亚莉 白衣天使 逆风绽放——记第48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庆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脱亚莉
  • 甘肃省举行庆祝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 甘肃省举行庆祝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
  • 尹弘在部分省属高校调研并看望慰问一线教师时强调  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改革创新担好责任使命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尹弘在部分省属高校调研并看望慰问一线教师时强调 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改革创新担好责任使命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促均衡立足新时代 创优质书写新篇章—
2   兰州新区公安上好禁毒“开学第一课”
3   兰州市体工队党支部与市政法委机关党支
4   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 确保母亲河
5   兰州陆港“三个坚持”保障中欧班列高质
6   兰州大学举行新生开学典礼
7   兰州市医保局通报6起医保违法违规案件
8   引洮二期庄浪应急供水工程可研报告获批
9   兰州市“双拥杯”篮球邀请赛鸣锣开赛
10   2021年服贸会甘肃收获颇丰 25项服务贸
11   兰州经开区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12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
13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减轻义务教育阶段
14   【扫黑除恶】兰州市交通委:规范交通运
15   甘肃省101个汽车站全面升级 可为广大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