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文旅融合看甘肃·甘南迭部:铸红色文化之魂 走“文旅结合”之路
百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开展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大型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14个系列,多类型产品,全媒体平台,讴歌百年大党丰功伟绩,为“十四五”开好局鼓与呼。
即日起,贯穿2021年全年,面向省内外征集作品。随制、随报、随评、随播。甘肃省广电总台相关平台精彩呈现,择优上推央视、央广;中国甘肃网、视听甘肃(丝路明珠网)同步发布;今日头条、微博、快手、Zaker、百度百家号等多个第三方平台及有关中央媒体端、网同步发布、持续推广。
欢迎您参与,期待您关注!
详情查看〉〉〉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大型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实施方案
在迭部县城中心广场,矗立着一座“毛主席在迭部”的巨型雕像,默默地向来往的行人、游客展示着毛主席与中国工农红军在迭部的激荡岁月与光辉历史。在迭部,毛主席与中国工农红军迈过了最为艰苦的一段路程,留下了“辣子情缘”“一件红毛衣”“小战士云贵川”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与民族团结史上的光辉篇章。
近年来,随着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十百千万”工程的逐步推进,迭部县提出“以红带绿、红绿结合”的发展思路,依托俄界会议旧址、茨日那毛主席旧居、腊子口战役纪念馆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绿色生态景观与藏族特色文化,着力推进“旅游强县”战略,驶入“文旅结合奔小康”的快车道。
赛雍藏寨:民族歌舞舞动“龙江风情”
沿345国道一路向东,在距迭部县城8公里左右的地方,一片百余亩的格桑花海随风摇曳,掩映着一座远近闻名的藏族特色休闲娱乐景区——赛雍文化旅游产业园。鲜花绿树的掩映之下,极具迭部当地特色的藏族民居与演艺中心点缀其中,悠扬的藏族乐曲萦绕耳畔。这里,是游客领略藏族风情的绝佳去处。
“这里原来就是一片荒山,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慢慢建成了现在这50余亩的园区。”赛雍文化旅游产业园的创办者卫启龙介绍到,近几年,到迭部重走长征路、感受红色文化的游客越来越多,他觉得这是一个发展契机:“为游客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并能体验藏族风情的场所,把红色文化与藏族特色结合起来,让游客有多重体验,是有发展前景的。”2011年,34岁的卫启龙回到家乡,承包下这一片荒山,开始设计规划起了自己心目中“白龙江流域藏族建筑缩影”的蓝图。“当时很多人都不认同我的想法,家里人也觉得这件事风险太大,但我认为这是一件有价值的事儿,认准了,没有回头。”卫启龙说。
通过园区建设把游客吸引来,是卫启龙规划设计的第一步。歌舞团在演艺中心的表演,成为让游客深度体验藏族风情的重要环节,也是“把游客留住”的重要手段。“‘龙江风情,赛雍藏寨’歌舞晚会是我们打造的藏族特色节目。通过这些歌舞节目和体验活动,外地游客可以深度了解和感受藏族文化,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使那些处于消失边缘的藏族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卫启龙说。
“表演的内容都是由本地的专业团队根据当地的传统编排设计的,而且每年都会有新的元素加入进去。”演艺中心负责人扎西措说,演艺中心在成立不到3年的时间里,已经接待了几十万人,为园区创造了超百万的经济效益。
产业园建成之后,不仅产生了稳定的经济效益,解决了当地民众的就业问题,还开始吸引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甚至一些大学生毕业之后选择来这里发展,这大大超出了当时卫启龙的预期,也为他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后来我们就推出了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公益岗位、大学生创业工作坊,希望通过高学历群体的加入,开阔发展思路、提升园区文化、增强企业活力。”卫启龙说。
扎西措就是卫启龙引来的“金凤凰”。2014年大学毕业之后,扎西措经历了几年漂泊各地的演出生活,看到家乡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之后,她选择回到家乡。“我本身就是学舞蹈的,现在在产业园演艺中心的工作很稳定,能够更好地实现我的职业理想。我希望通过传承与创新,把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当地的民族特色结合起来,通过舞蹈的形式让我们当地的文化走得更远。”扎西措说。
在产业园负责团队接待工作的大学生周木也是毕业返乡的一员,“我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在外的时间越长,这种感受越深。现在,家乡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在‘家门口’就业了。”
茨日那:红色记忆撬动产业发展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主席曾在旺藏乡茨日那村驻留3日,在这里部署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腊子口战役。红色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红色精神在这里得以延续,红色基因在这里融入血脉。“一定要继承好这份遗产,这是一个全国人民值得纪念的地方。”这是曾随同主席一并在这里借住过的萧华将军于上世纪70年代末重回茨日那村时的叮咛和期待。
今天,这座小小的藏族村落,正在以“茨日那毛泽东旧居”为重要抓手,以一幢幢拔地而起的藏式新居、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青山绿水的生态景观、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打造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在茨日那红军长征主题广场,一座名为“辣子情缘”的巨大的雕塑,书写着当地民众与毛主席及红军战士们的“鱼水情”。而民俗博物馆和红军驿站的建成,又为这座村落增加了新的地标。“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父亲就经常对我说,这段历史应该被所有人铭记。”39岁的茨日那村村民玖玛说道。
玖玛是茨日那青稞酒厂的主要负责人,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她是这个村子里“最有学问的人”。2007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她从兰州回到了故乡,办起了这家酒厂。“我希望依托当地的红色文化优势和旅游优势,因地制宜,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之路。我家的酿酒秘方是祖辈传下来的,我要把它传承下去。”说起自己的事业,玖玛自信满满。
虽然酒厂规模不大,但由于一直坚持古法酿造,口杯极佳,因此销量很好。“毛主席也喝过我们这儿的青稞酒,他当时对我们这个酒赞不绝口。红色文化是当年红军长征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毛主席在当地一心为民的故事对我一直触动很大,我要带领村里更多的人一起富裕起来。”玖玛说道。
据介绍,玖玛的青稞酒厂已经吸纳了当地六十多名贫困人员就业,初步实现了她依靠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的愿望。下一步,她还打算成立一个合作社,将自家青稞酒的祖传秘方无偿传授给当地村民,之后再制定一个青稞酒的收购标准上门收购,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
近年来,茨日那村以红色文化为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以红军驿站为代表的藏家乐数量快速增加,以茨日那青稞酒厂为代表的富民产业迅速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群众致富初见成效。
洋布村:古老水磨群引来致富“活水”
“我们在《中国地理》杂志上看到咱们这里有一个水磨群,能帮我们指一下路吗?”一辆大巴车缓缓停在迭部县多儿乡洋布村村口,手提肩扛“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们鱼贯而出,急切地向当地人询问。“每天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摄影爱好者们。很多人花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探寻一下这里保存完好水磨群,把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和当地美景记录下来。”熟练地为这些游客指路之后,洋布村村民冷布加措介绍道。这个位于迭部、舟曲、九寨沟交界处,距迭部县城近百公里的原始古朴的神秘藏寨,正在慢慢走出“远在深山无人识”的历史,开始其“迎来送往”的旅游村落建设。
十一座独立的水磨坊从上到下依次排列,集中分布在洋布村大约150米长的多儿河段上。水磨是迭部一种古老的磨米和磨面工具,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带动磨盘转动,从而达到粉碎谷物的目的。“现在游客去扎尕那等景区,也会看到水磨。我们村的水磨之所以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它是现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水磨群。”洋布村村长格次力介绍道。为保护水磨群,村里把十一座水磨坊进行了分配,由村民共同来管理、维护和使用。“洋布村的水源来自多儿河,在源头有七八个水沟汇合,水源非常丰富,不愁断流停歇,所以我们村的水磨坊现在依然在使用。”格次力说。
水磨群的突然“爆红”带动了旅游经济走进这个偏远的“世外桃源”,让洋布村村民看到了发展的曙光,一系列新的产业模式在当地政府的规划与支持下,开始在洋布村酝酿发芽,落地生根。
“前几年,虽然水磨群、传统村落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这里参观,但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游客来了没有地方吃饭和住宿,所以大多数人只是拍拍照,参观一下就走了。虽然热热闹闹,却产生不了多少经济效益。”说起几年前的旅游状况,格次力仍然感到非常遗憾。现在,除了将游客“引进来”之外,洋布村通过产业布局,进一步在“留得住、带着走”方面做文章,经济效益初显。
百花滩农家乐就是留住游客的重要举措之一。格次力介绍,村里以每年一万元的价格将这片“花海”承包给了村民年草,在花海上修建帐篷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娱乐及土特产销售服务。“现在每天都有游人到这里来,承包第一年就有不错的收入了!”说起一年来的经营状况,年草心满意足。
“村里基本家家户户都在种植当归、党参、黄芪等药材,每户每年能有一万左右的收入。”格次力介绍,由村委会牵头成立的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种养殖这些初级农牧产品之外,也正在将这些产品进行深加工,“在迭部县举行的美食节上,洋布村的石磨炒面、虫草、青稞酒备受关注,这让村民们更有劲头把特色产业发展起来。”
村民杨冷西次力的孙女今年考上了兰州大学,这让他非常高兴,逢人便会聊上一会儿。“收入提高了,村民们有能力把孩子送到更好的环境读书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格次力透露,目前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旅游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也开阔了当地藏民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如今,这个2018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藏寨,正在以其古老的水磨坊、传统的藏式民居、特色鲜明的文旅产业、原始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带领当地农民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序曲。
赛雍藏寨、茨日那、洋布村“红”“绿”“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迭部县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指引下,“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的缩影。近年来,一个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记忆的美丽乡村脱颖而出,迭部县慢慢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迭部道路”。
(作者:魏依凡,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基地班学生)
相关新闻
- 2021-02-17【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文旅融合看甘肃·古浪:红色丰碑永不朽
- 2021-02-16【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文旅融合看甘肃·宕昌官鹅沟:天下美景何其多,如你这般独一份!
- 2021-02-04【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文旅融合看甘肃·天梯山石窟 一束中华文明的瑰丽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