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一碗“拉面”走出化隆致富路
2020年4月,青海省政府正式宣布化隆县成功脱贫摘帽。在化隆县累计脱贫的13万人中,有9万人是通过拉面脱贫的。正是这小小的一碗拉面,让化隆这个多数地方海拔超过2800米、人均耕地不足2亩、自然条件恶劣甚至“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国家级贫困县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拉面经济”从何而来?
198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隆县的第一家拉面店在厦门经济特区成功开办。阿什努乡的农民马贵福在厦门开办了第一家拉面馆。在马贵福的用心经营下,拉面店的收入效益可观。以马贵福、闫海比和韩启明等为代表的第一批拉面人将他们到南方省市成功创业的故事带回了家乡,使身边的亲朋好友、邻居等倍受鼓舞,也纷纷加入了拉面行业。通过这种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化隆人离开家乡,在全国各地开起拉面馆,并且生意越做越好,打出了“化隆拉面”的招牌。
化隆县拉面产业园大数据平台 (陈泽庆/摄)
“拉面经济”腾飞背后的政策支撑
为推动“拉面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16年化隆县开始实施“带薪在岗实训+创业”的模式。刚刚入行的“拉面人”没什么手艺,往往先从跑堂的干起,边干边跟着师傅学习拉面的技巧,同时由政府发放一定的补贴,每人每年五千元,拉面馆也会发放一定的工资。在此期间,“拉面人”不仅可以学会拉面,自己当面匠,还可以逐渐积累起开店的本金,自己当老板。在创业扶持方面,当地政府针对“拉面人”颁布了贴息贷款政策,即免息三年,贷款五万。除了贴息贷款政策,还有专门针对“拉面人”的信用卡政策,若无不良记录,则一次最多可以取款10万,透支25万,这有效地缓解了“拉面人”开店本金难筹集的问题,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化隆人的创业热情。在政府的帮助下,想要开拉面馆的化隆人几乎可以“白手起家”。
当然,所有的发展进步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为更好地帮助拉面户创业,化隆县政府一共设立了36个驻外拉面经济服务办,驻外拉面经济服务办开始帮助“拉面人”在当地做一些品牌的宣传推广,同时帮助解决去外地创业的拉面户子女的教育问题。
化隆县的拉面户往往是家中的青壮年到外地开店,老人留在家中务农,这就导致家中的留守老人没有人照顾。所以,化隆县组建了流动党员党支部和农民工协会,如果留守家中的老人生病,可以由工作人员帮忙照顾,这一贴心措施可以让“拉面人”能安心地在外地打拼,没有后顾之忧。
从“脱贫”到“致富”的飞跃
在化隆县,拉面人有三个分类:“面一代”“面二代”“面三代”。“面一代”是指以青海省餐饮行业协会拉面专业委员会主席韩进录为代表,将重心全部放在如何做好一碗面上的“拉面人”。对于“面一代”而言,这是一碗“脱贫面”;“面二代”是指不再只满足于做好一碗面,而是要把相关产业串联起来,大力发展全产业链生产的“拉面人”;“面三代”是指将拉面的销售与“互联网+”路子结合起来,紧跟时代步伐,大力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对于“面二代”和“面三代”而言,这是一碗“致富面”。
化隆县致力于打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力争在2025年前初步建立“中央大厨房”,以满足全国拉面店的食材供应。同时,化隆县投资4469万元建成信息化服务大数据平台,打通了青海拉面扶贫产业园和拉面馆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一举一动有数据可查,所有的决策有数据可依。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化隆县目前有11万拉面人,在全国31个省(市)开办拉面店1.8万家,年产值达到了130亿元。一碗小小的拉面不仅帮助化隆人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同时创造出广阔的“拉面经济”市场。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拉面电商大数据平台、拉面食材的“中央大厨房”也纷纷建立起来,化隆人已然奔上致富之路!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陈泽庆 雍佳瑞 刘春浩 徐子越;指导教师王君玲、白如金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相关新闻
- 2021-07-30【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vlog|“哞哞红牛”居然是托贫攻坚的“大功臣”
- 2021-07-30【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西宁野生动物园里的“网红”故事
- 2021-07-27【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武柄权:通过教育扶贫实现乡村振兴
- 2021-07-27【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vlog|帮帮帮!乡村振兴法宝竟然是“玩”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