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高校综合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老党员李少华和他的乡村记忆馆

21-08-02 17:4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杨梦园

【专题】兰州大学第十一届新闻学子重走中国西北角

  “我怕将来没有人记得新李村的历史,所以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将乡村记忆馆建好,把新李村人民呕心沥血、艰苦奋斗,改变过去一穷二白面貌的事迹记录下来。让子孙后代们追远溯源,汲取前行的力量,把我们的新李村建设得越来越好。”在谈到建立平凉市崆峒区柳湖镇新李村乡村记忆馆的初衷时,新李村原党支部书记李少华这样对记者说道。

  李少华向记者讲述新李村的历史 (苗文婷/摄)

  “你对老百姓好,自然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乡村记忆馆的大部分物件都是新李村村民和20世纪70年代响应“上山下乡”口号来到新李村的知青们捐赠的。得到上级部门的批示后,李少华给村民发倡议书,动员他们有什么捐什么;同时给先后到新李大队进行劳动锻炼的知青召开两次座谈会,鼓励他们捐赠在新李村生活时的用具。“这些东西放在老百姓家里面,时间长了说不定会被淘汰掉,保存到记忆馆里更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动员会开完,老百姓抱着家里的老物件来到了李少华家中,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知青也邮寄了当年的器具,大家的积极响应让李少华感触很深。

  作为一名有24年党龄的老党员,李少华自入党时起就感到责任重大。党员需要起到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做事出于公心,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我干了这么些年,绝大多数老百姓住的比我好,出行条件比我好,走过的路比我远,到过的地方比我多。”正是因为他这份一心一意为村民服务的初心,老百姓们才更愿意接受他提倡的建设新李乡村记忆馆的建议,正如他所说的,“只要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咱们说的话,老百姓会听;咱们提倡的事,老百姓也会支持。”

  作为村里的干部,李少华和其他村民的关系也处得比较融洽。碰上家庭不和谐或是邻里纠纷的场面,他能够及时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老百姓家里有啥喜事都会邀请我讲话,有时候会给新人颁发结婚证啊,说几句结婚祝词啥的。”李少华笑着说道。

  “记忆馆建好了,我总算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物件是齐全了,令李少华发愁的是村史的编辑整理工作。为了能如期建成乡村记忆馆,李少华每天早上七点就开始忙活村里的大小事务,闲暇时间到村民家里了解村子过去的历史,把之前村委会干部们记录还有知情老百姓们讲述的资料记在笔记本上,待晚饭过后就开始整理。

  一年的时间,新李村的乡村记忆馆终于竣工了。这座20世纪70年代开会用的礼堂在李少华的带领下,被改造成了新李村的地标性建筑。这座占地面积为320平方米的建筑坐落在新李村村委会的东部,馆内由村史溯源、历史构成、火红的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乡土风情、记忆中的味道、时代风采七大板块组成。其内容集中反映了新李村在新中国解放后初期50年代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村史村情、党组织建设、行政区域的变迁、大事记,在不同年代获得的原中共平凉地委、平凉县委、平凉市委、崆峒区委、柳湖公社为新李大队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村党支部”等光荣称号;新李村广大社员群众在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中的历史照片和耕种、收割、打碾劳动过程中的生动泥塑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上世纪70年代知青响应毛主席“知青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劳动锻炼的生活轨迹以及本村传统的村风民俗、美食小吃等内容。

  新李村过去获得的荣誉 (苗文婷/摄)

  当被问到乡村记忆馆建成时的心理感受,李少华感慨地说道:“我当时很忐忑,乡村记忆馆到底能不能经得住大家的考验?但最后看到他们的反应,我觉得很欣慰,总算没辜负老百姓的期望。”

  走进新李村乡村记忆馆,两对木制的升子和斗子映入眼帘,李少华告诉我们,这是当年装粮食的器具,一升一斗是多少,明明白白,公公正正。

  “用乡村记忆馆来带动新李村的发展”

  从小到大在新李村生活的李少华,见证了这座村子的沧桑巨变。

  过去,新李村的土地是坑坑洼洼的,知青王军借了平凉市水利局的土地测量工具,按李少华的话来说,“自那以后,哪块土地该取多少,哪块土地该垫多少终于有个标准了。”土地改善后,新李村的粮食年年增产,还发展了蔬菜产业,培育了自己的蔬菜品牌“鼎旺”。村民朱晓东感慨地告诉记者,“以前的粮食不够吃,现在的粮食吃不完。新李村的村民们靠种粮食、种蔬菜发家致富。”

  经济发展起来了,村庄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以前的土路几乎都变成了硬化路,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标准化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建好了,村委会广场、文化剧院也得到翻新;还修造了75米文化墙、标准化篮球场、农家书屋;制作了色彩协调、恰到好处的墙绘和村域全景图……

  记者与李少华(右三)及新李村村民的合照  (张译心/摄)

  “接下来就要以乡村记忆馆为起点,再造一些农家乐、儿童游乐场,发展好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全面建设协调、发展、生态、富有人文之美的魅力新李。要把游客都吸引过来,让新李村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李少华激动地说道。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向蕾;指导教师周兆瑜、杜兴彦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榆中高墩营农家书屋:充满温暖与希望的“小家”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榆中高墩营农家书屋:充满温暖与希望的“小家”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丁述学的乡村振兴爱心园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丁述学的乡村振兴爱心园
  • 一秒入画!太极岛湿地风光秀丽 一秒入画!太极岛湿地风光秀丽
  • 民勤:西红柿喜丰收 村民采摘忙 民勤:西红柿喜丰收 村民采摘忙
  • 【小康圆梦·看甘肃】崇信:万寿菊喜获丰收 铺就致富“黄金路” 【小康圆梦·看甘肃】崇信:万寿菊喜获丰收 铺就致富“黄金路”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盲人按摩师的世界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盲人按摩师的世界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农民作家栖云柳和他挥不去的乡愁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农民作家栖云柳和他挥不去的乡愁
  • 《红色甘南》第3集:俄界会议 《红色甘南》第3集:俄界会议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榆中村民复原“绿油油”山貌:把增
2   甘肃陇南深山“野草”成长记:艾香满网
3   甘肃绿色发展聚焦“双碳”目标 绿色金
4   甘肃敦煌蜜瓜香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5   甘肃临夏 :手工地毯织出增收致富路
6   触碰星空 天文研学成学生“新宠”
7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榆中高墩营
8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丁述学的乡
9   一秒入画!太极岛湿地风光秀丽
10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草
11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草
12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草
13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草
14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草
15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