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滑冰教练赵凯歌:不远万里扎根高原 只为孩子们圆冰雪梦想
“大家排齐!这排加速!”他拿着麦克风,专注地看着大家的队列滑动作是否标准。西宁市花样滑冰队的小队员们,随着音乐抬手、伸展、旋转……
他是西宁市花样滑冰队教练赵凯歌。
赵凯歌正在给西宁市花样滑冰队训练 (单倩澜/摄)
训练,并不是想象的轻松简单
赵凯歌是地地道道的哈尔滨人,身在“冰雪之城”的他,5岁半就被启蒙教练带到了冰场,冰场上有一个男孩在做一个旋转动作,他当时就想,还可以这样在冰面上旋转吗?速度真快啊!我也想学。
身体素质、协调性和平衡性非常优异的赵凯歌很快就被自己的启蒙教练选中进行训练。
赵凯歌小时候练习滑冰的照片(受访者提供)
但现实总是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2000年的冰场条件和今天的截然不同,训练条件极为艰苦,有时候要滑室外冰,风吹得脸都发红;室内冰场也非常冷,下雨时会漏水。
但训练时要求滑冰队员必须穿着轻薄,要不然教练会看不到队员的身型,也就无法纠正错误。“身上还好,虽然穿得薄,动起来就暖和了,脸不行,没东西挡着。”赵凯歌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日复一日地训练。
虽然在“冰雪之城”长大,但赵凯歌的训练可不仅在那,“现在中国的花样滑冰运动已经很强势了,但和欧洲相比起步较晚,因此我们要先学习他国技术再去改良自己的技术,才能最终战胜他们。”他曾随着俄罗斯著名冰舞世界冠军教练员左林长期学习先进冰上舞蹈技术,也跟过加拿大、美国、英国、芬兰,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知名教练员学习花样滑冰冰舞、队列滑、单人滑技术。
“最累的时候就是在俄罗斯训练的时候。”赵凯歌说那时候他们每场训练都需要“滑整遍”,也就是滑三到四个整遍节目,这种大量的训练令运动员们身心疲惫,有时候甚至只有过年才能休息两天。“而且从来不会有人问你身体状况怎么样,累不累,往往都是顶着伤上场。”身体上的疲惫大家靠专业的拉伸,吃水果排酸等来缓解,而训练带来的心理疲惫往往还是需要自己排解。
不过,赵凯歌说自己是一个心态很好的人,“因为长期在冰上训练,感觉在冰上非常自由和舒适,这是在陆地上没有的体验。”
赵凯歌在2019年花样滑冰协会俱乐部联赛上的比赛照片(受访者提供)
退役,用另一种方式坚持
2015-2016年全国花样滑冰冠军赛上,赵凯歌获得了季军,这是他在全国高级别赛事里面获得的第一个全国奖项,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因为我取得了这个成绩,我获得了更好的训练资源、训练条件,对之后的比赛产生了很大的帮助。”2017年他在首都体育馆作为中国运动员代表团中的一员,为国家主席表演花样滑冰。
艰苦的训练、坚韧的品格、乐观的心态让他在2018年终于收获了他的第一块冠军奖牌,他用一个词来描述当时看到梦想开花结果的心情:激动!
但在疫情期间,全国的冰雪赛事暂停,赵凯歌本想最后一次冲刺的全运会也取消了,加之运动员年龄的局限性,他选择了退役。
虽然退役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遗憾,但退役后的赵凯歌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坚持所热爱的冰雪事业。
当教练,让冰雪的种子埋到孩子们的心中
“这是我的老师,他超级厉害!”正拍照的时候,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小姑娘滑近我们,大声地炫耀着她的花样滑冰教练员。
2020年的西宁,花样滑冰运动刚刚起步,青海省一共就只有两个冰场,一个是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另一个冰场就在西宁市市民中心,而当时恰好冰场急需招募一个高级教练,赵凯歌知道这个机会后立刻和家人商量,家人都支持他到西宁试一下,赵凯歌自己说:“在这里,能把小朋友从零基础带到出成绩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赵凯歌想把冰雪的种子埋到孩子们的心中,就这样2020年10月他来到了西宁世纪星冰上体育中心。
西宁市花样滑冰队训练间隙 (单倩澜/摄)
“我对大家的训练就是严格、苛刻,但也不能一直训。”赵凯歌训练有自己的风格,在严与不严之间一直在寻找一种平衡。太轻松,小朋友们就不能好好练习;太严格,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也练不好。赵凯歌在训练时虽然严格,但他的人缘很好,训练一结束,冰场上的小队员们就要围着老师问东问西,眼神里充满了对自己教练的敬仰。
西宁市花样滑冰队正在排练 (单倩澜/摄)
赵凯歌担任教练的这半年时间,已经有15名小队员从零基础开始到参加国家花样滑冰等级测试,通过了国家步法基础级、一级,自由滑一级、二级等考核。这是青海省首批花样滑冰国家级运动员考级,中国花样滑冰协会的裁判员看到西宁市花样滑冰的这些小队员,开心地说:“咱们青海省也有花样滑冰的考级人才了!”
赵凯歌的青春岁月是在冰上度过的,滑冰带给了他荣耀,带给了他不服输的精神,也带给了他爱情。在西宁冰场上的每一天,赵凯歌都用行动诠释着“认真负责”的含义,未来他将继续扎根在西宁,继续推动青海省的冰雪教育事业,把西北高原上的孩子们带到美丽的冰雪世界中,实现他们的冰雪梦想。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周璇 徐雨楠 单倩澜 徐静茹;指导教师王君玲、白如金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相关新闻
- 2021-07-23【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退伍军人孙红年:退伍不褪色,平凡显本色
- 2021-07-22【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谈永红:为孩子撑起一片课外阅读的晴空
- 2021-07-21【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用爱好为城市留住烟火气
- 2021-07-21【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农民“匠人”丁延斌的追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