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文化宫:左宗棠的篆书《正气歌》碑
原标题:兰州文化宫: 左宗棠的篆书《正气歌》碑
兰州文化宫《正气歌》碑
左宗棠的篆书《正气歌》拓片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文天祥的《正气歌》,感染了无数人,也是无数人书写创作的选题。
兰州文化宫内,有一方以《正气歌》为内容的石碑,百年前就已名扬海内,它就是左宗棠书写的篆书《正气歌》碑。
这里要说的是,兰州文化宫内的左宗棠篆书《正气歌》碑,算是清代篆书极品,是学书者不可错过的学习机会。进文化宫,右拐,过唐槐,往前走,过厅下,看到几通碑。先看了碧血碑,再看左宗棠的篆书《正气歌》。这两通石碑,一大一小,虽隔数百年,但气节绵延相传。
和文化宫的其他几方大碑比起来,这方石碑不算大,碑面黑黑的,这是人们制作拓片时留下了墨。碑面风化剥落得比较严重,只剩下右上方和左下方两部分,风化剥落了大部分,能看清楚开头和结尾。成行的字,只有最边上的落款。
如今只能分辨清楚,开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
左宗棠写这块碑的时候,距今不足150年,风吹日晒下,残损竟然如此严重。究其原因,选材不好。据说,《正气歌》石碑,材料为兰州的砂岩,石质比较酥,非常容易风化剥落。西北人制作石碑,最好的石料是富平青石,石质细腻坚韧,耐得住大自然的风吹日晒。
左宗棠是晚清名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收复失地最多的人。他在经营西北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涵盖了书法、对联、奏牍、诗词唱和等等。左宗棠的书法非常有个性,字体呈瘦长,比较硬气,且棱角分明。
读左宗棠的篆书《正气歌》碑,看得出来,他受过很严格的篆书训练,用笔沉稳灵活,法度森然,在清篆中,当属于一流作品。左宗棠是大器晚成的人,考中举人后,科考就再无寸进。他还曾在陶澍家当过十年的私塾先生。大量时间,读了经世致用的书,自然书法也不会丢下。
据记载,左公篆书《正气歌》碑,原先在白塔山,后来搬迁到了文化宫,当时碑面已经剥落不少,多年前曾有人统计,还剩下136个字。当年,左宗棠写此碑一面世,就引发国内学者的关注,人们认为,其篆书的确在晚清书坛上独树一帜。数十年后,有人评价说,清代篆书大家中,也未必有超出此碑的水平。左宗棠在兰州还有一方篆书石碑,这就是《和饮池记》。
当年,人们将左宗棠的篆书《正气歌》碑,制作了大量的拓片,流往全国各地。碑面剥落和人们大量制作拓片也有关系。然而,年代久远,此拓片比较少见。多年前,一幅左宗棠篆书《正气歌》的拓片,曾在拍卖会上拍出了万元高价。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左宗棠的篆书《正气歌》没有立碑的年代。石碑上,只写了立碑的人,没写为何立这块石碑,这似乎是个缺漏,就不知道是何原因了。不过,从石碑立碑人来看,都是落魄的官吏,没有各级衙门的大员,显然不应该是官方的刻碑。我觉得,应该是某些人拿到左公写的第十本《正气歌》纸本后,自己找工匠刻上去的。其目的,不外是谋利扬名。
或许,左公此时已经不在甘肃了。故而没有立碑年代,也没有衙门大员出场。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王文元
相关新闻
- 2021-03-04腊月十六,左宗棠写信回家说:一年没给家里寄钱……
- 2019-02-18兰州故事丨左宗棠与甘肃绿化,植树护绿三千里,至今犹存左公柳
- 2018-06-04兰州故事丨肇基于左宗棠,兰州工业文明之路
- 2018-06-04【兰州故事】肇基于左宗棠,兰州工业文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