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果实 谁是陇上独有的清甜
原标题:盛夏的果实 谁是陇上独有的清甜

民勤蜜瓜

让人垂涎的瓢子

陇南瓢子

啤特果
盛夏,兰州进入五彩缤纷的瓜果季,来自本土、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种水果充盈着大街小巷。让舞动的甜蜜留在唇齿间,让氤氲的果香刻印住美好时光,但在小编的眼里,这几种瓜果,才是陇原夏天独有的清甜。
在陇南 有一种乡愁叫瓢子
每年阴历五月初到中旬,陇南的瓢子就熟了。又到一年瓢子飘香季,吃货们的福利又来了!
瓢子学名森林草莓。这种植物不为陇南独有,在天水、定西、临夏也有分布,但似乎陇南人更喜爱它,把它上升到乡愁的高度。
诱人的瓢子一颗颗红白相间,似晶莹剔透的珍珠,惹人喜爱,舀上一勺,放在嘴里,清甜四溢,那种美滋滋的感觉无以言表。
瓢儿有红瓢子和白瓢子,当然最好吃的还是白瓢子。每年阴历四月底,坡里洼上、林间地埂随处可见一片片匍匐于地开着黄花的瓢茎蔓儿。等长到花蒂脱落时,“丑小鸭”一般青黄的瓢子果露了头,随着十几个毒日头过后,瓢子一天一个样,很快就被催熟长大了,变成了红似玛瑙和粉嫩银白的颗粒,椭圆如小拇指肚大小,像是点缀在山坡野地上的星星。在一片绿色草茎中三三两两一串串,娇滴滴、嫩笃笃的红、白瓢儿,红的可爱,白的耀眼,香甜袭人。掬一些,犹如玛瑙在手、雪景在握;摘几颗放进嘴里,不嚼即化,甘甜略酸,齿颊窜香。
白瓢子味甜水分大,一般长在阴湿少光的地方;红瓢子甜味中带着些酸,一般长在光照充足的地方。五月,武都、 康县、 文县的山坡,满眼蜜意,风光无限,一坡坡、一沟沟瓢子,仿佛晶莹剔透的明珠,镶嵌于大山怀抱。
瓢子是大自然馈赠给陇南人最钟爱的山林味道,它生长在大自然里,受阳光普照,雨露滋润,吸收旷野新鲜空气,天光物态尽在其中,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物。它所含的维生素C及矿物质,是家种草莓的数倍。
吃瓢子是有一定讲究的:刚摘来的瓢子放在盆子里,撒上白糖,然后放置在冰箱或阴凉的地方,一小时后再去食用味道清甜鲜美,第二天再去食用味道会更甜,特别是烈日炎炎的仲夏,从外面回来,吃几口拌了糖的瓢子会提神祛暑,让人神清气爽。
瓢子在一季生长过程中,花期至果实成熟仅两月多时间,过了六月,再难见到,有人把它用糖腌了,玻璃器皿中保存起来冷藏,在冬天还可以吃到这种独特的山林味道。
错过了新鲜瓢子也不打紧,在陇南的电商平台,有时也能看到“野草莓”罐头的身影,它是用红瓢子加工制作的,酸酸甜甜,还原度很高。
民勤蜜瓜 绵厚沙软的沙漠味道
烈日炎炎,在兰州,没有比吃瓜更爽的事了。
若说买西瓜还需要一些挑选技巧,那蜜瓜闭着眼睛随便挑也好吃!之前,大家好的是白兰瓜,它又名兰州蜜瓜,是一种厚皮甜瓜,成熟后呈圆球形,个头均匀皮色白中泛黄。切开后,瓤口碧绿肉厚汁丰,脆而细嫩,清香扑鼻,甜味盈口,含糖量高达15%,但现在来自民勤的蜜瓜似乎成了兰州人的新宠。
香如桂花,甜似蜂蜜,吃货只一口便能将民勤蜜瓜分辨出来。
每年的七月底到八月上旬,正是民勤蜜瓜成熟的最好季节。它是少有的需水很少、锁水能力很强的农作物,非常适合在民勤的土地上种植,民勤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蜜瓜之乡”。民勤蜜瓜是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尝到了一颗来自甘肃民勤的蜜瓜,真是没想到,从沙漠中生长起来的它竟能如此香甜水润!而且比起哈密瓜来,无论是从香气、口感还是甜度上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民勤蜜瓜的个头不大,但水分充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淡黄色的瓜皮摸上去很光滑,切开来,里面的果肉黄中带红,蜜瓜籽真的很少,轻轻一刮就能剔除干净。
蜜瓜皮也比普通蜜瓜薄上不少,整颗蜜瓜的可食率极高。
红玛瑙般的瓜肉,绵厚沙软。一口咬下去,汁水多到如甘泉般涌出,夏天不就好这一口嘛!
最重要的是,它是真的甜!
民勤每日超过12小时的日照,昼夜20摄氏度的温差和碱性的沙质土壤,都让这里生长着的蜜瓜积累了充足的糖分,甜度飙升到20%以上!
入口浓浓的蜜甜扑过来,香气在周身萦绕,直到你贪婪地吃到瓜皮,都是甜丝丝的!
这样热的天气,我最喜欢将它冰镇半小时再拿出来,一边看综艺,一边用勺子挖着吃,口口冰甜,太爽快!
沙漠里种出的蜜瓜这原生态的味道,是专属于民勤的甜蜜馈赠。
和政啤特果 软儿梨失散多年的兄弟
在兰州小西湖附近的小店里,能买到一种叫啤特果的饮料,产地来自临夏和政,喝起来酸酸甜甜,口感极为特别。据说,喝过它的人,都会念念不忘,问题是,这种饮料只在以临夏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有卖,如果说,格瓦斯是新疆的代表,那啤特果就是临夏的代表。那这啤特果到底是什么呢?
啤特果又名皮胎果、剥皮梨、酸巴梨。啤特果的果名应当源于对它的一种吃法:就是将果把拔下,嘴对着果把口慢慢吮吸果汁,并用手旋转不停地拿捏,不一会儿,果汁吸食完了,果皮里面便只剩下了果核。被吸食完了果汁的柔软果皮如同一个皮囊,当地话囊读tai,后泛指所有能盛东西的器具,故名“皮囊果”。不过,后人大概为了文字上的雅致,也为了读音上能接近当地口音,就起了个洋气的名字:“啤特果”,实际上与该果名的本意大相径庭,毫不相干。
啤特果是生长在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海拔两千多米山区的独特山珍,一种独特古老树种,该树种树龄高、挂果期长、产量大。
果品味酸甜、性温,含水量有多种氯基酸、糖类、维生素和钾、钙、铁等微量元素,是一种品位极高的绿色食品。
啤特果外形似梨,更像冻梨。
刚摘下树的啤特果,虽果香扑鼻,但味道酸麻,难以入口,需要在果架上放十多天变成黑果子才能吃。这种“发汗”方法当地土语叫“窝”,窝好的啤特果味道甜中带酸,绵软多汁。一般农户的门厅走廊顶搭建一个果子架子,铺上麦草,平铺上啤特青果。十多天后,啤特青果逐渐变黑,皮与果肉便能够顺畅剥离,果肉变软,颜色变暗成淡微黑——这时候,你再一口咬下,那个微微的甜、微微的酸,才让你感到什么才是个好果子!
吃啤特果的方法跟软儿梨有些类似,将冷冻的啤特果放入冰水的容器里,不一会儿,水里的啤特果四周会结出一层白色的冰,把果子和果子连接成了一个整块,白色的冰块里面黑色的果子,那才叫一个“晶莹剔透”!
文/图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雷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