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擦亮崆峒区魅力底色
原标题:绿色发展擦亮崆峒区魅力底色
平凉绿地广场( 2020年10月摄) 钱彦虎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 段睿珺 通讯员 梁璐
崆峒,因山而兴,因水而秀。近年来,崆峒区委、区政府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整改环境突出问题,加快补齐生态建设短板,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绿色发展擦亮了崆峒区魅力底色,进一步夯实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
绿色环保留住“一泓碧水”
孟夏时节,泾河水波荡漾,水草丰茂。崆峒区八里村保洁员任小玲每周两次沿支流颉河河道清理垃圾,见证了颉河的“前世今生”。任小玲说:“从前往河边倒污水的、扔垃圾的真不少,现在河长几乎天天巡河,我们也及时清理垃圾,扔垃圾的越来越少,河水也越来越清了!”
泾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一级支流,做好泾河及其支流的保护和治理,对整个黄河水系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为保卫泾河碧水,崆峒区围绕“清水量只增不减、污水处理全达标、饮水清洁保安全”的目标,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力度,扎实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入河排污口、河道采砂、黑臭水体、禁养区畜禽养殖等整治行动,将全区8条区级河流、20条乡级河流、253条村级河道(沟道)及重点涉水企业、事业单位全部纳入排查整治范围,全面统筹水务、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执法力量,变“分头治水”为“联合治水”,实现了国控、省控断面水质改善达标,水体环境稳步提升。
在白水镇焦庄村泾河南岸的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现场,炎炎烈日下,方斗车、装载机等大型机械来回穿梭,64个垂直流人工湿地池体工程、表面流人工湿地、管理用房、提升泵房主体等工程现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砂石、生物陶粒、砻笆岩填充。
崆峒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朱立武介绍说:“这是平凉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建设项目,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一项治本之策。包括生物氧化塘及河道修复湿地工程、中水回用工程2个子工程。这个项目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善泾河城区段河道淤积、防洪能力不达标、水系生态体系薄弱的现状,弥补城市功能短板,增强城市防洪能力,形成以河为轴、水清岸绿、生态优美的绿色长廊,拓展市民亲水空间,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生态宜居水平。”
白水镇村级河长张利平已经将段堡村4.5公里的河道走了无数遍,每天早上他都会一边巡河,一边在“巡河日记”上做记录。“门前的河道,就像是自家的责任田,每天按时去巡查,东西段各三天,农忙时一天巡查两次,看着河水一天比一天清澈,河畔一天比一天干净,我心里觉得好敞亮。” 张利平坦言。
记者了解到,泾河、葫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项目有序推进,主要河流水质综合评价已达到Ⅲ类标准。
“变废为宝” 天空更蓝更美
随着中心城区人口不断增长,生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加,为进一步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平凉市政府、崆峒区政府积极与海螺投资公司对接洽谈,计划建设2×5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10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利用生活垃圾等废弃资源焚烧发电,彻底解决平凉中心城区和周边乡镇垃圾处理难题。
来到崆峒区峡门乡唐庄村,这个总占地面积70亩的平凉生活垃圾处理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施工正在建设中。几台大型机械正在作业,随处可见施工人员忙碌的身影。
平凉海创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海斌介绍:“这个项目总投资4.3亿,是平凉市目前在建的最大的生活垃圾处理项目,运用机械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烟气处理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技术工艺成熟先进、节能高效,即将建成一条垃圾无害化处理,让垃圾变废为宝的处理线。”
黄海斌指着渗滤液调节池施工现场让记者看,钢筋密集,混凝土厚度达到了1.4米左右。
“我们是严格按照‘一百年不漏’的施工标准设计施工的,我们要让这个项目造福子孙后代。” 黄海斌说,“这个项目投运后,年处理生活垃圾1825万吨,年发电量7800万千瓦时,年实现发电收入5000余万元,可减少财政垃圾处理补贴支出1496.5万元,增加就业岗位60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崆峒区上杨乡年产100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生产线改造提升工程也是“蓝天工程”的一个大手笔。
“我们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对以前十几家小作坊进行了提升改造合并,改变了以前露天开采和建设的模式,投用先进的生产线进行封闭式生产,边开采边恢复,成效显著。”甘肃乾元宏石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志强告诉记者。
“通过这几年的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截至2020年底,平凉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6.7%,达到354天,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崆峒分局局长张俊介绍。
绿色产业守护“一方净土”
崆峒区自古以来就有养牛的传统,从明代开始就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牛羊“集散地”和陇上“旱码头”,平凉红牛是全国首例活牛类证明商标,品牌效应已享誉全国,市场潜力巨大。牛产业已成该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与此同时,按照“政府搭平台,企业做引领,农户齐参与”的发展模式,崆峒区探索蔬菜产业发展新模式,采取招商引资、大户承包、分户种植、合作社经营等办法,降低了群众独自面对市场竞争的风险,有效推动了现代设施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群众增收致富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畜禽粪污资源化的综合利用,为畜牧产业与农业生产搭建了紧密的联系渠道。结合畜禽养殖种类、养殖场规模的实际情况和差异性,将畜禽粪污全量还田模式、粪便好氧堆肥模式、粪污厌氧处理等模式有机结合,崆峒区已形成独具特色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领结”模式。
目前在建的大寨乡大寨村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年产10万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前景可期。丰谷高科生态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明钱告诉记者,这一项目建成后,可达到年处理畜禽粪污30万吨,年产有机肥10万吨,带动解决相关就业岗位约300人,为周边区域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预计实现各类工业产值约2亿元。
“通过走‘生态养殖+再生能源+绿色种植’的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子,促进了崆峒区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大寨乡政法委员刘长乐说,“从根本上解决畜禽粪污处置难题,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养殖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多赢局面。”
相关新闻
- 2021-06-06【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脱贫攻坚答卷】用心用情帮助群众拓宽致富路——记平凉市崆峒区峡门回族乡白杨沟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赵国强
- 2021-06-03崆峒区掀起“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热潮
- 2021-05-26【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平凉崆峒区:生态建设为北山带来绿色新希望
- 2021-05-14平凉市崆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项目公开招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