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打造全域旅游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嘉峪关:
打造全域旅游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左上:第三届丝绸之路(嘉峪关) 国际房车博览会。
左下:雄关节会。
右上:嘉峪关城市博物馆。
右下:长城自行车挑战赛。
2020年,嘉峪关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地级市。为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一品牌擦得更亮,嘉峪关市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落实重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从文旅项目建设、研学产品开发、“旅游+”和“+旅游”融合发展、市场环境改善等方面谋良策、出实招、下重拳,推动文旅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嘉峪关,这里既有巍峨矗立的天下雄关,又有白雪皑皑的壮丽雪山;既有“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情,又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之柔情。在这里,历史沧桑的厚重感与现代文明的时尚感交相辉映……如今,一代代嘉峪关人秉承着“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精神,让嘉峪关这座西部明珠之城再次绽放出耀眼的“生命之光”。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嘉峪关市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把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借助文旅融合的新契机,坚持能融尽融、能融全融,整合特色资源要素,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提升全域旅游品质,着力构建景城、产城、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使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17年至2019年,全市旅游人数由857.14万人次增长到1317.4万人次,年均增长29.22%;旅游收入由57.21亿元增长到96.4亿元,年均增长37.6%;旅游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5.4%增长到11.5%,增长6.1个百分点;旅游对就业的贡献率由10.68%增长到17.47%,增长6.79个百分点。2020年,嘉峪关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地级市。
——文旅产业复苏势头强劲。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度给文化旅游业按下了暂停键。但嘉峪关文化旅游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从完善基础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加快产业融合、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优化市场环境、实施品牌战略、开展多元营销等方面入手,在旅游复苏的道路上加速前行。今年一季度,嘉峪关市接待旅游人数47.39万人次,同比增长203.2%;旅游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230.14%。清明小长假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4.8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0.34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93.05%和323.26%。全市收费景区共接待3.24万人次,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在这场“大考”中,嘉峪关市文化旅游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呈现了逆流而上的蓬勃生机。
——全域旅游格局已然形成。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域旅游工作的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文旅部及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坚持全域规划、全域布局,推动全要素聚焦、全产业融合,着力补齐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短板,持续优化文化旅游供给体系,加快培育文化旅游消费市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注重规划引领、加强政策保障、突出改革创新、狠抓基础建设、加快产业融合、深挖产品开发、实施品牌营销、发展乡村旅游、提升服务品质等“十项举措”,推动单一景点建设向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转变,文旅商体“四轮驱动”融合发展格局快速形成。
——文艺精品创作构筑新高地。近年来,嘉峪关市大力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把握时代脉搏,担当崇高使命,卓有成效地开展精品文艺创作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旅融合发展、“长城文化”挖掘等主题,开展“大采风、大创作”活动,推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持续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相关题材创作的扶持力度,引导旅游演艺经营主体充分挖掘长城文化、丝路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批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涵育人心的优秀作品。由嘉峪关·关城里景区创排的《天下雄关》演艺剧目,立足于“丝绸之路”要塞“天下第一雄关”这一独有的文化符号,融合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元素,通过长城文化和边塞故事,充分表现“关山南北共争雄,云压缭垣雪压峰”的中国气派和东方气质,立体多维地展现了嘉峪关上千年的长城文化、丝路文化、边塞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灿烂历史。
——文旅大项目助推“量质齐飞”。围绕构建文、旅、商、体“四轮驱动”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投资近百亿元打造的以关城景区为核心的方特丝路神画、峪泉古街、世界文化遗产公园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推动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国家级关城历史文化园区、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讨赖河大峡谷省级地质公园、方特欢乐世界科技园区、讨赖河水文化生态园区等多种类型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认真谋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从项目库中筛选出嘉峪关核心区关城景区展示利用提升工程、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长城博物馆新馆陈展及服务设施、环境整治项目等四个项目列入全省储备建设项目。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签订了《嘉峪关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0—2029)》。全面开展《万里长城——嘉峪关文物和保护规划(2020—2030)》修编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嘉峪关段)详细规划》的编制。精心打造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嘉峪关·关城里”景区已于5月盛大开园。
——文化旅游产品提档升级。着眼全域、全季、全产业链旅游,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加快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名嘉汇·中鹏嘉年华等文旅消费聚集街区。大力推进夜间文化旅游经济发展,鼓励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少儿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夜间开放,举办夜间活动,催生文化沙龙、24小时阅读空间等时尚文化业态,激活夜间文化艺术消费,补齐了“白天看景,晚上走人”的休闲旅游短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将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的安排部署,制定《嘉峪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倍增计划》,促进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文旅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主动融入“一节一会”,培育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长城文化旅游节系列品牌节会活动,扩大嘉峪关作为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节点城市品牌影响力。实施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10大行动,打造以“天下雄关”等演艺节庆品牌、“我到嘉峪关修长城”“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等研学品牌。积极培育开发特色文创旅游商品,持续打造“嘉有好礼”“雄关礼物”品牌体系。设计研发17个系列200余款文创旅游商品。研发推出的“雄关之声”蓝牙音箱、“雄关万历”香薰先后在2020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和2020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获银奖。
——宣传营销精准发力。坚持以“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金字招牌、“万里长城丝绸路和欢乐旅游嘉峪关”城市宣传形象为统领,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媒体引路、企业跟进”的多元化宣传促销,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开展品牌营销。成功举办了三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六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节以及四届房车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主动构建区域旅游合作体,强化与周边地区的联合营销,签订《嘉峪关市酒泉市加快推进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强化区域旅游合作,组织旅游企业赴南京、厦门、深圳、西安等地开展宣传推广、公益巡演和推介会。推出重点景区门票“三日制”和主要景区面向酒泉、焦作市民互免等优惠政策。率先联合酒泉、张掖、金昌、武威,举办“好学不倦 悠游河西”——2021年甘肃省河西五市旅游联盟联席会暨研学旅行资源链接会,通过联合产品促销、签署研学产品合作协议、发布嘉峪关宣言等方式,打通研学通道,促进区域内循环,持续扩大河西文旅产业综合效应,为构建河西走廊文化旅游发展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共文化事业有序推进。按照标准化、均等化要求,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城市博物馆、少儿图书馆、美术馆等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指导各公益文化场馆成立理事会。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图书馆“互联网+”实现全市25个分馆图书通借通还,文化馆通过新一轮维修改造,少儿图书馆打造“智慧空间”,免费开放能力进一步提升,带动全市21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个文化活动室、3镇综合文化站、17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和5个农村综合性文化大院广泛开展集政策宣传、文化服务、党员教育、科普推广、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内容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活动。
——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坚持“景城共建、发展共享”的思路,把嘉峪关市作为嘉峪关文物景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区来打造,高标准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硬件服务设施,着力为游客营造品质化旅游环境。对外开通“嘉峪关号”“方特号”等旅游专列,每天对开和经停45趟;先后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16个重要节点和省会城市的14条航线。对内修建了长城旅游公路、S305嘉峪关至祁丰旅游公路2条2级旅游公路,开通了13条城市公交线路、5条旅游专线公交线路,解决了景区景点间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6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提升改建和117个村民小组村容村貌改造,黄草营村被列入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黄草营村、安远沟村、野麻湾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积极推进“厕所革命”,三年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60座。在各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等显著位置,新增全域全景图、旅游全景导览图、道路指引牌、旅游标识700多个。搭建智慧旅游专项大数据等综合监管系统及“一部手机游甘肃”“游嘉峪关”线上旅游平台,实现5A级景区预约参观,4A级及以上景区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和无线网络全覆盖,3A级及以上景区全部配置视频实时监控。健全完善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邀请著名歌手代言录制《梦回嘉峪关》。在西北五省省会城市设立嘉峪关旅游营销中心等跨部门、跨行业多种营销手段相结合模式,使嘉峪关的旅游品牌得到广泛推广。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嘉峪关市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统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施“旅游+”和“+旅游”为途径,以实现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不断推动文旅发展迈上新台阶。
全域旅游嘉峪关十大美景
第一站:嘉峪关关城
嘉峪关关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整个建筑由内城、外城、城墙等部分组成“城内有城”。它作为古时候中原与大漠之间纷争与融合的见证,悲壮而辉煌。两门内北侧有马道可达城顶。关城正中有一官井。西面城垣凸出,中间开门,门额刻“嘉峪关”三字。原有城楼与东西两楼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西门外1里处有石碑,上刻“天下雄关”四字;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均为清代所建。
第二站: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
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位于嘉峪关市南区,占地面积约6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2亿元。方特欢乐世界由飞越极限、石榴树的传说、海螺湾、丝路之旅、中华航天城、“熊出没”历险、“熊出没”剧场、生命之光、激流勇进、唐古拉雪山、火流星、大摆锤、方特城堡、魔法城堡等一大批大型主题项目组成,涵盖主题项目、游乐项目、休闲景观项目、配套服务项目数百项。
第三站:东湖生态旅游景区
嘉峪关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是嘉峪关市城建史上规模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同时也是国家铁人三项比赛专用场地。湖水来自祁连山的雪水,经人工导流形成三个贯通的湖区。公园的碧海明珠气象塔是我国最高的气象塔,也是嘉峪关的标志性建筑。气象塔的外形宛若刚从碧海中跃出的一只海豚,在其顶部能同时看见雪山和荒漠。
第四站:嘉峪关·关城里景区
嘉峪关·关城里景区内有玻璃水滑、彩虹滑道、高空威亚、网红冒烟小火车、网红转转树、网红秋千、步步惊心、摇摆桥、喊泉、真人CS、网红套圈等一系列精彩的网红游乐项,还有丝绸之路沿线的上百种风味美食。值得一提的是,景区采用沉浸加体验式的演艺活动,游客在欣赏“美丽的西域公主入关了”“萧关城筑还原修筑长城时的景象”“焉支山历史典故的重演”各种西域风情演艺的同时,还可以角色扮演抓捕狡猾的江洋大盗。
第五站:嘉峪关方特丝路神画
嘉峪关方特丝路神画占地面积约1000亩,共包含45个大型室内外主题游乐项目及休闲、景观项目200余项。既适合家庭亲子休闲旅游,也适合年轻人寻奇探险,是一座老少皆宜的主题乐园。
第六站:天下第一墩
第一墩于明嘉靖十八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之上。长城第一墩景区自然景致壮观,东临酒泉、西连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连,讨赖河水滔滔东去。景区包括长城第一墩、综合服务区、讨赖河滑索、讨赖客栈、天险吊桥、“醉卧沙场”雕塑群以及“中华龙林”等内容,以长城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为内涵。该墩以戈壁风光和西北民俗风情为基础,是一处观光、探险、休闲、娱乐、怀古游历和拍摄影视取景的好地方。
第七站:悬臂长城
悬壁长城是黑山上留下的一段古长城,始筑于明嘉靖十八年。原长1.5公里,为片石夹土墙。现存长城750米,其中有231米的黄土夯筑城墙攀援于高150米、倾斜度为45度的山脊上,似凌空倒挂,因而得名“悬壁长城”,属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古丝路文化长廊区贯穿整个景区。顺城墙顶拾级而上,平坦处如履平地,陡峻处如攀绝壁。长城上能看到关外苍茫的风光。
第八站:紫轩葡萄酒庄园
紫轩葡萄酒庄园是亚洲最大的单体酒窖,酒窖里的橡木桶里装的均是经过品酒师筛选过的葡萄酒,品质上乘,可供收藏。在这里可以看到葡萄从收获、去梗、榨浆、发酵、硫化处理,到混合酒、装瓶、封瓶的葡萄酒生产过程,还能参加品酒活动。
第九站:中华孔雀苑
中华孔雀苑既是一个观光景区,也是一处可以用餐休闲的园区。游客可以在此观赏各式各样美丽的蓝孔雀,品尝景区特色孔雀蛋和地方特色菜。在景区的“丝路梵音”小剧场里,不时会有世界各地的小演出轮番上演。
第十站: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建成于1988年底,是我国第一座全面、系统地展示长城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文物陈展充分应用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法。馆藏有油画“长城万里图”,以写意和写实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将中国长城的主要景观浓缩于画卷之中。油画面积为220.5平方米,为西北之最。
相关新闻
- 2021-05-06嘉峪关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1-05-06嘉峪关打造全域旅游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1-04-21今年一季度嘉峪关旅游收入3.6亿元
- 2021-04-07嘉峪关旅游市场持续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