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康县岸门口镇的朱家沟村,千年麻柳,苍翠挺拔,绿树掩映下的村庄,错落有致,宛若世外桃源。若遇上天气晴好,风和日丽的日子,熙熙攘攘的游人在村子里或是悠闲踱步,或是在小吃广场品农家小吃,或是在五福临门民俗院子里喝茶、聊天、晒太阳,孩子们或是嬉闹玩耍,或是在溪边戏水,整个村庄显得动静相宜,安逸祥和。细心的游人会发现,有一个中年男人,一直在村子穿梭,时而给游人讲解朱家沟的红色文化,时而在查看环境设施有没有安全隐患,时而停留在村子某个地方沉思。他,就是康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朱彦杰,一个把“乡愁”做成“产业”的人 。
偏僻、落后、闭塞曾经是朱家沟的写照。光棍多、贫困人口多、人口流失多,朱家沟也曾因这“三多”而出名。朱彦杰,就是土生土长的朱家沟人。
出生于1973年的朱彦杰, 1996年毕业于陕西省中医学院。毕业后,他选择了离开朱家沟,在沈阳市中心医院工作。由于他勤奋好学,踏实努力,事业发展顺利,还娶了一位美丽贤惠的东北姑娘,生了一双可爱的龙凤胎,日子可谓顺心又如意。但每当夜深人静,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朱彦杰13岁失去父亲,母亲故土难离,一个人守在家中。那时候他常说,乡愁对余光中来说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对于他,乡愁就是母亲做的一碗热面茶。
2006年,离家十年的朱彦杰,带着妻儿,踏上返乡之路。返乡后的朱彦杰,用多年的积蓄,在县城置地修了一院房子,开起了农家乐,取名仁和居。凭借多年在大城市生活过的创新意识和经营理念,农家乐环境清雅幽静、饭菜独具风味,一时间声名鹊起,生意特别红火。
2016年3月,县委决定,把朱家沟列为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建设,并召开了启动大会,一个月过去了,就连村口道路上的几个厕所和茅草房村民都不愿意拆除。村民的强烈抵触让信心满满的镇村干部打起了退堂鼓。朱彦杰得知此事后,彻夜难眠,他清楚地知道:朱家沟不能失去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啊!第二天一早,朱彦杰急忙来到镇政府,自告奋勇要给村民做工作,并且给镇领导班子立下军令状,要用三个月的时间,让朱家沟旧貌换新颜!从那时开始,朱彦杰把生意兴隆的仁和居丢给妻子一人,全身心投入到朱家沟的建设当中。他开始挨家逐户走访,了解村民不愿意拆除的原因和想法,当了解到最大的问题是建设经费有限,没有任何赔偿和补贴时,他就把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些话讲给村民听,给村民讲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详细讲解村子建设好后如何利用乡村旅游增加收入,再说不通的,他就把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叫来,用家族的大道理耐心的讲。就这样,半个月时间过去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工程队开始施工了。
紧接着新的问题又来了,村子建设没有任何经验,如何指导工程队施工呢?请专业的设计团队,经费又是问题!于是朱彦杰和党支部成员一起上网查阅资料,通过学习,他们了解到古村修复的核心就是复古,建设中最核心的就是墙体颜色问题,需要统一做成泥土色。然而村里刚修起新房的六户人家,墙体刚贴了瓷砖,花了很多钱不说,如今再让他们覆盖上泥巴色,怎么也说不通。朱彦杰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自费租用车辆,让村里所有农户一家派一个代表,去附近陕西省汉中市诸葛古镇考察学习。出行的五十多人中,年龄最大的八十多岁,最小的才一岁多,出行难度可想而知。村委会成员都不主张这次考察,但是他一再坚持,一定要带村民出去看看。他说,如果村民们不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建设无法继续,更不要说今后的发展了。考察中,当村民们看到古色古香的古镇,游人川流不息,每天接待量高达七八千人,当场同意配合支持朱家沟的美丽乡村建设!最终集体决定,朱家沟的建设保持古村原貌,打造以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为主的主题乡村。在建设过程中“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毁一株草、不挪一颗石”,统一风貌,修旧如旧。
在朱彦杰一心为朱家沟谋发展的真诚感召下,村头第一家的冯花梅率先拆了村头的圈舍,村民朱雪旗无偿捐出了花两万元买来的宅基地,用来建设朱子八德广场,村民郑文明也无偿的把自家庭院让出来,做为村建设用地。三个月时间过去了,朱家沟变样了!而仁和居农家乐却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歇业了。
2016年12月,朱彦杰当选为康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村民说,选朱彦杰当代表,我们放心!朱彦杰自己说,接下来他想让朱家沟在村民坐在家门口挣钱,把“乡愁”变成了“产业”,他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办美食节、开农家乐,打造乡村舞台,想法设法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让游客到朱家沟看青山绿水、吃农家饭、听农家曲,朱彦杰为了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煞费苦心。
但成名后的朱彦杰一点也快乐不起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如何让朱家沟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美丽乡村持续发力、村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呢?这又成了他思考的问题。
2018年,朱彦杰流转村民的闲置房屋,成立了五福临门民宿,打造民宿和餐饮,吸收村里留守妇女进行专业培训,然后根据个人特长安排在公司上班。到五福临门吃过饭的客人大多都记得有个叫“芳芳”的服务员,她就是朱家沟人,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现在她在五福临门上班,不但照顾了老人孩子,每月还有3000多元的工资收入。外地来的游客多了,他们把朱家沟称作可以“发呆”的好地方,在这里感受到了乡愁和宁静,五福临门也变成了网红民宿。2020年在我县举办的 “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上,国外游客来朱家沟参观,热面茶成了老外赞不绝口的美食,朱彦杰的“乡愁”有了国际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岸门口镇党委的全面部署下,在朱彦杰的不懈努力下,朱家沟终于化茧成蝶。2016年12月朱家沟入选中国第四批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录;2017年3月评为2016年度甘肃省美丽乡村示范村;2018年12月6日中央电视台CCTV—13频道《甘肃康县:守住绿宝盆,古村落迎来蝶变》进行了专题报道;2018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评论员文章《喜看乡村振兴这一年》朱家沟成了甘肃版块的一个亮点报道;2019年10月,朱彦杰被评为全国文化旅游能人称号;2019年12月,朱家沟村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0年9月,朱家沟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3月21日,《人民日报》点赞康县,头版刊登了康县《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乡村振兴》的文章,朱彦杰成了乡村旅游的“土专家”……
2020年,中国建设集团援助的燕河湾星级民宿酒店也落户朱家沟村,不但带动脱贫户就业,也提高了朱家沟的旅游接待品质。在燕河湾当服务员的朱家沟村民胡娟娟高兴地告诉记者,上个月领了2600元的工资,还每天和家人在一起,在家门口挣钱的感觉真好!朱彦杰也说,燕河湾已经安置了4名陪读妈妈弹性工作,孩子在家,妈妈们陪孩子;孩子上学走了,妈妈们来燕河湾做保洁,目前虽然每月只发1200元的工资,但对于留守在家看管孩子上学的妇女们来说,已经解决了她们日常的开销问题。
目前,朱家沟游客量每年都在递增,从2017年的8万多游客,到2020年的110多万游客,以朱家沟旅游村为中心,带动周边20余村的经济发展,其中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农家乐、精品民宿和田园综合体等等旅游项目,带动26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有2800多人得到直接收益,6800多人得到间接收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60多万,人均收入从4200元上升到9800元。
近5年来,仅岸门口镇朱家沟外来媳妇就有22名来自云南、重庆、山东等地的姑娘嫁到这里,这些都是美丽乡村建设累累硕果的甜蜜映射。游客多、产业多、外来媳妇多,朱家沟也因新“三多”再次出名了!如今的朱家沟,收入增加了,村民的腰杆挺直了、脸上有光了、底气更足了。而这一切的取得,离不开朱彦杰这个人大代表的“乡愁”情怀。
通讯员 唐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