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挑重担 脱贫攻坚显担当——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武都区蒲池乡党委书记谢文元
原标题:迎难而上挑重担 脱贫攻坚显担当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武都区蒲池乡党委书记谢文元
记者 杨小艾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武都区蒲池乡党委书记谢文元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蒲池乡位于武都区西北部,是全区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全乡辖25个行政村共有4496户18209人,贫困人口1587户6627人,占全乡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2019年2月,在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时候,谢文元被任命为蒲池乡党委书记。面对艰巨的工作任务,谢文元深入调研,立足实际,提出了“强基础、破难题、补短板、提质量、求创新、促脱贫”的发展思路,促使全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群众收入显著提高,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实现全乡1587户667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现行标准下稳定脱贫,全乡23个贫困村整体退出贫困序列。
他常说:“组织任命我到蒲池来当书记,是为父老乡亲做事的,绝不是来享清福的。”两年多来,他走遍全乡25个村、86个村民小组,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和专题会议90多场(次),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他的努力下,累计新修人饮工程38处、实施危房改造325户、硬化砂化农村公路220公里,村村实现有通村(社)的水泥路,安全住房、安全饮水达到100%,补齐了全乡基础设施短板。他采用“过筛子”的办法查漏补缺,推进基本医疗、教育、兜底保障政策的落实,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麻湾村与马营镇赤化村接壤,吃水历来是群众的一大难题,但两村有些群众观念保守,使得这个底线性任务因“寸土不让”而搁置。他徒步18公里亲自查看水源地,定方案、破难题、调纠纷,用35天就架通了麻湾村群众的安全饮水。
谢文元深刻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在党的领导,关键在干部。因此,他制定完善了蒲池乡干部职工、村干部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的良好机制,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在拆危治乱中,他按照先难后易的思路,拔钉子、除顽疾,共拆除危旧房1456户7542间、复垦土地85亩,实现了危旧房全清零。
要致富,先修路。湾里、乱鞍子、杨沟等村通村公路因咀台村1户群众阻挡剩100多米迟迟没有竣工,成了名副其实的“断头路”。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依法依规、想方设法,仅用1月时间就修通了这条断头路,方便了4000多群众安全出行。
为完善基层治理,他结合乡情实际大胆创新,研究制定了“群众说事日”制度,把每月的10日、25日定为“群众说事日”,听取群众心声,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乡风文明。
为准确掌握易地搬迁扶贫村实际情况,他亲自带领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多次召开群众大会现场讲政策、算细账,在他的耐心鼓励、开导下,群众政策吃透了、经济账算好了、观念改变了,易地搬迁扶贫项目得以顺利实施,2020年全乡三个挂牌作战村686户2656人易地搬迁扶贫户实现了真搬实住。群众搬迁后,他多方争取资金为每户贫困户补助100度电费和50元水费,在搬迁点扶持建立中药材合作社解决50户搬迁户的就业,并跨区域流转土地500亩发展油橄榄,拓宽增收渠道,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他的带领下,全乡累计发展花椒、中药材2.5万亩,种植乌龙头1200亩、樱桃500亩、订单辣椒260亩、藜麦20亩,建成花椒产业村21个、中药材产业村9个、家庭养殖户2100户,建成冷水鱼养殖基地3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30亩,新修产业路8条65公里,还抢抓东西扶贫协作机遇,利用“陇货入青”帮助困难群众销售农产品。
按照远抓产业近抓就业的思路,2020年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他积极衔接上海、成都、青岛的企业,全乡劳务输转5200人,创收过亿元;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443名贫困人口就业。
获表彰后,谢文元更加坚定了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又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谈及今后的打算时,他说:“我将按照新发展阶段的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忘初心使命,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再创佳绩,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为实现蒲池乡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关新闻
- 2021-03-16陇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
- 2021-03-16陇南武都:8300余名党员干部接受警示教育
- 2021-03-16陇南武都区:田间套种促增收
- 2021-03-16陇南市3村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