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陇南 绿色崛起
原标题:美丽陇南 绿色崛起
宕昌县鹿仁村(资料图)
记者 靳淑敏
“绿色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一直以来,287万陇南人始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繁荣,把建设美丽陇南作为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绿在生长,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发展智慧为建设美丽陇南提供了不竭动力。
美在延伸,路更畅、村更美、人更富,绿水青山释放经济价值,成为陇南最强劲,也最具潜力的核心竞争力与比较优势。
梦在实现,城更靓、业更丰、陇更兴,陇南将绿色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全省两会期间,省长任振鹤在参加陇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陇南的发展定位,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拓展势能、增添动能、发挥潜能,坚定不移推动生态陇南绿色崛起,“秀”出绿水青山新靓色,“秀”出乡村振兴新气象,“秀”出区域发展新空间,“秀”出民生幸福新品质。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陇南将坚持‘美丽陇南’目标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价值取向,持续深化拓展‘433’重点工作,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差异竞争,善谋敢为,坚定不移推动生态陇南绿色崛起,把陇南建设成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安乐的‘陇上江南’。”市委书记孙雪涛说。
(一)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秀”出绿水青山新靓色
陇南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甘肃春天开始最早的地方。阳春三月,这里早已万物复苏,草长莺飞,万树江边翠,满田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山水林田湖草人和谐共生,相融相依为一个共同体——绿色陇南。
随着天气的回暖,在两当兵变纪念馆、老南街等红色旅游景点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红色福地、绿色田园”的两当,已经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亦如陇南,这座生态之城、活力之城、陇蜀之城的满城绿色,让这里生机勃勃。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多年来,陇南从宏观战略层层推进,中观布局精准发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民行动建设美丽陇南,让高颜值的生态环境与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统一服务于高品质的美好生活。
特别是在2013年,陇南提出了“433”重点工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个鲜明主题贯穿其中,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从“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理念,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自然休养”“生态补偿”;从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治理区、生态产业开发区、生态环境优化区的大格局谋划,到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长防长治、“两江一水”生态综合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拆危治乱”,全域建设美丽乡村……
陇南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走“瞎折腾”的弯路。
如今的陇南,天越来越蓝,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绿色发展指标等位居全省前列,大熊猫、金丝猴等30多种国宝级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候鸟亦飞来栖息,几乎绝迹的亚洲金猫也惊喜出现。
实践一次次证明,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通过“十三五”时期的接续奋斗,陇南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陇南将擦亮绿色底板,彰显自然之美、放大文化之美、厚植红色之美,努力挖掘提炼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国家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市场化补偿办法,争创更多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实现生态陇南绿色崛起。
(二)美丽肇振兴,特色筑根基,“秀”出乡村振兴新气象
走进陇南乡村,碧水青山、鸟语花香,庭院错落有致,巷道曲径通幽,山水田园,风光旖旎,水在画中流,人在画中游。
村村优美、家家有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陇南千村千面绽放不同精彩,构成了一个如世外桃源般美丽幽静的乡村群落,让乡村游成为新时尚,激活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这里你会深切地感受到生态与经济、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农业与非农产业互促共进,“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蓬勃朝气。
如今,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全面完成,农村发展的下一步是乡村振兴——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
目标已然明确,陇南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开展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创建,稳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利长远、惠民生、增后劲、可突破方面尽力作为,在扩规模、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增效益上统筹推进。
在生活宜居方面,以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留乡土气息、保存乡村风貌、保护乡村生态系统、治理乡村环境污染,实施山上平房山下楼房,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让乡村人居环境绿起来、美起来。
在产业兴旺方面,持续围绕“四棵摇钱树”“四个特别特”“四个特色养”等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不断加强标准化建设、品牌建设、质量监管,打好绿色生态牌、科技牌、创新牌,通过套种、兼种等多种立体经济模式,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不断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山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子。
加快发展旅游康养产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娱乐、健康养生、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构建文化旅游康养百亿产业带,争取创建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把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这已经成为普遍共识。
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陇南群众主动融入互联网,在网上开眼界、学知识、增自信、找出路。还通过陇南乡村大数据,在网上传达政策精神,汇集民意民智,商议村上的事情。
陇南电商在脱贫攻坚中大显身手,昭示其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也必将大有作为。
“我们深切体会到,把农民拉进互联网,把农民变成网民,把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只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在信息化时代赢得先机,实现后发赶超、绿色崛起。”孙雪涛话掷地有声。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建好电商平台,强化网货开发,畅通农村配送,注重数据应用,深化创新融合……一条条具体措施,已经开始落地见效。
“我们最希望陇南的农村是充满生机活力,充满生活气息,条件不断改善,群众生计有着落的农村。”
乡村蜕变之势汇聚成一股潮流,串点成线,席卷着更多的陇南乡村。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新风景;乡村旅游遍布全域,风景变成钱景,成为绿色经济发展的资本。
有了对蓝天的憧憬,雄鹰振翅而飞,迎接它的必是万里晴空。
我们憧憬,我们更相信,到了二〇三五年,法治体系更加健全,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平衡,宜居宜游宜商的美丽家园跃然眼前。
(三)开放塑优势,向南融精彩,“秀”出区域发展新空间
陇南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也是甘肃的南大门,南依成渝经济圈,东连关天经济区,北靠兰州新区,西接大九寨旅游经济圈。
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得陇望蜀、六出祁山的历史典故,遗存陇蜀道上的茶马古道等旧址,都显示出陇南是大西北通往大西南的“门户”和枢纽。
随着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相继建成运行,陇南构建了北上兰州、东至西安,南下四川、重庆“三位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再次成为连接西南西北的“黄金通道”。
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全国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在陇南成功举办。花椒节、核桃节、油橄榄节、苹果节等节会走出去、请进来,让越来越多的外地企业在陇南投资兴业。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为陇南带来政策叠加的发展历史机遇,将进一步拓宽我市的发展空间。
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陇南的发展定位,陇南方向明确,定力十足——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价值取向,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转变发展方式,拓宽发展路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陇南在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布好局,更在关键处落好子。于是——
因势而谋。陇南畅通经济循环,厚植开放“基因”,做好“区域协同、跨省协作、南向协进”文章,找准陇南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发展定位和比较优势,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顺势而为。陇南将以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为牵引,发挥区位优势,坚持深耕南向,持续深化向南开放,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拓展东盟国家市场,实现与海洋经济的紧密连接。持续深化与周边地区在项目共建、产业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多领域合作交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新格局。
乘势而上。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壮大现代农业、新型材料、旅游康养、中药材、电商物流、数字经济、绿色环保、酒类酿造等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陇南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开放,标注了发展高度,一条绿色经济链正在陇南大地延伸。
陇南将运用“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永久会址,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窗口。不断拓展“互联网+”运用领域,建设网络应用强市,发展数字经济,电商物流产业和通道经济,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努力将陇南建成甘肃南部信息新高地和“一带一路”上重要的数据节点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物流节点城市。
今天的陇南,正以独特的潜质和禀赋,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向人们展示独有的魅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奋勇向前!
(四)环境聚民心,人人“共”家园,“秀”出民生幸福新品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陇南,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早上到市区滨江公园散步锻炼,是78岁的罗玉成和老伴每天生活的开始。
走进市区滨江公园,山、水、林、园、人、景,天人合一,蓝天白云与绿树红花交相辉映,民俗文化与时代精神竞相绽放,它早已是城区的“氧生堂”、自然的“八音盒”、市民的“健康房”、儿童的“游乐场”、心灵的“梦工厂”。
整个公园无论从规划设计,还是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方便群众生活上下功夫,在把惠及民生的事情做实做深做细的同时,不断优化、升级。
一个“公园”,如同整个陇南!
近年来,陇南各级党政组织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怀着深厚感情和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在改善民生上下真功、求实效。
下真功不是一句空话,体现在决策层的工作轨迹中。
陇南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和拆危治乱,紧盯当下、谋划长远,扎实推进灾后重建和避让搬迁工作。
从城区路网快速拓展,到安居保障成效明显;从特色小镇不断壮大,到人居环境持续优化,陇南加大在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卫生、防灾减灾等领域投资,以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
求实效不是一句口号,体现在直接惠民、重点突出的民生实践中。
坚持民生优先,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补齐社会治理短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踏上新征程,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社保、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每一项市委市政府都深谋远虑,事无巨细。
——对于教育这个最广泛的民生事业,陇南秉持着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的思想,努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举全市之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孩子们在陇南上好学、能成才;
——以高品质城市承载高质量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美丽家园的向往与追求。合理布局商业、民居、绿化、文化保护以及水域岸线、天际线等城市空间,注重城市色彩管理;
——加快建设特色小镇,统筹推进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向中心镇布局;
——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市、县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美术馆、体育场(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充分发挥服务功能;
——推动健康陇南建设。完善健康治理体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完善全民健康公共服务体系,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青山常在、生机盎然,是远景更是目标,“生活圈”更加便捷、“服务圈”更加完善、“商业圈”更加繁荣的美丽陇南,必将会吸引更多的人返乡、走进、热爱。
我们坚信,明日之陇南,活力无限、潜力无限、魅力无限……
相关新闻
- 2021-03-15陇南市禁毒工作会议召开
- 2021-03-15夯实交通基础 补齐瓶颈短板——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陇南礼县交通运输局
- 2021-03-15陇南:春耕管护 不误农时
- 2021-03-15陇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