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全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定西专场在薯都召开。
中国甘肃网12月22日讯(本网记者 沈文刚)定西曾以“苦甲天下”而出名,摆脱贫困是定西人民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定西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战贫脱贫的奋斗史。国家启动实施“三西”建设以来,定西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山河,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
官方数据显示,1999年定西市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但绝对贫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2013年底全市仍有84.2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31.7%,7个县区均为国家级重点扶贫县,属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介绍相关情况
12月22日,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披露,到今年年底,全市7个县区整体脱贫摘帽,11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4.2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困扰定西千年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即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陇中这方热土已是苦瘠不再,换了人间。
收入是贫困人口脱贫最核心的指标,产业是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定西市通过发展产业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打赢了脱贫攻坚的经济仗。
近年来,定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2013年至2019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612元增加到8226元,年均增长14.7%。
定西市委副书记、市长戴超答记者问
据定西市委副书记、市长戴超介绍,通过找准产业扶贫基本定位,因村制宜、因户施策,以牛、羊、菜、果、药、薯、种业7大特色产业为主,以小买卖、小作坊、小技能、食用菌、小杂粮、花卉、金银花等产业为补充,全市有75%以上的农户依靠发展产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有61.98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种养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针对传统产业扶贫模式见效周期长、技术标准高、管理难度大、环节要求多、产业链条长的实际,定西积极培育发展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五小”工程、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互联网+”社会扶贫和新疆地区转移就业安置等成本低、风险小、投资少、调头快、效果好的8个小微扶贫新业态,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补充,多渠道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元古堆村上滩社新貌
脱贫人口脱贫标准就是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础较差等问题,定西在补齐贫困人口 “三保障”短板方面下大力气,全面完成了这一底线性任务。
在义务教育方面,投入资金26.44亿元,实施全面改薄项目4032个,实现所有贫困家庭适龄学生在家门口有学上,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在基本医疗方面,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政策,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贫困人口全覆盖,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在住房安全方面,投入危改补助资金23.94亿元,改造贫困农户危房21.35万户,投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56亿元,建成集中安置点459个,2.09万户9.23万人已全部搬迁入住,同步配套建设水、电、路、气、暖、污水管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
渭源县路园镇双轮磨村村民朱晓霞在皇菊产业园采摘金丝皇菊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贫困群众要实现长期稳定脱贫,激发内生动力至关重要。唐晓明表示,定西在精神扶贫中探索出了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精神扶贫形成良好局面。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村级民主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一桩桩鲜活感人的事例、一个个励志奋进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脱贫故事,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