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平凉

从培育产业到制定标准的飞跃 ——灵台县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纪实

20-12-22 09:20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吕庚青

  原标题:从培育产业到制定标准的飞跃

  ——灵台县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纪实

  苹果红了,日子火了。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齐兴福

  苹果丰收了,果农乐得合不拢嘴。 灵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灵台县累计栽植矮砧密植苹果近10万亩,矮化果园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 灵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齐兴福

  近日,灵台县被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命名为“全国现代矮砧苹果新技术集成示范县”,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县。这也是继今年4月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全国第二、甘肃省首家“国家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后,灵台县再次获得的一项国家级荣誉。

  灵台,自古钟灵毓秀。这里是农业农村部划定的苹果最佳适生区,也是我省18个苹果优势产区重点县之一。然而,上世纪六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灵台苹果产业历经“三起三落”,难成“正果”。

  2006年,灵台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论证、全面分析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再次将苹果产业确定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举全县之力发展壮大苹果产业。尤其是2013年以来,灵台县在全省率先引进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推广应用为重点,高质量推动全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赢。至目前,灵台县苹果栽植面积超过22万亩,其中矮砧密植苹果近10万亩。

  今年10月,由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中国苹果产业协会牵头主办的全国矮砧苹果标准化生产学术研讨会在灵台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近年来灵台苹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面积、果品产量和品质提升快,特别是紧跟国内外苹果产业发展形势,大力推广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成为国内苹果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从“三起三落”到产业转型升级、从发展之初的积能蓄势到现在的增收富民、从发展矮砧苹果到创建国家级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历经60年风雨沉浮,灵台苹果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之果”、老百姓的“致富之果”。

  一颗苹果的“三起三落”

  “2006年之前,灵台苹果产业经历了三次大的波折。”灵台县果业办主任张建锋长期致力当地苹果产业发展,对全县果业发展情况十分熟悉。

  据张建锋介绍,早在上世纪60年代,灵台县就开始栽植苹果树。1977年全县果园面积曾达到8600多亩,在当时来说非常可观,“几乎每个生产队都有果园”。上世纪80年代初,这些果园因品种退化、树体衰弱、经济效益差等问题陆续败落。

  1986年,灵台县第二次发展苹果产业,主要采取行政推动、县乡组织群众以义务工集体投劳投工等形式大规模栽植果树。后来,因农户粮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粮田与果树争地,果园投入跟不上,树势衰弱,经济效益低等原因,第二次果业发展宣告失败。

  1992年,灵台县第三次大规模种植果树,到2000年,果园面积达到10万亩。但在此期间,全国果品市场连年低迷、果贱伤农,导致群众管理普遍粗放,果园难有效益。2003年前后,全县大部分果树被挖除。

  包括灵台县在内的黄土高原中东部地区,是农业农村部划定的苹果最佳适生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片区域内的陕西洛川、白水、礼泉以及我省的静宁、礼县等地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对而言,灵台工矿企业少、工业污染少,应该更适宜苹果的生长,但为什么灵台苹果就成不了气候?”彼时,守着“富矿”却并不富裕,地域优势、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尴尬,让灵台县很多党员干部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一种新模式催生产业变革

  立足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2006年,灵台县委、县政府在分析研判经济效益、市场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再次把苹果确定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

  下定决心后,灵台县知重负重、迎难而上,在汲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点在群众参与、技术培训、政策扶持、延链补链等方面集中发力,推动果产业全面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果产业发展能够取得阶段性成效,关键在于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不犹疑、不折腾,旗帜鲜明、一以贯之抓推进,咬紧牙关、一抓到底促落实。”平凉县委主要负责人说,要想实现苹果产业的更大发展,必须紧盯国内外苹果产业发展前沿,培育新模式、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构建新机制。

  2013年,灵台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全省率先引进矮砧密植苹果及其栽培技术。矮砧密植苹果具有“四省、两高、两早”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省水、省肥、省地、省力,产出高、品质高,挂果早、见效早。经多方争取,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海升集团入驻灵台。很快,该公司高标准建设的1000亩矮砧密植苹果高效示范园崭新亮相。当年栽植、当年开花、次年挂果、三年丰产——这家产业园矮砧密植苹果所创造的奇迹,让灵台果农大开眼界。

  很多人在心里打起了算盘:传统的乔化苹果树,一亩地只能栽植54株,而矮砧苹果每亩可栽198株;前者亩产量约2000公斤,后者则能超过4000公斤;乔化苹果成长周期长、挂果迟,矮砧苹果周期短、见效快,此外,后者还省水、省肥、省地、省力……

  有了对比,就有了行动。2014年,在外创业多年的独店镇景村青年孙中兴回到了家乡,通过流转土地、承包经营发展苹果产业,在矮砧密植转型升级思路的指引下,孙中兴的1200亩果园,矮砧苹果树占了一半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跟孙中兴一样,越来越多的果农加入到了发展矮砧苹果的行列。县里乘势而为,出台多项支持果业发展政策,建苗木基地、建交易市场,完善果业包装、加工、运输等产业链,打破村社区域界限,整片带、整区域集中连片建园,全县苹果种植面积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迅速扩张。至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22.67万亩,其中,矮砧密植苹果面积达到9.78万亩。

  一套技术流程育出“国家级示范”

  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得有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支撑。在灵台的果园里,人们经常能见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穿梭在田间地头。每到一处,他品果味、问收成,讲技术、提建议,悉心为当地群众解决苹果树管护难题。

  他叫袁景军,67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原陕西省果树试验站站长,2014年4月被聘为灵台县苹果产业首席技术顾问。近年来,袁景军顶烈日、冒严寒、踏积雪,走遍了全县十一个涉果乡镇每个村子的果园,不厌其烦地给果农讲解苹果种植方法,手把手给果农教管护技术,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袁老师”。

  除了常驻本地的袁景军之外,灵台县还聘请11名国内知名苹果专家组建了县里的苹果产业咨询团。在专家团队的支持下,县里坚持把学习新技术、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技术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行矮砧苹果示范园建设,全面落实施肥、拉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疏花疏果等基本管理措施,积极推广秸秆覆盖、配置专用授粉树、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应用,引导果园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发展。同时,结合实际工作,持续加强对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农民技术员的考核管理,使其成为果产业技术服务的中坚力量。通过专家技术团队努力,县里研发出的矮化中间砧“深沟(坑)浅栽”技术,解决了旱地矮化苹果栽植难题,该技术目前已在灵台周边县区及陕西省部分区域得到推广应用。

  此外,灵台县还以现有果业发展技术和流程为范本,整理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实用技术措施,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实际、标准统一、口径一致的具有本地特色的《灵台县苹果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全县苹果产业质量技术标准得到全面提升。

  2018年底,“灵台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今年4月,经过国家标准委批准,灵台成为全国第二、甘肃首家国家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10月,全国矮砧苹果标准化生产学术研讨会在灵台召开。与会专家认为,会议审定的《灵台矮砧苹果技术规范综合体》有效转化了国内外最新技术应用成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对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矮化苹果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

  “从发展矮砧苹果到制定矮砧苹果产业技术标准,灵台县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形成了一套可借鉴技术标准体系,实在难能可贵。”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霍学喜这样说。

  一条产业链撑起百姓致富梦

  灵台矮砧密植苹果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2017年,钰圣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地灵台县独店镇,投资建设了1300亩的矮砧密植苹果生产基地。今年,该公司主打的“瑞阳”“瑞雪”两大新品种大获丰收,每斤的地头批发价超过7.5元。公司全年产值预计超过1000万元,净收入约400万元。

  初冬时节,一望无际的苹果园里,一行行矮砧苹果树整齐排列,枝头上挂着密密匝匝的苹果。几名工人开着一台升降采摘机,忙着采摘苹果。

  在这家基地的分拣区,林王村村民罗发芳正在认真分拣苹果。几年前,她将家里的6亩地以每亩700元的价格全部流转给钰圣公司,自己转型成为这家基地的产业工人。“流转费相当于原来的土地收入,我现在不仅能照顾家庭,还额外从基地一年挣一万多元,另外,还学到了苹果种植、管理技术。”罗发芳这样说。

  独店镇副镇长杨小强告诉记者,全镇像钰圣公司这样的苹果龙头企业已有5家,矮砧密植苹果栽植面积超过1万亩,果品年销售额约3亿元,有8000多农民成为苹果产业链上的技术工人,年劳务收入近亿元。同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周边苹果种植大户、合作社也纷纷加入到了发展矮砧苹果产业的行列。

  位于什字镇的甘肃齐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由灵台县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闫立刚回乡建办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5年至今,这家公司已累计在灵台县建成4000多亩的矮砧苹果园。这家公司的苹果产业链上,有14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众长年务工。今年,仅周边群众和贫困户的劳务费,该公司已支出900余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灵台县果品年产量连续4年保持在18万吨以上,年产值达到9亿元,累计有2.18万贫困人口依靠苹果产业顺利脱贫。

  一套新机制筑起产业新路

  经过几年的发展,孙中兴的苹果园已初具规模。记者走进这家名为优德隆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时候,孙中兴刚刚与一位香港客商签订一笔苹果供销大单。

  “十万斤‘瑞雪’苹果,每斤批发价12元,对方没有还价,一口气全要了。”孙中兴兴奋地说,今年是他种植的“瑞雪”“忆妃”矮砧苹果首次挂果,没想到一下子迎来了开门红。

  辛苦耕耘,终会迎来甜蜜果实。灵台县的这份甜蜜背后,除了果农辛苦付出,还有当地政府持之以恒的努力推动。

  近年来,灵台县先后出台《灵台县苹果产业“十三五”规划》《灵台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果园间作套种和土壤耕作管理意见》,制定《包抓帮扶苹果产业发展工作意见》,将苹果产业发展水平作为考核评价乡镇和部门工作的重要标尺,推行领导包抓和部门帮扶、行政技术“双包”责任等措施,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落实机制。与此同时,全面推行“党建+产业发展”模式,组织成立区域化产业型党总支6个、产业型党支部24个,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带动力。此外,县里还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类果品展销活动,大力发展果品电子商务,开拓苹果线上销售新路径、新市场,以此提升灵台苹果的品牌知名度、影响力。

  机制创新,激发无限活力,也开拓出了一条全新的产业发展路子。果园面积的逐年增加,带动了全县商贸物流和涉果产业的蓬勃发展。至目前,灵台县已有海升、齐翔等6家产业关联度大、示范带动能力强、社会公论好的“农”字号龙头企业,催生建办了180多个苹果产业合作社和12户家庭农场等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建成果品贮藏保鲜库14座、果品包装等相关企业6家、苗木基地3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苹果产业链。

  今年,灵台苹果再次喜迎丰收。苹果红了,果农笑了。十月以来,大批来自香港、广东、四川、河南、河北的客商来到灵台,忙着采购苹果。灵台苹果从过去的产销不旺,变成了现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争相抢购、一果难求。

  “十四五”期间,灵台将立足国家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继续坚定不移走矮砧密植转型升级之路,进一步健全促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全面推广矮砧栽植模式和新优特品种,做大做强做优骨干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推动全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飞阅甘肃】张掖湿地公园:水雾蒸腾似仙境 【飞阅甘肃】张掖湿地公园:水雾蒸腾似仙境
  • 2020年“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报告会在兰州举行 2020年“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报告会在兰州举行
  • 绘出陇原美丽乡村新画卷——甘肃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述 绘出陇原美丽乡村新画卷——甘肃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述
  • 揪出国企蛀虫 推进标本兼治——甘肃省纵深推进国有企业反腐综述 揪出国企蛀虫 推进标本兼治——甘肃省纵深推进国有企业反腐综述
  • 任振鹤主持召开十三届省政府第112次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任振鹤主持召开十三届省政府第112次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 酒泉市肃州区:岁寒有约迎冬至 浓情温暖老人心 酒泉市肃州区:岁寒有约迎冬至 浓情温暖老人心
  • 【“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康县花桥村:借脱贫攻坚春风实现美丽乡村蜕变 【“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康县花桥村:借脱贫攻坚春风实现美丽乡村蜕变
  • 缅怀革命烈士 重温红色记忆———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兰大教育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缅怀革命烈士 重温红色记忆———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兰大教育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升级
2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原党委书记、
3   灵台成为全国首个“现代矮砧苹果新技术
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抗战时期西北
5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
6   白银举办首届少儿舞蹈大赛
7   白银首例临床用血费用直免结算
8   敦煌冬至时节包饺子 温暖社区老人心
9   新闻背后,还有更多好故事 ——二〇二
10   临夏广河破获系列诈骗案
11   白银靖远县通报6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
12   纪念甘肃省关工委成立30周年暨全省关心
13   武威民勤唢呐有了专门的音像出版物
14   张掖:马蹄寺景区万人踏雪迎冬至
15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
分享到